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热为虚热。而潜为真潜。故曰热潜相搏名曰沉。言其所下济之元气。沉而不复举。
非沉脉之沉也。今趺阳脉浮而数。浮主热。乃又见数。数者。卫气止于下也。既见热脉。
又见止脉。是客气为热。而真气为止。故曰热止相搏名曰伏。言其宜上出之卫气。伏
而不能升。非伏脉之伏也。
从上而下者。不返而终沉。从下而上者。停止而久伏。则旋运之气。几乎熄矣。熄则阴
水乘之。故曰沉伏相搏名曰水。见非止客水也。恐人不明沉伏之义。故又曰络脉者。阴
精阳气。所往来也。寸口阳气沉而在下。则络脉虚。小便者。水道之所从出也。趺阳真
气。止而在下。气有余即是火。火热甚则小便难。于是上不能运其水。下不能出其水。
又焉能禁水之胡行而乱走耶。故曰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水者。即身中之阴
气。合水饮而横溢也。沉伏二义。俱于浮脉见之。非真明天地升降阴阳之道者。其能道
只字耶。此仲景所以为万世师也。
次男(元犀)按、仲景此节。深文奥旨。得徐忠可此注。如暗室张灯。大有功于斯道。
但有论无方。读者每苦无下手工夫。先君从原本上下文搜讨。得其要紧。从经方中加出
一味。名消水圣愈汤。授政有先叔。屡试屡验。奉为枕秘。厥后此方刻入时方妙用中。
彼时一齐众楚。无一人能发其旨。以致无上名方。反为俗论所掩。己卯秋。先君以老归
田。重订旧着。命余读之后。颇有所悟。遂于时方妙用中一节。录此方并方论。附于本
节之后。第方中天雄难得。不妨以附子代之。菌桂绝无佳者。不妨以桂枝尖代之。方用
天雄炮一钱。牡桂去皮二钱。细辛一钱。麻黄一钱五分。甘草炙一钱。生姜二钱。大枣
二枚。知母去皮三钱。水二杯半。先煮麻黄至二杯。去上沫。次入诸药。煎八分服。日
夜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水盛者。加防己二钱。天雄补上焦之阳而下行入
肾。犹天道下济而光明。而又恐下济之气潜而不返。故取细辛之一茎直上者。以举之。
牡桂暖下焦之水。而上通于心。犹地轴之上行而旋运。而又恐其上出之气
止而不上。故取麻黄之勇往直前者。以鼓之。人身小天地。惟健运不息。所以有云行雨
施之用。若潜而不返。则气不外濡。而脉络虚。故用姜枣甘草。化气生液。以补络脉。
若止而不上。则气聚为火。而小便难。故以知母滋阴化阴。以通小便。且知母治肿。出
之神农本草经。而金匮治历节风。脚肿如脱。与麻黄附子并用。可以比例而明也。此方
即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一味。主治迥殊。可知经方之变化如龙也。
(正水病在将成未成之际。其脉如何。)寸口脉弦而紧。(紧为寒。)弦则卫气(
为寒所结而)不行。(卫气不行。则藩篱不固。而)即恶寒。(卫气不行。则)水(液
)不(运。而不)沾流。走于肠间。(遂横流于肌肤肢体矣。)
此言水病之初成。责在卫气。以寸口主乎卫气也。意者寒从外得。阳气被抑。水之
所由成也。
(正水病在既成之际。脉又何如。)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
难。
此言水病之既成。责在肾阳。以少阴主肾阳也。意者寒自内生。而气化不速。水之
所由盛也。
(正水之脉。有恒有反。不可不知。盖以水阴也。阴盛则脉沉。水行皮肤。营卫被
遏。则脉亦沉。今)脉得诸沉。当责有水。(然必合之。)身体肿重。(方可断其为水。
此脉与证相符之恒也。若正)水(之)病。(其)脉(应沉而陡然暴)出者(是真气离
根。脱散于外。脉证相反。故主)死。
此言正水之常脉则沉。若陡然而出。则为反也。 尤氏云。出与浮迥异。浮者。盛
于上而弱于下。出则上有而下绝无也。
(正水之治。缓则筑以防堤。急则行其疏凿。)夫水病患。(脾胃为水气所犯。
故)目下有(形如)卧蚕。(水明亮而光润。故)面目鲜泽。(正水脉沉。沉极则)脉
伏。其人(胃中津液
水饮。俱外溢于皮肤肌肉。无以上于喉舌。则为)消渴。(此皆水病先见之征也。及其
)病水(之势既成。则)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甚而欲)绝者。(诊其脉则为无阳。
审其势则为)有水。可(于扶阳中疏凿其水以)下之。(俾水去则阳回。而元自复矣。)
此言正水病。腹大。小便不利。脉道被遏而不出。其势已甚。子和舟车。神佑等丸。
虽为从权救急之计。然虚人不堪姑试。余借用真武汤温补肾中之阳。坐镇北方以制水。
又加木通防己川椒目以导之。守服十余剂。气化水行。如江河之沛然莫御矣。此本论
中方外之方也。
问曰。病下利后。(阴液亡则)渴(欲)饮水。(饮水多而)小便不利。(水有入
而无出。积于腹中。而为)腹满。(固事之常也。乃)因(而为)肿者。(其故)何也。
答曰、(水必得气而行。)此(缘利后气伤。饮水过多。)法当病水。若(得)小便
自利。(则水从下通。)及汗(自)出者。(则水从外泄。水虽聚而常行。)自当愈。
(然其所以汗与利者。气内复而机自行也。而辛散渗淡之药。不足恃耳。)
此言客水成肿。易成而亦易愈。调其中气。则气复。而水自从利从汗而行矣。 有
一张姓者。疟愈后。日饮水数升。小便不利。有用四苓加木通。服之三日。溺时茎痛。
一日夜尿不及半小盏。尿盆底如朱砂。日更医。遍服利水之药。形肿日增。有一老医马
姓。主以济生肾气丸。早吞五钱。暮服六君子汤一服。许以半月必愈。服至二十余日不
效。又增出不寐气喘呕逆之逆证。病家极恼前医之失。而求治于予。予诊其色。鼻准
黄润。诊其脉。虽细小中而却有缓象。直告之曰。此证误在前医。救在后医。止守前此
丸汤并进。再十日必效。予无别法也。病家埋怨已极。誓不再服。叩头求请另方。予不
得已。以权辞告之曰。前方虽佳。但日服不改。病气与药气。习以为常。所以不效。今
且用茯苓四钱。蛤蜊粉三钱。灯草十四寸。煎水
服之。三日后再服前此之药方。必另有一番好处。病家喜而服之。是夜小便如涌。其肿
亦退去十分之七。皮肤中时见汗意。再一服。大汗如雨。肿全消。而神气亦复。喜告于
予。予令其遵马先生丸汤之法。渠弗听。从此即不服药。半月病愈体康。到寓面谢时。还
痛说前医之过。甚矣哉。医道之弗明也。详附于此。以为尤注气内返而机自行句之铁案。
亦以见医术挟时命而行。
(正水病。久则相传而概病。而其初则有五脏之分。心火脏)心火者。(水凌
于心。阳气被郁则)其身重而少气。(郁而不泄。致伤心气。则)不得卧。烦而躁。(
阳虚不能下交于阴。阴气不化。则)其人阴肿。 (肝木脏。)肝水者。(水气凌肝。必
传于脾。脾部在腹。则)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肝气横。其痛在)胁下(传则)腹痛。
(厥阴之气。冲逆水邪。随之而上下。则)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金脏。为
治节之官。)肺水者(肺主气。虚则失其统御之权。故)其身肿。(治节不行。则水乱。
故)小便难。时时鸭溏。(谓如鸭粪之清浊不贯也。脾土脏。主腹。而气行四肢。)脾水
者。(水气凌脾。脾气不行。则)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气生于谷。脾不能化谷。则)
津液不生。但苦少气。(脾气不舒。则)小便难。(肾者。主水而藏精。其所赖以为锁
钥之司也。其气上通于心。领心阳之气。下达水府。)肾水者。(肾气虚。不能上领心
阳之气。而水凝矣。脐腹属少阴。
少阴病。阳虚阴甚。则)其腹大。
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阳不及下。则)其足逆冷。(面者。诸阳之会
也。肾虚不能上会。则其)面反瘦。
此分晰五脏之水。以补内经所未备。使人寻到病根。察其致病之脏而治之。不域于
脾肺肾通套成方以试病。则善矣。
师曰。诸有水者。(分其内外表里而治之。不若分其上下。尤为确切。)腰以下肿。
(阴为主用。)当利小便。腰以上肿。(阳为主用)当发汗。乃愈。
沈自南云、此以腰之上下分阴阳。即风皮正水之两大法门也。腰以下主阴。水亦属阴。
以阴从阴。故正水势必从于下部先肿。即腰以下肿。然阳衰气郁。决渎无权。水逆横
流。疏凿难缓。利小便则愈。经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