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59-友渔斋医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治人事人之所役,使安得不为诸疾之所侵。君子见其始,即知其终。善为心主,不为形役 
,病安从生? 
宣和中,一兵偶为车伤,蹩不能行。遇一道人,敷以少药,步履如初。兵大感激,遍游 
天下 
,访求其人,少致谢悃。一日复遇诸途,哭泣拜谢。道人曰∶吾施恩于人多矣,谁如子者, 
授以秘诀,兵遂得道。文子闻之,诣兵问道,兵曰∶清静是道,简易为上。文子顿若有省。 
噫!知清静之为道,与简易之为道,何俟他求! 
黄退庵动静说∶世间物龟静而寿,蟾蜍亦静而寿;鹿动而寿,猿亦动而寿。盖龟与蟾蜍 
能服 
气,鹿与猿得良草美果,更逍遥于山林,故皆获永年也。如牛马亦一静一动,不能长年者, 
为 
系役于人者也。前人多称人能静默必长寿,其理果然。有好动者,亦长寿。要知动静于人, 
不可勉强。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皆人之常情也。更如静中亦动观书 
,动中亦静垂钓,无论动静,总归于自然。心情开旷,则谓之养生也可。若心情不开旷,静 
亦不是,动亦不是。最静之人,食后亦宜散步,以舒调气血;好动之人,亦宜默坐片时,以 
凝形神。如此虽不服气,不居山林,亦往往能至大年。 
养生家每讲导引,如抱昆仑,鸣天鼓,撼天柱,暖心肾,摩足心,漱津叩齿诸法,更有 
般运 
演五禽等术。人能久习常行,亦去宿疾,身强耐老。非不愿习焉,奈余心疏野,必欲根据时合 
刻而行,反觉为难。旧有自述诗∶卫生有术翻嫌苦,固齿无方悔嗜甜一聊,正谓此也。但于 
五更叩齿,晨起用冷水漱口,亦能固齿。夜间设遇心火上炎,卧不能寐,漱津满口,作三次 
咽,如是数行,所谓华池之水,能降浮火。盖叩齿漱津,亦不可废。余皆非予所知,故概不 
录。修炼家有黄芽白雪,婴儿 女,金童木母,铅汞龙虎诸名,不过人之五脏气血别号耳。 
更以精气神为三宝,为大药,其法回环颠倒,顺受逆行。故《参同契》单说易象,盖易亦逆 
数也,非有传授,虽魏伯阳复生,亦不能从事于其间。予不解修炼之术,而于五脏气血,亦 
可粗述。心为一身之主,使寂然不着一念,我未见其人,亦难到此境;先贤主敬之说,亦不 
过不使放逸,收此心在腔子里。有事即应,如镜照物;过后便无,常活泼泼地,养个欢喜神 
。能如是,于心为不负矣。肝主木,应风,应东方,应春令;木喜条达,喜滋养。能无怒无 
郁,逍遥自得,则于肝为无负矣。脾主土,应中央,应长夏,喜香燥,喜动静有节。能不过 
劳,节饮食,则于脾为无负矣。肺主金,主气,应西方,应秋令,为娇藏,畏冷畏热,畏忧 
思。能未寒先衣未热先解,不饮过热之酒,少言语事,怡情悦志,则于肺为无负矣。肾主水 
,应北方,应冬令,喜润恶燥,畏穷思极想,畏色欲损精。能恬淡寡欲,少饮火酒,并金石 
之药,则于肾为无负矣。人能留心五负,虽不烧丹炼汞,其去长生久视之法不远矣! 
尝阅养生之说,惟天隐子所着八篇,包括妙秘,简而易行,长生久视,无出是书。自伯 
阳以 
来,此为最矣。其曰神倦,人禀灵气,精明通悟,学无滞塞,则谓之神,宅神于内,遗照于 
外,自然异于俗人,则谓之神仙。故神仙亦人也,在于修我灵气,勿为世俗所沦折;遂我自 
然,勿为邪见所凝滞,则成功矣。又曰∶天地之道,易简者也,天地在我首之上,足之下, 
开目尽见,无假繁巧。故曰易简,神仙之德也。(至道不繁,至德无为。)然则以何道求之? 
曰∶无求不能知,无道不能成。凡学神仙,先知易简,苟言涉奇诡适。足使人执迷,无所归 
本,此非言学也。又曰∶易有渐卦,老氏有渐门。人之修真达性,不能顿悟,必渐而进之, 
安而行之,故设渐门。一曰斋戒,二曰安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何谓斋戒? 
曰∶澡身虚心。澡身者,非汤沐去垢而已。盖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斋戒者,斋 
乃 
洁净之务;戒乃节约之称,有饥即食,食勿令饱;百物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败腐闭 
气难化之物勿食,此所谓调中也。手掌摩擦皮肤温热去冷气,此所谓畅外也。久坐久立久劳 
役,皆宜戒也。此是形骸调理之法,形坚则气全,是以斋戒为渐门之首。何谓安处?非华亭 
邃宇,重 广塌之谓也。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寝;屋宜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吾所居室, 
四边皆窗户,遇风即阖,风息即开;前帘后屏,太明则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 
外曜。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俱安,则身亦安矣。明暗尚然,况天地之气,有亢阳之攻 
肌,淫阴之侵体,岂不伤哉!太多情欲,太多事虑,岂能安其内外哉?故学道以安处为次。何 
谓存想?曰∶存谓存我之神,想为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心与 
目皆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凡人终日视他物,故心亦逐外走;终日接他事, 
故目亦逐外瞻。营营浮光,未尝内照,奈何不病且夭耶?是以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成性存 
神,众妙之门,此存想之渐,学道之功半矣。坐忘者,目存而忘也,行道而不见其行,非坐 
之义乎?有见而不知其见,非忘之义乎?何谓不行?曰心不动故何谓不见,曰形都泯故。或问 
∶何由得心不动?天隐子默而不答。又曰∶何由得形都泯?天隐子瞑而不视。问者有悟而退。 
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隐子果何 
人也?于是彼我两忘,了无所照。斋戒谓之信解,(言无信心即不能解。)安处谓之间解。(言 
无间心即不能解。)存想谓之慧解,(言无慧心即不能解。)坐忘谓之定解。(言无定心即不能 
解。)信间慧定,四门通神,谓之身解。故神之为义,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阴阳变通,天 
地长久,兼三才而言谓之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斋万物而言,谓之道德。(老 
子《道德经》是也。)本一性而言,谓之真如。(涅盘法∶华楞岩皆一性。)入四真如,归于 
无为。(《圆觉经》云∶佛身有为,至于无为。)故天隐子生乎易中,死乎易中;动因万物, 
静因万物;邪由一性,真由一性,是以生死动静,邪真物我,皆以神而解之。在人谓之仙, 
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故神仙之道,五归一门。(谓五归于渐、终同仙矣。)按∶天隐子 
,即唐时天台司马承祯也。意者,不欲自显其名耶! 
稽叔夜云∶服药求汗,或有未获愧情一生,涣然流漓,情发于中,而形于外,则知七情 
之伤 
,人显而易见。故心不挠者神不疲,神不疲则气不乱,气不乱则身泰寿延矣。此段亦说得明 
确可听。 
《保生要录》曰∶衣服浓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浓;盛热 
夜卧 
,大伏亦必着单;冬月绵衣,莫令甚浓,寒则频添数层。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故寒时 
而热则减,则不伤于温;热时而寒则加,则不伤于寒。寒热不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 
。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宁使略温为得;胸上至头,不妨稍凉。凉不至冻, 
温不至燥。衣为汗湿即易,薰衣火气未歇,不可便着。夫寒热均平,形体适中,则疾疚不生 
,寿年自永。补寒月之被,或绵或絮,不可过浓,亦宜逐层添盖;至春渐暖渐减,被须四五 
床,方能随时应用;浓被绵絮不可过五斤,薄以一斤为止。初春天骤暖,仍盖浓被,必至伤 
温。否则手足舒露,反致受寒,故被须浓薄随时,寒暖消息,乃为善养生也。 
又曰∶饮食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荣卫四肢,不可极饥而食,极饱而 
彻。 
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虽热不得灼唇,虽冷不得冻齿。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 
生,淡胜盐。凡食汗出,勿令洗面,令人少颜色。夏月饮酒,切莫当风,最易受病。醉饱之 
后,切忌便卧,此非病寻人,人自寻病也。又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 
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 
春季摄生。遇风日融和,当从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凝眺,用滤滞怀,以畅生气不可 
默坐 
,以生他郁。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备夹衣 
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夏季摄生。夏至后伏阴在内,虽大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