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4-伤寒论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真武汤证
理中丸
属性: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上吐下利者,名曰霍乱。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 
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加至 
三四丸。然不及汤,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腹中痛,虚 
者加人参。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卷四
桃花汤证
属性: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本证与真武不同。彼以四肢沉重疼痛,是为有水气;此便脓血,是为有火气矣。盍不清火,反用温补? 
盖治下焦水气,与心下水气不同法;下焦便脓血,与心下痛、心中烦,亦应异治也。心为离火,而真水居其中, 
法当随其势之润下,故用苦寒以泄之;坎为水而真火居其中,法当从其性之炎上,故用苦温以发之。火郁于下, 
则克庚金;火炎于上,则生戊土。五行之理,将来者进,已往者退。土得其令,则火退位矣∶水归其职,腹痛 
自除、脓血自清、小便自利矣。故制此方,不清火,不利水,一惟培土,又全赖干姜转旋,而石脂、 米得收 
平成之绩也。名桃花者,取春和之义,非徒以色言耳。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用)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石脂性涩以固脱,色赤以和血,味甘而酸。甘以补元气,酸以收逆气,辛以散邪气,故以为君。半为块而 
半为散,使浊中清者,归心而入营,浊中浊者,入肠而止利。火曰炎上,又火空则发,得石脂以涩肠,可以遂其 
炎上之性矣。炎上作苦,佐干姜之苦温,以从火化,火郁则发之也。火亢则不生土,臣以粳米之甘,使火有所生, 
遂成有用之火。土中火用得宣,则水中火体得位,下陷者上达,妄行者归原,火自升而水自降矣。 
少阴病,腹痛下利,是坎中阳虚。故真武有附子,桃花用干姜,不可以小便不利作热治。真武是引火归原法, 
桃花是升阳散火法。 
坎阳有余,能出形躯之表而发热,麻黄附子汤是矣。坎阳不虚,尚能发热于躯内之上焦,如口燥、舌干、咽 
痛、心烦、胸满、心痛等证是矣。坎阳不足,不能发热于腰以上之阳,仅发热于腰以下之阴,如小便不利、下利 
便脓血者是矣。此为伏阳屈伏之火,与升阳之火不同。 
少阴病,便脓血者可刺。 
便脓血,亦是热入血室所致,刺期门以泻之。病在少阴而刺厥阴,实则泻其子也。 

卷四
四逆汤证上
属性: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脉浮为在表,迟为在藏,浮中见迟,是浮为表虚,迟为藏寒。未经妄下而利清谷,是表为虚热,里有真寒 
矣。仲景凡治虚证,以里为重,协热下利脉微弱者,便用人参,汗后身疼脉沉迟者,便加人参。此脉迟而利清 
谷,且不烦不咳,中气大虚,元气已脱,但温不补,何以救逆乎?观茯苓四逆之烦躁,且用人参,况通脉四逆, 
岂得无参?是必因本方之脱落而成之耳。 
此是伤寒证。然脉浮表热,亦是病发于阳,世所云漏底伤寒也。必其人胃气本虚,寒邪得以直入脾胃, 
不犯太、少二阳,故无口苦、咽干、头眩、项强痛之表证。然全赖此表热,尚可救其里寒。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里气大虚,不能藏精而为阳之守,幸表阳之尚存,得以卫外而为固,攻之更虚其表。汗生于谷,汗出阳亡, 
藏寒而生满病也。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先温其里。 
伤寒下之后,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宜四逆汤。 
下利是里寒,身痛是表寒。表宜温散,里宜温补。先救里者,治其本也。 
病发热头疼,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此太阳麻黄汤证。病为在表,脉当浮而反沉,此为逆也。若汗之不瘥,即身体疼痛不罢,当凭其脉之沉而 
为在里矣。阳证见阴脉,是阳消阴长之兆也。热虽发于表,为虚阳,寒反据于里,是真阴矣。必有里证伏而 
未见,藉其表阳之尚存,乘其阴之未发,迎而夺之,庶无吐利厥逆之患,里和而表自解矣。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脉有余而证不足,则从证;证有余而脉不足,则从脉。有余可假,而不足为真, 
此仲景心法。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则亡阳,大下则亡阴,阴阳俱虚,故厥冷。但利非清谷,急温之,阳回而生可望也。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治之失宜,虽大汗出而热不去,恶寒不止,表未除也。内拘急而下利,里寒已发,四肢疼而厥冷,表寒又 
见矣。可知表热里寒者,即表寒亡阳者矣。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证。此脉弱而微热,非相火明矣。内无热, 
故小便利;表寒虚,故见厥;是膈上有寒饮,故呕也。伤寒以阳为主,阳消阴长,故难治。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交作,中气大虚,完谷不化,脉微欲绝,气血丧亡矣。小便复利而大汗出,是门户不要,玄府不闭矣。 
所幸身热未去,手足不厥,则卫外之阳,诸阳之本犹在,脉尚未绝,有一线之生机,急救其里,正胜而邪可却 
也。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此吐利非清谷,汗出不大,而脉不微弱,赖此发热之表阳,助以四逆而温里,尚有可生之望。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若膈上有寒饮者,当温之,宜四逆汤。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利虽止而恶寒未罢,仍宜四逆;以其脉微为无血,当仍加人参以通之也。 
上论四逆脉证。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 
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此寒热相半证。下利清谷,阴盛于里也;手足厥逆,寒盛于外也。身不恶寒面赤,阳郁在表也;咽痛利止, 
阳回于内也。腹痛干呕,寒热交争也。温里通脉,乃扶阳之法。脉为司命,脉出则从阳而生,厥逆则从阴而死。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 
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此比上条脉证皆轻,故能自作郁冒汗出而解。面赤为戴阳,阳在上也。因其戴阳,故郁冒而汗出;因其下虚, 
故下利清谷而厥逆。热微厥亦微,故面亦少赤。此阴阳相等,寒热自和,故易愈。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此必有阴盛格阳之证,故加胆汁为反佐,阅白通证可知。 
吐利止而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通脉四逆汤∶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 
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 
乃服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前方加猪胆汁一合。余同前法。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冷,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寸脉沉迟,气口脉平矣。下部脉不至,根本已绝矣。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下不禁。 
咽喉不利,水谷之道绝矣。 
汁液不化而成脓血,下濡而上逆。此为下厥上竭,阴阳离决之候,生气将绝于内也。旧本有麻黄升麻汤,其方味 
数多而分两轻,重汗散而畏温补,乃后世粗工之伎,必非仲景方也。此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