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98-金匮要略浅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脱于下。阴阳离决。其证)尤甚。上气喘而躁者。(其喘为风之扇。躁为风之烦。)此 
为肺胀。(其逆上之涎沫。将)欲(乘风势而)作风水。(但令)发其汗(风从汗解。) 
则(水无风战。自然就下而)愈。 
此另提出上气。分二小节。因别虚实以定生死也。前人谓肺痈由风。风性上行而上气。 
其实不必拘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师合为一篇。大有深意。合之可也。分之亦可 
也。 
肺(不用而)痿。(其饮食游溢之精气。不能散布诸经。而但上溢于口。则时)吐 
涎沫。(且邪气之来顺)而不咳者。(痿则冥顽而不灵也。)其人(以涎沫多。而)不 
(觉其)渴。(未溺时。)必(自)遗尿。(溺时)小便(短而频)数。所以然者。以 
上(焦气)虚不能制(约)下(焦之阴水)故也。此为肺中冷。(盖肺痿皆由于热。何 
以忽言其冷。然冷与寒迥别。谓得气则热。不得气则冷。实时俗冷淡冷落之说也。肺为 
气主。气虚不能自持于上。则头)必眩。(气虚不能统摄于中。则口)多涎唾。(宜) 
甘草干姜汤以温之。(经云。肺喜温而恶寒。又云。肺喜润而恶燥。可知温则润。寒则 
燥之理也。且此方辛甘合而化阳。大补肺气。气之所至。津亦至焉。若草木之得雨 
露。而痿者挺矣。)若服(此)汤(而反)渴者。属消渴。(又当按法而治之。不在此 
例也。) 
此申言肺痿证多由肺冷。而出其正治之方也。诸家于冷字错认为寒。故注解皆误。 
x甘草干姜汤方x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上气有咳与不咳之分。不咳者止是风邪上逆。咳者内有水气。外有风邪也。若) 
咳而上气。(水与气相触。声在)喉中(连连不绝。作)水鸡声。(以)射干麻黄汤主 
之。 
此言咳而上气。而出一散邪下水之方也。 
徐忠可云、凡咳之上气者。皆有邪也。其喉中水鸡声。乃痰为火所吸不得下。然火 
乃风所生。水从风战而作声耳。夫水为润下之物。何以逆上作声。余见近来拔火罐者。 
以火入瓶。罨人患处。立将内寒吸起甚力。始悟火性上行。火聚于上。气吸于下。势不 
容己。上气水声。亦是此理。此非泻肺邪。何以愈之。故治此以射干为上。白前次之。 
能开结下水也。 
x射干麻黄汤方x 
射干(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大枣( 
七枚)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再服。 
咳逆上气。时时吐(痰而胶)浊。但坐不得眠。(视水鸡声而更甚。急宜开其壅闭。 
涤其污垢。以)皂荚丸主之。 
此承上节而言咳而吐浊。坐而不眠之剧证。而出一权宜暂用之方也。 
x皂荚丸方x 
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上气不咳。上既言之矣。咳而上气。亦言之而颇详矣。更有但咳而不上气。病虽 
未甚。而在表在里。不可以不辨。若)咳而脉浮者。(为风寒病之在外也。风寒宜表散。 
以)浓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为痰饮病之里也。痰饮宜荡涤。以)泽漆汤主 
之。 
此言咳而不上气者。不详见证。但以脉之浮沉。而异其治也。 
徐忠可曰、咳而脉浮。则表邪居多。但此非在经之表。乃邪在肺家气分之表也。故 
于小青龙去桂芍草三味。而加浓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以辑心火而安胃。若咳而 
脉沉。则里邪居多。但此非在腹之里。乃邪在肺家荣分之里也。故君泽漆降肺气。补肾 
气。以充腑气。且邪在荣。泽漆兼能调荣也。紫菀能保肺。白前能开结。桂枝能行阳 
散邪。故以为佐。若余药。即小柴胡去柴胡大枣。和解其上气而已。(按。泽漆壮肾阴 
充腑气。非用之破血行水也。) 
x浓朴麻黄汤方x 
浓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 细辛(各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服。 
x泽漆汤方x 
半夏(半升) 紫参(一本作紫菀) 生姜 白前(各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泽漆(三升中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上九味。 咀。内泽漆汤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上气不咳。上言正为邪夺者不治。邪盛而正不虚者。宜发汗矣。然此特为外邪而 
言也。更有虚火烁金。与风邪挟饮而上逆者。绝不相类。当另分其名曰火逆。)火逆上 
气。(无咳逆吐痰水鸡声等证。但觉)咽喉(若有物相碍。而)不(爽)利。(法宜)止逆下气。 
(以)麦门冬汤主之。 
此言火逆证而出其方也。此证绝无外邪。亦无咳嗽。故用人参。否则人参必不可姑 
试也。 
x麦门冬汤方x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 甘草(各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 
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痈。(在将成未成之初。邪气尽壅于肺。)喘不得卧。(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主 
之。 
此言肺痈始萌。病势渐进。当以此方、乘其未集而击之也。 
x葶苈大枣泻肺汤方x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肺痈已成。上已详言其证矣。今且撮举其要。而出其方。)咳而胸满。振寒。脉 
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为肺痈。(但肺痈未成脓。实 
邪也。故以葶苈之逐邪主之。今既成脓。则为虚邪。当以)桔梗汤(之解肺毒排痈脓) 
主之。 
尤在泾云、此条见证。具如前第二条所云。乃肺痈之的证也。此病为风热所壅。故 
以桔梗开之。热聚则成毒。故以甘草解之。而甘倍于苦。其力似乎太缓。意者痈脓已成。 
正伤毒溃之时。有非峻剂所可排击者。故药不嫌轻耳。 
x桔梗汤方x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咳而上气。上既详其证矣。又有外邪内饮。填塞肺中而为胀者。自当另看)咳而 
上气。此(病何以知其)为肺胀。(盖以)其人(大)喘。目(突)如脱(之)状。( 
诊其)脉浮(则知其风邪。若浮而且)大者。(则知其风火挟水饮而乘于肺。以)越婢 
加半夏汤主之。 
此详肺胀证。而出其正治之方也。 
x越婢加半夏汤方x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心下有水。咳而上气。以小青龙汤为的剂。然烦躁则挟有热邪。故加石膏。参用大 
青龙之例。寒温并进。两不相碍。 
x小青龙加石膏汤方x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干姜(各三两) 甘草(三两) 五味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按。宜生用。研末加倍。用之方效。)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 
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x附方x 
x外台炙甘草汤x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 
x千金甘草汤x 
甘草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x千金生姜甘草汤x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x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x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尤在泾云、以上诸方。俱用辛甘温药。以肺既枯痿。非湿剂可滋者。必生气行气。 
以致其津。盖津生于气。气至则津亦至也。又方下俱云吐涎沫多不止。则非无津液也。 
乃有津液而不能收摄分布也。故非辛甘温药不可。加皂荚者。兼有浊痰也。 
x外台桔梗白散x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 
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两)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