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8-金匮要略浅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无可支撑。惟大甘专于补脾。脾为五脏六腑之母。止此一条。可以得其生路也。其去 
血过多。崩伤内衄。加干地黄阿胶。以其所伤原偏于阴。故特多加阴药。非产后必宜用 
地黄阿胶也。 

卷九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属性:妇人中风。七八曰。(业已热除而身凉。而复)续来寒热。发作有(一定之)时。 
(因其病而问其)经水(已来而)适断者。(盖以经水断于内。而寒热发于外。虽与经 
水适来者不同。而)此(症亦名)为热入血室。其血(为邪所阻。则)必结。(结于冲 
任厥阴之经脉。内未入脏。外不在表。而在表里之间。乃属少阳。)故使(寒热往来) 
如疟状。发作有时。(以)小柴胡汤主之。(达经脉之结。仍藉少阳之枢以转之。 
俾气行而血亦不结矣。) 
此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者。出其方治也。盖以邪既流连于血室。而亦浸淫于 
经络。若但攻其血。血虽去而邪必不尽。且恐血去而邪反得乘虚而入也。故小柴胡汤解 
其热邪。而乍结之血自行矣。 
(热入血室。不独中风有之。而伤寒亦然。)妇人伤寒(寒郁而)发热。(当其时) 
经水适来。(过多不止。血室空虚。则热邪遂乘虚而入之也。昼为阳而主气。暮为阴而主 
血。今主气之阳无病。故)昼日明 
了。(主血之阴受邪。故)暮则谵语。(谵语皆非习见之事。)如见鬼状者。(医者可于 
其经之适来。而定其证曰。)此为热入血室。(非阳明胃实所致也。既非阳明胃实。则 
)治之(者)无(以下药)犯(其)胃气。(以)及上二焦。(一曰胃脘之阳。不可以 
吐伤之。一曰胃中之汁。不可以汗伤之。惟俟其经水尽。则血室之血。复生于胃腑水谷之精。 
)必自愈。 
此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来者。详其证治也。师不出方。盖以热虽入而血未结。 
其邪必将自解。汗之不可。下之不可。无方之治。深于治也。郭白云谓其仍与小柴胡汤。 
或谓宜刺期门。犹是浅一层议论。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当表邪方盛之际。而)经 
水适来。(盖经水乃冲任厥阴之所主。而冲任厥阴之血。又皆取资于阳明。今)得(病) 
之(期。过)七(日而至)八日。(正值阳明主气之期。病邪乘隙而入。邪入于里。则 
外)热除。(其)脉迟身凉和。(已离表证。惟冲任厥阴。俱循胸胁之间。故)胸胁满。 
(但病不痛。与大结胸不按自痛。小结胸按之始痛分别。究其满盛。亦)如结胸(之 
)状。(而且热与血搏。神明内乱。而作)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治者握要而图。) 
当刺(肝募之)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何以谓之实。邪盛则实也。) 
此承本篇第一节。而言中风热入血室之证治也。但第一节言寒热已除而续来。此言 
寒热方盛而并发。前言经水已来。而适断。此言方病经水之适来。前言血结而如疟。此 
言胸胁满如结胸。前无谵语。而此有谵语。以此为别。 
(然亦有不在经水适来与适断。而为热入血室者。不可不知。)阳明病。下血谵语 
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证通身无汗。)但头(上)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令通身) 然汗出者愈。 
此言阳明病。亦有热入血室者。不必拘于经水之来与断也。但其证下血头汗出之独 
异也。盖阳明之热。从气而之血。袭入胞宫。即下血而谵语。不必乘经水之来。而后热 
邪得以入之。彼为血去而热乘其虚而后入。此为热入而血有所迫而自下也。然既入血室。 
则不以阳明为主。而以冲任厥阴之血海为 
主。冲任。奇脉也。又以厥阴为主。厥阴之气不通。故一身无汗。郁而求通。遂于其少阳 
之腑而达之。故头上汗出。治法亦当刺期门。以泻其实。刺已。周身 然汗出。则阴之 
闭者亦通。故愈。 
妇人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俗谓之梅核气。病多得于七 
情郁气。痰凝气阻。以)半夏浓朴汤主之。 
此为痰气阻塞咽中者。出其方治也。 
徐忠可云、余治王小乙咽中每噎塞。嗽不出。余以半夏浓朴汤投之即愈。后每复发。 
细问之。云夜中灯下。每见晕如团五色。背脊内间酸。其人又壮盛。知其初因受寒。阴 
气不足。而肝反郁热。甚则结寒微动。挟肾气上冲。咽喉塞噎也。即于此方加大剂枸杞 
菊花丹皮肉桂。晕乃渐除。而咽中亦愈。故曰男子间有之。信不诬也。 
x半夏浓朴汤方x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煎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脏燥。(脏属阴。阴虚而火乘之。则为燥。不必拘于何脏。而既已成燥。则病证 
皆同。但见其)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现出心病。又见其)数欠(喜)伸。(现出 
肾病。所以然者。五志生火。动必关心。阴脏既伤。穷必及肾是也。以)甘麦大枣汤主 
之。 
此为妇人脏燥。而出其方治也。麦者。肝之谷也。其色赤。得火色而入心。其气寒。 
乘水气而入肾。其味甘。具土味而归脾胃。又合之甘草大枣之甘。妙能联上下水火之 
气。而交会于中土也。 
x甘麦大枣汤方x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补脾气。 
妇人吐涎沫。(上焦有寒饮也。)医(者不与温散。而)反下之。(则寒内入。而) 
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以)小青龙汤主之。(俾外寒内饮除。而)涎沫(可)止。 
(涎沫止后。)乃治(其)痞。(亦如伤寒表解乃可攻里之例也。以)泻心汤主之。 
此为吐涎沫与痞兼见。而出先后之方治也。 
x小青龙汤方x(方见肺痈) 
x泻心汤方x(见惊悸) 
妇人之病。(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其因月经而致病。则有三大纲。曰) 
因虚(曰)积冷(曰)结气。(三者。或单病。或兼病。或新病。或相因而为病。或偏胜而为病。病则)为 
诸经水断绝。(此皆人之病根也。其曰诸者奈何。以经水有多少迟速。及逢期则病。与大 
崩漏难产之后不来等证。皆可以此例之。无论病之初发。以)至(病)有历年。(大抵 
气不足则生寒。气寒则)血(亦)寒(由是冷侵不去而为)积(气着不行而为)结。胞门 
(为)寒(所)伤。(由外而入内。由内而达外。渐至)经络凝坚。(经水之源头受伤。 
则病变无穷矣。然又有上中下之分。其病)在上(肺胃受之,若客寒而伤逆于胃口。则为)呕吐涎唾。(或寒)久(变 
热。 
热盛伤肺。则)成肺痈。(其)形体(之受)损(则一。而为寒为热。俨若两人之)分。(病若)在中(肝脾受之。邪气 
从中)盘结。(或为) 
绕脐寒疝。或(为)两胁疼痛。与(胞宫之)脏相连。(此寒之为病也。)或(邪气郁) 
结(为)热中。(热郁与水寒相搏。)痛在关元。脉(现出)数(热。而身)无(溃 
烂与痛痒等)疮。(其)肌(肤干燥。状)若鱼鳞。(偶逢交合)时着男子。非止女身。 
(此热之为病也。所以然者。何义。盖以中者。阴阳之交也。虽胞门为寒伤则一。而中气 
素寒者。以寒召寒。所谓邪从寒化是也。中气素热者。寒旋变热。所谓邪从热化是也。 
病若)在下(肾脏受之也。穷而归肾。证却)未多。经候不匀。令阴(中)掣痛。少腹 
恶寒。或(上)引腰脊。下根气街。气 
冲急痛。膝胫疼烦。(盖以肾脏为阴之部。而冲脉与少阴之大络。并起于肾故也。甚则 
)奄忽眩冒。状如厥巅。(所谓阴病者。下行极而上也。)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所谓 
病在阴。则多怒及悲愁不乐也。总而言之曰。)此皆带下。非有鬼神。(言病在带脉之 
下为阴。非后人以不可见之鬼神为阴也。)久则(肌肉削而)羸瘦。(气不足则)脉虚 
多寒。(统计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之)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 
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寻其所异之处。即为探源。)子当辨记。 
勿谓不然。 
此言妇人诸病。所以异于男子者。全从经起也。病变不一。因人禀有阴阳。体有强 
弱。时有久暂而分。起处以三大纲总冒通节。中又分出上中下以尽病变。后以此皆带下 
四字。总结本节之义。至于言脉。百病皆不外阴阳虚实四个字。而又以弦紧为言者。盖 
经阻之始。大概属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