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有人走的路.完整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社会生活,获得真正的独立;一个人在55岁之前,一直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终于有一
天,他严肃而坚决地告诉母亲,从现在开始,她绝不可以再叫自己的乳名,因为那既幼稚又
可笑;一个不苟言笑、貌似硬汉的男子,某一天终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流下了充满真情的热
泪;还包括雷切尔———她有一天终于放松下来,在我的诊室里号啕大哭……此类改变,使
当事人承担的风险之大,甚至不亚于战场上深陷险情的士兵。如果士兵被敌人的枪口顶住后
背,就没有逃生的可能。同样,一个追求心智成熟的人,思想和情感随时都可能恢复到过去
的状态,恢复到以前熟悉而又狭隘的方式。
  心理医生也要拥有同病人一样的勇气和智慧,而且要承担自我改变的风险。我本人就是
如此。在多年治疗中,我经常根据不同情况,打破常规治疗模式。遵循过去的治疗原则,可
能承担的风险更小,但为了病人顺利康复,我需要冒险实践,有时宁可违背传统和常规的做
法,拒绝因循守旧,更不会敷衍了事。回顾过去,每一次成功的治疗,都有冒险尝试的痕迹,
而且每每让我经历了更多的痛苦。治疗者只有承担必要的痛苦,才更可能取得意外的成效。
有时候,让病人了解医生艰难的选择,对于他们也是深刻的震动、强大的激励,促使他们更
好地配合医生治疗。治疗者和被治疗者心灵相通、彼此鼓励,才更可能使治疗立竿见影。
  家长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有助于家长实现自身
完善,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颐指气使。恰如其分地做出改变,使人格和心灵不断完善,才
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和自我完善过程中,也会跟着一并走向成熟,
对于双方都是大有益处。不少父母在子女处于青春期以前,尚算得上尽职尽责,渐渐地,其
思维却变得落后和迟钝起来,无法适应子女的成长与改变。他们不思进取,放弃了自我完善
的进程。有的人认为,父母为子女经受痛苦与牺牲,是一种殉难行为,甚至是自我毁灭,这
完全是危言耸听。实际上,父母的收获可能远远大于子女。父母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子女的
变化,就不会与时代脱节,对其晚年人生也大有益处。遗憾的是,很多人漠视这一点,白白
错过了自我成熟的机遇。

冲突的风险(1)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使权利,这种行为最普遍的结果就是爱的冲突。
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我们实质上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譬如,父亲批评
儿子说:“你最近怎么鬼鬼祟祟的?”其实,父亲的潜台词是:“你不应该鬼鬼祟祟的,你这
样是不对的。我有权批评你,因为我就从来都不鬼鬼祟祟的,我是正确的。”丈夫批评妻子
的性冷淡,就会说:“你是个性冷淡的女人。你对我的性要求没有反应,所以你是错的。我
在性方面是正常的,在其他方面也是正常的。”妻子认为丈夫没花时间陪伴自己和孩子,就
会批评丈夫说:“你把这么多时间用到工作上,你实在很过分,你这么做是错误的。尽管我
没尝试过你的工作,可我看得很清楚。你应该把精力用在其他方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即
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应该做出改变”,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批评他人很
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
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
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
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
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
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知道怎么做才合乎逻辑。旁
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
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勤于自省,才能走出这种境地。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
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
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
“他的选择是否可能是正确的,我却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
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出自一己的、自私的目的?”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
上述问题。
  自我反省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正如14世纪一个英国僧侣所说:
“诚实和谦虚,意味着有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定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
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前一种方式,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父母、配偶或者教师,
常常以这种方式教育他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怨恨,而没有给对方的成长带来
帮助,甚至只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它需要批
评者首先自我完善,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但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有可能带来
成功,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它通常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也有相当多的人宁可压抑批评他人的冲动,对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过于谦逊,总
是三缄其口,从不给所爱的人指导和建议。这种人不具备真正的爱。我接待过一个病人,她
长期患有压抑性神经官能症。她父亲是个过于谦逊的牧师,母亲则是一家之主,性格暴躁,
甚至当着女儿的面殴打丈夫。她的牧师父亲从不还手,甚至还劝告女儿要遵从耶稣教诲,一
面脸颊挨打了,要主动把另一面脸颊送过去。总而言之,牧师面对折磨和虐待,总是保持着
绝对的顺从。这位女士接受治疗之初,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她不久后就意识到,父亲
的虔诚和谦逊,实质上只是软弱和无能。父亲的消极和被动,与母亲的专横和霸道,其实没
有任何区别,所以父亲不配做她的榜样。另外,她的父亲不曾付出过努力,使她免受伤害。
他任凭妻子惩罚女儿,却不敢和她有任何冲突。而且,这位女士一直误以为,她父亲虚假的
谦虚、母亲骄横的态度,都是为人父母者的正常表现。实际上,作为孩子的父亲,该挺身而
出时却自动退缩,该给予批评时却缄口不言,该帮助孩子成长时却逃之夭夭,这些完全不是
爱的表现,它和没有原则、缺乏理智的批评,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冲突的风险(2)

  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
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同样,夫妻双方要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
彼此成为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这种原则,对于友谊同样适用。传统观念认为:友谊意味
着永不冲突,甚至意味着吹捧和奉承,而不是将对方的缺点一语道破,只有没有冲突的友谊,
才能天长地久。但是,以这种原则对待友谊,表面上牢不可破的友谊,实则弱不禁风,它也
不配称之为友谊。所幸人们对于友谊的实质,如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友谊须以爱为出发
点,适当地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否则,
友谊就势必带有“失败”、“脆弱”、“浅薄”的典型特征。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进
程,继而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假如它遭到滥用,就会产生消极的结果。适当地提出建议,
恰当地运用赏罚,适时地提出质疑,果断地予以拒绝,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中和冲突或批评的
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投入全部的情感,做出真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