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舌上如苔者。(乃湿滑而白。似苔而非苔也。总由寒湿之邪。陷于胸膈。命门之阳。
郁在下焦。)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八个字为不易勘语。丹田有热。故)渴欲得饮。
(胸上有寒。故欲饮)而不能饮。则(其)口燥(似喜水而又恶水。其懊 不可明言之意。则为)
烦也。
此言清邪中上。病在上而误下之。其变证有如此之多也。
(湿家误下。变证既如此之多。若不明言其死证。恐医者犹执迷不悟也。)湿家(
误)下之。(头汗已后而)额上汗出。(以阳明之脉交额中。此阳明之气脱绝。而真
液上泄也。且见)微喘。(以太阳之气。与肺相合。而主皮毛。此太阳之气绝。而真气
上脱也。且见)小便利者。(以少阳三焦。司决渎而出水道。此少阳之气绝。而阴津下
注也。三阳气绝。上下离脱。故)死。若下利不止者。(中土败而地气陷。不必三阳气
绝。而)亦(主)死。
此承上若下之三字。而备言误下之死证。而为医者大加警觉也。
(湿又别其为风湿者。不可不知。风为阳。湿为阴。内有湿而外感于风。则为)风
湿(不和而两)相搏。(以致)一身尽疼痛。(若阴阳和。则雨露降。)法当(微似)
汗(自)出而解。(然阳之汗。以天之雨名之。)值天阴雨不止。医(者不知所以然之
理。竟)云此可发(其)汗。汗之病(犹)不愈者。何也。盖(汗者。所以利阴阳也。若)发其汗。汗大
出者。(风为阳邪。)但风气(从大汗而)去。(大汗而阳衰。阳衰则阴转盛。而阴)
湿(之邪)气(仍)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则阴阳两不相负。而)风湿俱去也。
此于湿证中别出风湿之病。明其治法。而不遽出其方者。即引而不发之妙也。盖宇
是答辞。周秦多用此笔法。
(湿又别其为寒湿者。亦不可不知。雾露之湿为清邪。自上受之。)湿家病。身(虽)疼(
而无一身皆疼。不过疼在身之上半。而)发热。(止见)面黄(而身色不似熏黄。肺司气
而主皮毛。湿袭于皮毛。故气不顺)而喘。(阴证无头痛。湿未入阴。故)头痛(湿袭皮毛。
内壅肺气。故)鼻塞(湿气
弥沦。摄乱心主)而(发)烦。(湿邪止在上焦。未尝犯里。故)其脉大。(不犯胃气。)自能饮食。
(能饮食则)腹中(尚)和(而)无病。(其)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病浅不必深
求。止)内(辛香之)药(于)鼻中。(宣泄头中之寒湿。)则愈。
此于湿证中。又别出寒湿之病。寒湿不止雾露之清邪。而举一邪伤高表者。以为隅。
则邪伤通身者。包在言外。举一外法通其空窍者以为隅。则内服调其经络脏腑者。包
在言外。下节诸方。按脉证而求其丝丝入扣。则得矣。
(前言中湿。但当利其小便者。以湿之在内言之也。若)湿家(之表证。其)身烦
疼。(而不发黄。可知未郁于内而为热也。且无小便不利。可知未入于里而为痹也。表
则宜汗。而不宜大汗。斟酌其适)可(者。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微似)汗为宜。
慎不可以火攻之。(致火气逼汗过多而变证也。况又有湿与热合致衄增黄之虑乎。)
此为湿之属表无汗者。出一至当不易之方也。喻氏谓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至多汗。
术得麻黄。行里湿而并可行表湿。止此一味加入。所谓方外之神方。法中之良法也。
x麻黄加术汤方x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杏仁(七十个去皮
尖)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
八合。覆取微汗。
(风湿之证。前既详言。犹未言其致此风湿之因也。)病者(风湿相搏。)一身尽
疼。(其)发热。(每在于申酉戌之)日晡所剧者。(以阳明旺于申酉戌。当其旺时。邪
正相搏。则增也。)此名风湿。(然所以致)此(风湿之)病(乃)伤于汗出当风。(
汗随风复入皮腠。而为风湿也。)或久伤取冷(亦)所(以)致(此风湿)也。(致风
湿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之。上节麻黄加术汤为大剂。此方为
小剂。亦随其证之微甚而择用之。亦随其证之上下。而取亲上亲下之理也。
x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x
麻黄(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 薏苡(半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之病)。脉浮。(为风。)身重。(为湿。若见此脉此证。汗不出而恶风者。
为实邪。大剂有麻黄加术汤。小剂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可用。若)汗出恶风者。(为虚
邪。以)防己黄 汤主之。
此为风湿证汗自出者出其方也。合上二方。即伤寒论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之意乎。
钱天来云、病因汗出当风。夫汗出则腠理开。当风则风乘腠理矣。风邪既入。汗不得
出。以离经之汗液。既不得外出皮毛。又不能内返经络。留于肌腠而为湿。此即人身汗
液之湿也。其或暑汗当出之时。伤于纳凉太过。使欲出之汗不得外泄。留着肌腠而致病。
与汗出当风无异也。按金匮以痉湿 三证合篇。痉证兼湿。 证亦兼湿。湿证最重。
必须如此活看方得。
x防己黄 汤方x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炙)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一分)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喘者。
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
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伤寒(至于)八九日。(九日值少阳主气之期。宜从少阳之枢而外出矣。乃不解。
而复感)风湿(合而)相搏。(寒邪拘束。故)身体疼(风邪煽火。故心)烦。(湿邪沉着。故)不能自
转侧。(邪未入里。故)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浮虚则为风。涩则为湿也。此风
多于湿之证。以)桂枝附子汤主之。若(脾受湿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大便坚。
(大便愈坚。则)小便(愈觉其)自利者。(脾受伤。而津液不能还入胃中故也。即于
前方)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湿若去。则风无所恋而自解矣。)
此又于伤寒不愈。合风湿为病而出二方也。上方治风多于湿。下方治湿多于风。
x桂枝附子汤方x
桂枝(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x白术附子汤方x
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
二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
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凡方中有如虫
行状。如醉状。如冒状者。皆药势将行使然也。)
(伤寒合风湿而病。上既详言之矣。若其病较剧者。用药亦须较缓。今)风湿相搏。
(业已深入。其)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此风寒湿三气之邪。阻遏
正气。不令宣通之象也。)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荣气
卫气三焦之气俱病。总由于坎中元阳之气失职也。务使阳回气暖。而经脉柔和。阴气得
煦。而水泉流动矣。以)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承上节。言风湿相搏。在外者利在速去。深入者妙在缓攻。师恐前方附子三枚过
多。其性猛急。筋节
未必骤开。风湿未必遽去。徒使大汗出而邪不尽耳。故减去一枚。并去姜枣。而以甘草
为君者。欲其缓也。
x甘草附子汤方x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 者暑也。暑亦六淫之一。故先伤太阳。)太阳中 。(病标本之气。故)发热恶
寒。(病所过之经。故)身重而疼痛。(热伤气。故)其脉弦细芤迟。(膀胱者。毫毛
其应。故)小便已洒洒然毛耸。(阳气虚。不能荣于四肢。故)手足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