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妄想有较多的神鬼、催眠术之类的内容,那么,当今,由于科学的发展,妄想有较多的电脑、激光的内容也就毫不奇怪了。    
病人对妄想内容大多深信不疑,因此和病人争论是徒劳的。病人往往按其妄想行事,可能引起危险的行为。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可能攻击其妄想的对象。嫉妒妄想病人伤害自己妻子、与自己丈夫争吵、对配偶跟踪盯梢相当常见。罪恶妄想可能引起拒食、自杀。还有些妄想病人,有被害、关系等内容,可以到处写信申诉或控告。    
妄想结构的系统性有不同程度,常与人格的完整性有关。人格损害严重,妄想常支离破碎。反之,妄想比较系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者,表明其人格相对比较完整,智力亦颇高。    
妄想形成的确切原理尚不明了。有人分为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两类。原发性者是指一种突如其来的、不能以病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背景解释,具有象征意义的病态信念。此时病人既无知觉障碍,亦无智能理解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病等器质性病变。如一位精神分裂症女病人无端断定另一个女病人是她已故丈夫的化身。她说:“虽然他的外貌是女的,但是他的灵魂是男的,他的鼻子和我丈夫的一模一样。”还有一位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一天从外地乘火车回上海,一下火车突然发觉车站上有一种异样的紧张气氛,有些人注视着他,另一些人都对着他报之以微笑。接着他发生了被迫害妄想。继发性者是指妄想继发于其他病理心理过程。如幻觉可引起解释性妄想,情感高涨时由于自我评价过高可继发夸大妄想;抑郁情绪由于自身感觉不良、自卑自责可引起疑病妄想、罪恶妄想;偏执性人格者由于生活挫折易产生偏执性妄想;老年性痴呆者,早期由于记忆、智能减退易于出现贫穷妄想、被窃妄想。有时,两个或几个共同生活的。情感密切的人发生同样内容的妄想,其中一个是原发的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其他人受暗示或情感影响也对其妄想内容信以为真,称为“感应性妄想”,即所谓“两联性”或“三联性”精神病。    
2。类妄想观念 顾名思义,是类似妄想的观念。表现为与处境有关、不很固定的猜疑。这类病人常被称为“类偏狂反应”(paranoid reaction)或“心因性妄想症”(psychogenic paranoid state),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素质:性格多疑的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过分敏感,产生过多的猜疑。    
(2)精神或躯体弱点导致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形成:例如有手淫习惯、私生子、身体残缺、自尊心受损、社会地位与其知识水平不相称等均可引起自卑、敏感,形成“超价观念”。所谓“超价观念”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高于其他观念成为先入见思维内容,在一个相当时间内在其精神生活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使他对客观情况的判断发生不适当的评价。如一个宿舍丢了东西,某人在这之前回过宿舍,于是他觉得别人在议论他,对他投以怀疑的目光,逐步发展到认为所有的人都在注意他。议论他的思想,就是一例。    
(3)慢性耳聋:研究表明,耳聋与类偏狂反应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重听,更易发生类偏狂反应。    
(4)其他:包括推诿作用(projection)与自我牵连的倾向。    
校对时间:00…09…19 13:57:58 陈卫                                                  
                  第四节 情感障碍
        
第四节 情感障碍    
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对事物采取各种不同的态度,产生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如喜悦。悲伤。惊恐。愤怒。不满。欣赏。同情。失望等。称为情感(affect)。情感的性质与个体的生理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有关。在沙漠中没有水喝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的感觉,就是因为人体对水的需要未能满足的缘故。满足了就会产生愉快舒适的体验。同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或本能活动(如饥、渴、性活动)有关的内心体验,多伴有比较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变化,称为情绪(emotion)。情感或情绪的产生及其强度则由个体的认知评价所决定。人在动物园里看到野兽不感到害怕,如在森林中见到野兽则立即感到惊恐,准备逃走。这是因为认知评价不同。在森林中人们认识到现实的危险是产生惊恐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不同的应对能力。因此,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面临威胁或某种阻碍,焦虑人格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情感体验;但在另外一些人,认为这些威胁或阻碍很小,自信有能力克服,就会精神振奋或产生愤怒,以排除威胁或阻碍。    
人的情感过程与其他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例如,情感可影响感知的清晰性。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性、记忆的保存和再现以及思维的速度和指向等。情感高涨时思维敏捷、智力活动增强、动作增多;反之,情感低落时思维迟钝、智力操作困难、动作减少或增多。情感活动常伴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变化,特别是呼吸与循环的变化。如惊恐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竖毛、皮肤血管收缩以及皮肤呈鸡皮样变化等现象。    
持久的情绪基调会影响人们的内心体验和行为,这称为心境(mood)。心境好坏同客观发生的事件以及自身感觉如何是密切相关的。健康不佳,自身感觉不良,心境亦不愉快。亲人去世,悲哀往往长时间占据了心境。暴发性的、强烈而短促的情绪反应,如暴怒、恐怖、绝望、狂喜等,称为“激情”。正常人久别重逢时的狂喜,称为“生理性激情”。癫痫、脑外伤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时出现暴怒乃至杀人,则称为“病理性激情”往往有意识模糊。    
由于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具有流动、变化性质,其差别多得不可胜数,因此难于描述和分类。通常分为:①心境障碍或病理优势情感:焦虑、恐惧、抑郁、欣快。②情感反应异常:指对客观刺激发生情感反应的速度、强度与持久性方面的异常,如易激惹性、情感暴发、情感脆弱、病理性激情等。③情感统一性异常:指情感体验的矛盾性。、与刺激的不协调、倒错以情感淡漠等。本节仅以最常见的几种情感障碍作重点讨论。    
专栏23…1 心理学中有关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对生存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反映。被反映的事物除了自身的某种性质和特点而外,它与主体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关系和联系。实质上这种关系和联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人在反映各种事物的同时,也会对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关系有所体验反应,这些体验和反应就是人的情绪和情感。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就程度上还是性质上都有许多差别。有的事物对人有益,有的事物对人有害;有的益大于害;有的害大益;有的此时有益,彼时有害;有的恰恰相反。所以,事物的不同和变化导致主、客关系的差异和变化,造成人的体验和反应的区别。这就是人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情绪与情感的客观原因。    
人在反映各种客观关系时,对于这些关系往往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理解的理解和认识过程,或者说有着理解和认识水平上的差异。同一个人对同一类客观关系的理解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为此,情绪和情感也就往往发生性质或程度上的变化。另外,同一种关系可以被不同的人作不同的理解,因此在不同的人那里可以引起不同性质和程度的体验。这就是情绪、情感千差万别的主观认识原因。    
在主体方面影响情绪和情感的因素还不只是理解和认识上差异,主体的生理状态同样对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与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明显的事例就是疾病状态下的人,往往有着较强的情绪反映。健康人不能体验到或体验很淡漠的客观刺激,病人却很动情绪。    
情绪和情感一直被心理学家看作不易把握和难以研究的对象,其中的原因很多,除了客观指标很难确定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它们的多变和性质的复杂。尽管如此,在心理学中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没有被心理学家忽略。一方面是因为情绪和情感以各种心理历程确实起重要作用;另外,情绪和情感虽然是多变的和复杂的,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甚至对于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