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0-幼科释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嗽原由症治
属性:钱乙曰。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肺气大旺。病嗽者必实。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或身热。宜葶苈丸下之。 
久者不可下也。十一二月嗽者。乃伤风嗽也。风从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宜麻黄汤汗之。有热症面赤饮水涎热。咽喉 
不 
利者。宜兼甘桔汤。若五七日间身热痰盛唾粘者。褊银丸下之。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 
即热。泻白散。若伤风嗽。五七日无热症而但嗽者。亦可用葶苈丸。后用下痰药。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常出气。 
喉中有声。此久病也。阿胶散补之。痰盛者。先实脾。后以褊银丸微下之。痰退。即补肺如上法。盖久嗽者。肺亡津液。 
故必用阿胶散。治嗽大法。盛则下之。久即补之。更量虚实。以意为增损。 
圣惠方曰。小儿嗽而呀呷作声者。由胸膈痰多嗽动。其痰上搏于咽喉之间。痰与气相击。随嗽动息。呀呷有声。其 
咳嗽本体虽同。而于治疗则加消痰破饮之药。以此为异耳。宜圣惠射干散。 
罗谦甫曰。小儿 症。本由暑热所侵。未经发散。邪传心肺。变而为热。热生风。风生痰。痰实不化。因循日久。 
结为顽块。圆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与乳食。或饲以酸咸。气郁不利。致令生痰。或风寒暑湿 
侵袭。或堕水中。水入口鼻。传之于肺。故痰母发动而风随之。风痰潮紧。气促而喘。乃成痼痰。急宜去风化痰。先以 
五苓散同宽气饮、宽热饮。稍用姜汁和匀。沸汤调服。次进知母汤、半夏丸治之。 
张元素曰。嗽而两胁痛者。属肝经。小柴胡汤。嗽而呕苦者。属胆经。黄芩半夏生姜汤。嗽而喉中如梗者。属心经。 
甘桔汤。嗽而失气者。属小肠。芍药甘草汤。嗽而右胁痛者。属脾经。升麻汤。咳而呕长虫者。属胃经。乌梅丸。嗽而 
喘息吐血者。属肺经。麻黄汤。咳而遗尿者。属大肠。赤石脂汤。咳而腰背痛。甚则咳涎者。属肾经。麻黄附子细辛汤。 
咳而遗溺者。属膀胱。茯苓甘草汤。咳而腹满。不欲食。面肿。气虚者。属三焦。异功散。 
曾氏曰。脾虚亦能作嗽。当投补剂。醒脾散、茯苓浓朴汤。令脾气实。然后间与清肺饮。疏解肺经风寒。及藿香饮 
助脾养胃。亦救子益母之法也。有一症。咳嗽至极时。顿呕吐。乳食与痰俱出尽。方少定。此名 
风痰壅盛。肝木克脾土。用白附饮治之。 
薛己曰。咳嗽流涕。外邪伤肺也。参苏饮。咳嗽面赤。心火刑肺也。人参平肺散。嗽而吐青绿水。肝木乘脾也。异 
功散加柴胡。嗽而吐痰乳。脾肺气伤也。六君加桔梗。嗽而吐脓痰。热蕴于肺而成肺痈也。桔梗汤。凡风邪外伤。法当 
表散而实腠理。其用下药。非邪传于内。及胃有实热者。不宜轻用。面色白。脉短涩者。肺之本症也。易治。面色赤。 
脉洪数者。火刑金也。难治。 

卷四咳嗽哮喘
百日内嗽
属性:曾氏曰。百日内婴儿。咳嗽痰壅。睡中不宁。亦因产后感风而得。不可过用表散。宜惺惺散、贝母汤。 
王肯堂曰。此名乳嗽。实难调理。亦恶症也。当审虚实。实者散之。虚者补之。其症气粗痰盛。口疮眼热。发散后。 
可微利之。比金丸等主之。散其实也。其症呕吐惊悸。困倦自汗者。宜补肺散、益黄散、天麻散。补其虚也。大抵治惊 
嗽。琥珀散、天麻丸。乃要药也。用天麻、蝉蜕、僵蚕、人参、川芎、甘草、硼砂、胆星、天竺黄、白附子、雄黄、金 
箔末之。蜜丸芡子大。金箔为衣。薄荷汤下。此治百日内嗽不止。远胜诸药。 

卷四咳嗽哮喘
哮喘原由症治
属性:张兼善曰。哮喘遇冬则发者。有二症。一由内外皆寒。须用东垣参苏温肺汤。一由寒包热。用越婢汤加半夏。 
虞抟曰。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曰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李 曰。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鳌按。哮症。古人专主痰。后人谓寒包热。治须表散。窃思之。大都幼稚多吃咸酸。渗透气脘。一遇风寒。 
便窒塞道路。气息喘促。故多发于冬初。必须淡饮食。行气化痰为主。禁凉剂。恐风邪难解也。禁热剂。恐痰火易 
升也。苏子、枳壳、青皮、桑皮、桔梗、半夏、前胡、杏仁、山栀。皆治哮必用之药。李士材谓先于八九月未寒时。用 
大承气下其热。至冬寒无热可包。此法颇好。曾试之。亦效。而又有食哮。宜清金丹。有水哮。宜水哮方。有风痰哮。 
宜千 导痰汤。有年久哮。宜皂角丸。或青皮散。 
钱乙曰。喘症有由肺盛。复有风冷者。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风冷大 
青膏。有由肺脏怯弱者。其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损故也。脾肺病久。则虚 
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曰怯。肺主唇。唇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阎孝忠曰。小儿喘病。甚于咳嗽。然有虚实冷热之分。实热者。清肺饮加五和汤加姜、葱。及泻肺汤。经云。喘息 
皆因气有余。盖肺主气也。虚冷者。补肺散。坎离汤。此肺虚感风。气不升降。致有是症。及用定喘饮常验。不拘冷热 
皆可服。痰涎失音。二圣散。 
娄全善曰。喘急之症。有因暴惊触心者。有因寒邪壅盛者。有因风邪外客者。有因多食咸酸痰滞者。有因膏粱积热。 
熏灼清道者。然喘与气急。有轻重之别。喘则欲言不能。隘于胸臆。气急。但息短。心神迷闷耳。治法。因惊者。化痰 
定喘丸。寒伤肺气者。小青龙汤。风邪伤肺者。三拗汤加减。咸酸伤肺者。食生豆腐。热伤肺者。清肺饮。喉声如锯者。 
半夏丸。前症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为多。若已发则散邪为主。未发则补脾为主。设 
概攻其邪。则损真气。迳补其肺。则益其邪。 

卷四咳嗽哮喘
马脾风
属性:初虞世曰。马脾风者。暴喘而兼胀满也。大小便硬。宜急下之。用牛黄夺命散。后用白虎汤平之。马脾风。若患在 
百日内者。不治。 
吴绶曰。有马脾风者。因寒邪入肺。寒郁为热。痰喘上气。肺胀 。若不速治。立见危亡。宜用辰砂二钱半。甘 
遂一钱半。轻粉五分。共为末。每取一字。以温浆水少许。上滴香油一点。挑药在油花上。待沉下却去浆水。灌之。即 
名马脾风散。此方甚妙也。 

卷四
啼哭
属性:泪为肝液。哭乃肺声。风袭肝脏。内外风并。惟风煽热。乘于心经。火热逞风。刑铄肺金。金木相击。悲哭声惊。 
或日或夜。阴阳互争。亦因母怒。乳哺热生。热移肝脏。肝火莫平。乃多惊哭。其用弗宁。亦因母欲。孕时过淫。淫火 
炎炽。致令毒停。既生之后。有触哭应。亦因母冷。孕时寒凝。邪气入胞。儿与之迎。生后邪郁。儿腹膨 。正气相搏。 
张啼倾。亦因父气。肾弱亏精。儿禀之产。肾阴不荣。虚火炎上。忽作啼鸣。丹溪论此。必致归冥。然则啼哭。病因 
匪轻。或寒或热。或吓或撄。或胸腹痛。或触神灵。务观其势。各究其情。勿云常事。任彼涕淋。 

卷四啼哭
啼哭原由症治
属性:巢元方曰。小儿有 啼者。在胎时其母伤于风冷。邪气入胞。伤于脏腑。故儿生之后。邪犹在儿腹内。邪动与正气 
搏则腹痛。故儿 张蹙气而啼也。钩藤膏。 
钱乙曰。小儿惊啼者。谓睡梦中忽然啼而惊觉。邪热乘心也。安神丸。寒夜啼者。脾脏寒冷。当夜阴盛之时相感。 
故痛而啼也。钱氏当归丸。热夜啼者。腹热痛。夜啼面赤。唇焦便赤。用人参汤下三黄丸。 
张涣曰。婴儿在胎之时。其母将养一切不如法。及取凉饮冷食过度。冷气入儿肠胃。使胎气不强。致生下羸弱多病。 
俯仰多啼。名曰 啼。宜养脏汤。 
王履曰。小儿夜啼有四症。一曰寒。二曰热。三曰口疮重舌。四曰客忤。寒则腹痛而啼。面青白。口有冷气。手足 
腹俱冷。曲腰而啼。宜六神散、益黄散。热则心躁而啼。面赤。小便赤。口中热。腹暖。或有汗。仰身而啼。或上半夜 
仰身有汗而啼。面赤身热者。必痰热也。到晓方息。宜导赤散加黄芩。口疮重舌。则吮乳不待。口到乳上即啼。身额皆 
微热。急取灯照之。根据口疮重舌为治。客忤者。或见非常之物。与未识之人。或经神庙佛寺。与鬼神气相忤而啼。有日 
啼惊。夜必黄昏前后尤甚者。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