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17-读医随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自 
何人,而不知其不通之甚也。夫五苓泻太阳之腑,承气泻阳明之腑,若少阳胆腑,诚无如此 
泻法矣。若少阳之经,本与诸经之气相通,何得谓无出无入耶?吐、下无涉于经,禁之 
可 
也;汗乃通经之事,而何以禁之?然则仲景不径用桂枝、麻黄者,何也?盖尝思之,少阳之经 
,行身之侧,为人身之奥区。凡人之身,前后部位大,则气力大;两侧部位小,则气力小。 
百药下咽,皆藉膻中大气以营运之。今两侧为身之奥区,药力总是先行太阳、阳明,而后缓 
达少阳,如此则用药者,亦当以缓法行之。若径用麻、桂性急之药,则直走太阳、阳明,汗 
先出而少阳仍未到也,正气又已衰矣。故用柴胡性缓之药,又以人参柔缓者监制之,半夏下 
降者疏通之,无非缓缓横撑之意也。故知少阳非忌汗也。忌急汗出,缓撑微降,斯药力旁渗 
而达于少阳之经,邪乃得汗而解矣。不但此也,经谓∶邪在胆,逆在胃,善呕苦汁,温温欲 
吐。(温温,当作愠愠。)是邪在少阳,其气上逆,本自欲吐,治以柴胡、半夏,降其逆气。 
故不得比于胃中夹食,温温欲吐者,当遂吐之也,吐之则气愈上逆而不降矣。是禁吐,亦非 
因胆腑之无出无入也。邪在少阳之经,每于手少阳三焦之腑,其气相通,故少阳有心胸痞满 
,即属于三焦矣。治法虽不用硝、黄,而必以黄芩、黄连、半夏理其痞结,以其邪在气分故 
也。若有痰涎有形之邪,结于胸胁,则大陷胸、大柴胡,以及栝蒌薤白、旋覆代赭,此皆少 
阳三焦之治也,亦何尝不用下耶?大抵六腑惟胆腑之体同于五脏,五脏受邪,皆因六腑牵累 
,若直伤其脏即死矣。胆之受邪,亦因胃与三焦之牵累,若直伤胆,亦无治矣。故五脏受邪 
,治在六腑;胆腑受邪,治在胃与三焦。即如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皆胃实以致胆横也 
。由此观之,缓汗微降,治胆之经,而陷胸、硝黄之通胃与三焦者,实以治胆之腑也。 
按陶节庵曰∶伤寒因下早而成满硬痛者,为结胸;未经下者,虽满闷,不硬痛,此为痞 
气, 
属少阳部分,宜从缓治,不宜峻利。观此则予之前说,非杜撰矣。再邪伤太阳、阳明,则正 
气辟易,积于两侧,稍久,邪势张大,渐入两侧,则有邪正分争之势矣。故时时作呕者,上 
下相争也;往来寒热者,表里相争也;身重胁痛,不能转侧者,正气为邪气所逼,僻处偏隅 
,而不流利通行也。此皆邪在于经之事,若胸胁痛胀,则入里而在胃与三焦矣,均无与胆腑 
之本体也。(此论邪入少阳之经脉部位也。) 
又按∶胆主津液,凡邪伤津液,即属少阳,不必入于身侧之经也。故胸满、惊烦、往来 
寒热 
、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津液伤则气机不利也;或热入血室,昼日明了,夜则谵 
语 
者,津液伤则血分受灼也。小柴胡乃养荣之方,生津益荣以托邪也。胡玉海论阳明下证有云 
∶须先使邪气浮动,毒不粘连于肝,乃可用大承气下之。此即少阳禁下之义也。明于津虚、 
血燥之义,则少阳之所以三禁,与其所以有热入血室证,俱了然矣。少阳坏证为多者,津液 
伤则血失所养,易为热邪所灼败也。(此论邪伤少阳之所化功用也。) 

卷四证治类
虫脉虫证
属性: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尺中脉沉而滑者,寸白虫。 
腹中痛,脉当沉若弦,而反洪大,此为有蛔虫。 
腹中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虫。(按喘,疑当作唾。) 
疳蚀,其脉细数,若虚小者生,紧急者死。 
按∶虫病多起于湿热太盛,木郁土中而化生也。亦有瘀血所化者,世谓痨虫是也。大抵 
在肠 
胃者易除,在经络者难治。其脉不外弦滑、细数之两途,然亦有弦迟者,胃中寒湿也;亦有 
细涩者,胃汁为虫所消耗也。至于《洄溪医案》所称肠胃为虫蚀尽,而人犹不遽死,则怪诞 
之说矣。然事亦有甚奇者,族有贫妇,初觉七窍内如细虫萦援,数年后,目盲,皮肤枯槁 
, 
而遍身振掉不息,夜寐稍静,偶一言动,即肢体无一不战战栗栗然者。已十余年矣,今尚未 
死,此必伤于微风,化生细虫,吸血伤筋也。大抵虫证与痰证相类,痰多怪证,虫亦多怪证 
也。为晕眩昏厥,为癫痫狂妄,为吐利血水,为皮肤顽麻,奇痛奇痒,为四肢拘急,痿缓振 
掉,为怪梦纷纭,不可思议。世称人有患虱瘤者,《神农本草》水银,有杀皮肤中虱之文, 
不诬也。予近治汪君,初起颧上有水,常如屋溜一滴,并不破皮,后遂右半面常自觉振动, 
如吹大风状,一日数发,已六七年。发时即须尖亦手不可近,触之,其痛彻心也,皮色如常 
,不肿不变,内外药治,仅得小效,后挑出牙虫无数而愈,平时牙并不痛。此亦奇证,与前 
贫妇之类,皆所亲睹者也。 

卷四证治类
汗病
属性:西席汪幼纯先生,盱人也,家洪泽湖之蒋坝镇。一日为予言,吾乡有所谓汗病者,每发 
于三四月间,一人患此,即举家传染,同时并发。其证初起觉毛耸,即发热昏卧,不省人事 
,不言不动不食,但口渴索饮,日夜不休,若家有五六病患,以一人供茶水不给也。至六七 
日,必大发狂躁,汗出乃愈,未有药治者,若不能狂躁,即不起矣。此何病也?予沉思良久 
,曰∶此即伤寒也。必冬日天之寒风,与湖之水气相合,人自口鼻吸受,伏于膜原,不与荣 
卫出入之道相触,故不实时发;交夏心中阳气当升,而寒湿所伏适当其冲,阻其升发之气 
, 
遂相激而成病矣。西医谓人脑气受伤,则知觉、运动之灵皆失。脑气与心气相根据者也。心气 
为伏寒所扑,与手少阴直中之伤寒相似,此仲景所未言者。其年冬月有异风,挟水邪而至, 
人受之者,斯为病矣。故每三五年而一见,盖与运气相关也。未病之先,邪气内伏,必当有 
头脑时或沉重,隐隐痛胀,心气偶然一阵如闷之状。治法,桂枝、麻黄皆不合格,当以小青 
龙加生津药主之,以中有桂枝、细辛,能入心宣阳而散寒水也。若欲预防,则先于立春之月 
,多服桂枝汤可矣。发病之时,脉必沉伏不见,或沉紧细数;未病之先,其脉必紧小不盛也 
。此不过一时据理拟议之词,实未知汗病果何义也。嗣读《千金方》,乃知汗病即伤寒之别 
名也。俗每谓不可用药,须俟自愈,枉死者多,是敝俗已千余年矣。仲景《辨脉》有曰∶病 
至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为欲解也。情形与此符合, 
但未明六七日间,当用何药,岂束手坐待耶?此病若邪重,当时即发,卒倒无知者,即为手 
少阴中寒也。(拙注仲景《辨脉》此条,谓其人躁扰句是眼目,若无此,则烦,噤乃气脱也 
。观此益醒。) 

卷四证治类
肺中伏风有专寒夹温不同
属性:肺中伏风,有专寒者,有夹温者。专寒是口鼻吸受风寒于内,其证呛咳不已,入夜尤甚 
,为 
日稍久,肺气不能清肃,即挟水饮上犯,面目 肿,隐见青色。治之宜用温散,如桂枝、茯 
苓、干姜、细辛,皆要药也。夹温是先吸受天地亢燥之气,肺中津液为亢气扰耗,大气出入 
不得滑利,呼吸喘促。因之表气不充,腠理不固,或夜寐盗汗,或劳汗当风,风寒乘虚内袭 
,遂时觉恶寒发的热,肺气愈不得畅,亢气愈菀于中,时作呛咳,遇劳即甚,痰涎干结,成 
块成裹,气味腥腐,舌苔薄黄干燥,唇焦引饮,脉象浮候弦而带滑,中沉洪大而散,大便秘 
结,小便赤涩,甚至胸中腹中有一点结痛。是时正当仿大青龙、越婢之意,以两解之,即愈 
矣。而医乃有意深求,以为此肺痈也;又不遵古肺痈治法,而用桑叶、桔梗、连翘、银花, 
一派苦寒沉降之品,致温燥之气愈结愈深,毫无出路,呛唾脓血,而肺真腐矣。当肺未坏之 
先,挽回得法,间有发为斑疹、疮疡而愈者,然而难矣。其死也,面白唇枯,发焦目陷, 
吾 
见屡矣。此病近时极多,医者不可不知。《内经》劳风一病,证候与此相近。(巢氏风热候 
正引此文。)是因劳倦津液内伤,风温外袭,久不得出。蔓延于太阳、少阴之经脉,以内达 
于脏,致肺肾肺气为之扰乱浮越。所以然者,正气先伤。其力不能撑邪外出也。治之惟有滋 
助肝肾元气,宣通肺与膀胱之经气,需以时日,庶有瘳乎! 

卷四证治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