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麻疹阐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 
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外用胡荽酒熏其 
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其证潮 
热。烦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柴 
胡四物汤治之。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 
荆防解毒汤 治麻毒内攻。 
薄荷 连翘 荆芥 防风 黄芩 黄连 粘子 大青叶 犀角 人中黄 
引用灯心芦根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治虚热留滞当没不没。 
白芍 当归 川芎 生地 人参 柴胡 淡竹叶 地骨皮 知母 黄芩 麦冬 
引加生姜红枣。 
廉按荆防解毒汤。治麻毒内攻。此诚万金良方。余用之屡试屡效。从此可悟其未言者矣。如 
冬月风寒甚而内隐者。可再加麻黄。杏仁。或竟用三拗汤。加粘子。蝉蜕。荆防等药。或因 
伤食而内伏者。可于荆防解毒汤内。加枳壳。卜子。神曲等药。或遍身青紫热肿。腹胀喘 
促 
溺涩脐凸者。此毒滞血凝。半匿肌表。急投凉膈散。加麻黄。石膏。葶苈子。大黄。庶或可 
救。若内夹痰热。火毒亢极伏匿烦躁。或腹胀喘急不省人事者。白虎汤加元参。淡竹叶。此 
二说本于医通。余意后说。夹痰者。宜加杏仁。胆星。腹胀者。宜加枳壳。大黄、并不可离 
荆芥。前胡。斟酌用之可也。云当散不散。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不可纯用寒凉之剂。此亦 
经常之大法。言不可纯用寒凉。则有宜寒凉者矣。张玉潞曰。西北水土刚劲。禀质亦浓。 
麻 
必五七日乃收。东南风气柔弱。麻出不过二三日即化。迩来地运变迁。未有不绵延数日者。当 
非难没之比。此说是也。又麻疹难没。多属于热。亦有表里未净而迁延五七日不没者。风则表 
之。食则消之。下之。痰则化之。火则凉之。毒则解之。又宜兼用鲜生地。丹皮等药。凉血 
养血以顾其本耳。又张玉潞曰。麻见点三四日后。点燥色白。隐隐于肌肉而难没者。此必卫 
气素弱。不能 发。或衣被单薄。身贪凉快。阻其发越之机以致绵延多日。法当辛散透达。 
不可遽用寒凉。蔽塞开泄之路也。 
三拗汤 治风寒外袭。麻毒内攻。 
麻黄 石膏 杏仁 
凉膈散(见前) 

卷二
身热不退
属性: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汤治之。 
疹已没落而身热者。此余热留于肌表也。宜柴胡清热饮治之。 
化毒清表汤 治麻既出透而身犹大热者 
粉葛 薄荷 地骨皮 粘子(炒研) 连翘(去心) 防风 黄芩 黄连 元参 知母 
木通 甘草 桔梗 加灯心 
柴胡清热饮 治没后身热。 
柴胡 黄芩 赤芍 生地 麦冬 
地骨皮 知母 甘草 加灯心 
廉按此亦言其大略也。身热而兼他症者。宜随症加减治之。合下并看自见。且益见前收没条 
所云当散不散为虚热之止言常法也。然而此条亦当合前条观之。倘有虚症。不至过于寒凉 
矣。 

卷二
烦渴
属性:凡出麻疹烦渴者。乃毒热壅盛也。盖心为热扰则烦。胃为热郁则渴。当未出时。宜升麻葛根 
汤加麦冬花粉。已出者。宜白虎汤。没后烦渴者。用竹叶石膏汤。 
升麻葛根汤(见前) 
白虎汤(见前) 
竹叶石膏汤 
人参 麦冬 石膏 
知母 淡竹叶 甘草 
廉按烦渴而兼他症。当随症加减治之。或他症重于烦渴。当以他症为主烦渴为兼。此当统前 
后而观也。亦有火毒内蕴而不烦渴者。 

卷二
谵妄
属性:谵妄一证。乃毒火太盛。热昏心神而然也。疹未出而谵妄者。宜三黄石膏汤主之。疹已出而 
谵妄者。黄连解毒汤主之。 
三黄石膏汤(见前)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炒) 加灯心 
廉按云主之者。必有辅之者也。病至谵妄。必不止谵妄一疹矣。如风寒痰食。以及诸变症 
。 
各宜随症用药辅之。故金鉴下一字宜细细揣摩。不同他书之一条止一事。所谓言简而该也。 

卷二
喘急
属性:喘为恶候。麻疹。尤忌之。如初出未透。无汗喘急者。此表实拂郁其毒也。宜用麻杏石甘汤 
发之。疹已出。胸满喘急。此毒瓦斯内攻。肺金受克。宜用清气化毒饮清之。若迟延失治。以 
致肺叶焦枯。则难救矣。 
麻杏石甘汤(见前) 
清气化毒饮 
前胡 桔梗 栝蒌仁 连翘(去心) 桑皮 杏仁 黄芩 黄连 元参 甘草 麦冬 重用芦根 
廉按此二方。余屡用之而屡效。诚万金良方也。然前云临时权变。神而明之。此语直贯全部 
。读是书者。疑其太简。由不能融会贯通耳。如此二方。诚为治喘之良方。然人各异症 
。症 
各异治。风火痰食。自宜随症加减。余治出未透而喘急者。于麻杏石甘汤内加荆防。桔梗。 
桑皮。粘子。知母。葶苈子等药。治已透而喘急。及隐伏而喘急者。于清气化毒汤内加石膏 
。枳壳。胆星。大黄等药。皆应手而效。故麻 汇补云。风痰食火四者。皆能气喘。治宜祛 
风化痰消食清火是也。但不宜用苏合香丸。抱龙。牛黄等丸。亦不可纯用降气之药。初发 
而喘者。三拗汤加淡竹叶。石膏。已出而喘。鼻干口燥者。用白虎汤加疏表药。或羚羊 
泻 
白散。便闭者。加前胡。蒌仁。杏仁。大黄。粘子。西河柳。火喘。羚羊。蒌仁。石膏。最 
妙花粉。海石。次之。此亦脱胎于金鉴二方。但少为加减耳。故备载之。以供采用。至于 
麻 
后喘急。有虚实之分。楼全善曰。喘而有汗。须扶正气。喘而无汗。须散邪火。虚者气 
乏 
。身凉。冷痰如冰。实者气壮。胸满身热便闭。麻 汇补曰。虚者宜用补肺化痰之药。如人 
参。阿胶熟地。蛤蚧。核桃肉。纳气归元。实者宜用白虎汤。减羚羊泻白散。加减治之。活 
人书曰。时医每见喘急。不将麻毒外出。发表清火。而徒用苏子顺气等药。不反耗其血气而 
致变。曰有 毒痰喘甚者。宜用栝蒌仁。桔梗。花粉。海石。金沸草等药。消痰清火。如痰 
逆壅盛者。可用牛黄珍珠散。气虚者加人参立应。楼全善曰。鼻孔掀开。黑如烟煤。或鼻尖 
连人中生疮枯焦。或鼻干胸高者。皆肺绝也。急则三日。缓则十二日。死于丙丁日火克金 
也。至于发直如麻。头汗如油。鼻煽如炉。腹胀如鼓。面青唇黑者。死更速。 
三拗汤(见前) 
羚羊泻白散 
生桑皮 地骨皮 甘草 羚羊角 
珠黄散 
珍珠 牛黄 
等分为末。灯心汤冲服。 

卷二
咳嗽
属性:麻疹发自脾肺。故多咳嗽。若咳嗽太甚者。当分初没治之。初起咳嗽。此为风邪所郁。以升 
麻葛根汤加前胡桔梗苏叶杏仁治之。已出咳嗽。乃肺为火灼。以清金宁嗽汤主之。 
廉按云治之。不必加减也。云主之。当随症加减也。 
升麻葛根汤(见前) 
清金宁嗽汤 
橘红 前胡 甘草 杏仁 桑皮 川连 蒌仁 桔梗 浙贝 

卷二
喉痛
属性: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 
。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以凉膈消毒 
饮主之。 
元参升麻汤 治表郁喉痛 
荆芥 防风 升麻 粘子 元参 甘草 
凉膈消毒饮 
荆芥 防风 连翘 薄荷 黄芩 栀子(生) 甘草 粘子 芒硝 大黄(生) 
加灯心 

卷二
失音
属性:失音者。乃热毒闭塞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疹已发而失音者。加减凉 
膈散主之。疹没后声哑者。儿茶散主之。 
元参升麻汤 见喉痛 
加减凉膈散 
薄荷 栀子(生) 元参 连翘 甘草 桔梗 麦冬 粘子 黄芩 
儿茶散 
硼砂(二钱) 孩儿茶(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药一匙服之。 
廉按喉痛。可于元参升麻汤内。再加射干。山豆根。其余随症加减。疹后失音而至不能出声 
者。名哑 。多不治。宜用甘。桔。元参。粘子。蝉蜕。射干。黄芩。花粉。杏仁。卜子。 
沙参。麦冬。川贝。竹肉。山豆根之类。或以竹沥八匙。姜汁二匙冲服。再用丹参茯神。石 
菖蒲。麦冬。花粉。桔梗。陈皮。甘草。诃子肉之类。痰盛。加川连蒌仁。羚羊或牛黄散吹 
入终不开声者。不救。若但声音低微不清。与此不同。养阴润肺自愈。又有其声哑嗄。默睡 
不食上唇有疮。则虫蚀其肺。下唇有疮。则虫蚀其肛。上下不定。名为狐惑。此由内热生虫 
。水谷久虚。虫无所食。故内食脏腑及肛。而外见唇口也。此候最恶。治宜黄连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