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机不正确,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对方物质条件好,可化为公用。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    
3。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婆媳关系不和,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总之,老年人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阴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    
5。经济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还可能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痛苦和不幸,冲击老人的心身健康。    
校对时间:00…09…19 16:48:5220 Mar 2001 21:17:26 +0800 陈卫                                                  
                  第二节 增进老人心理卫生的原则
        
第二节 增进老人心理卫生的原则    
基于以上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及其社会变化的介绍,我们就可以设计一套如何增进老年人卫生的提纲,它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原则如下:    
一、提高心身健康水平、增强体质    
随着衰老和体弱多病,名誉地位已不再象以前那样有现实意义了。有个健康的身体,行动方便,能随心所欲地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那才是老人最大的幸福。体弱多病,给老年人带来种种躯体不适,如疼痛、便秘、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和睡眠障碍等,可导致焦虑及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由于患病、行动不方便,不但与社会交往减少,甚至料理个人生活也很困难。因久病引起某些儿孙的厌烦冷淡;医药费用的开支加重,致使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这些都可增加老人的孤独、寂寞、与世隔绝、悲观失望、自叹自怜和厌世之感。处于此情此境,哪有幸福愉快可言。    
对老人的幸福来说,其健康的自我评价,比实际的健康状况更具重要意义。这种自我评价包括有两个标准,即实际健康水平的高低和老人对疾病不适感的态度。自我健康评价高的老年人,其晚年幸福高于自我评价低者,而自我健康评价低的老年人,由于对疾病的过分担心、焦虑、病感增强、对死亡恐惧,整日忧心忡忡,十分不利于老人的心身健康。在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实践指导中,应实事求是,指导老人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     
健康的好坏还影响老人的认识活动。健康不良者,多有日益衰老和死亡临近感,因之悲观、绝望甚至想早死了事。由于健康不良的影响,老人自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自暴自弃,称自己是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血管硬化,即将火化的“四化”干部,足见其悲观消极的态度。    
健康对老年人幸福的影响比经济水平的高低更重要。我们发现,虽然是低收入的老人,如其对自我健康评价高,则其晚年的幸福感也高,“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相反,富裕的老人,如对自我健康评价低,虽然钱多,却不一定感到幸福。    
因此,应加强老年医学的研究,特别是对老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研究,并改善老年人的卫生保健措施,以提高对老年病的防治水平。    
二、维持与社会接触    
国内的调查表明,有1/3    
三、独立支配的经济收入    
有无经济收入,和经济收入的多少,必然影响老人的晚年幸福和在家庭中的地位。我国目前尚有一大批无经济收入的居民和农民老人,他们依赖子女赡养,而没有自己支配的经济权。收入低的老人也会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再加上物价上涨及部分儿女的态度不端,都会造成老人对生活保障的担心,在忧愁中渡过残年。故在老人的心理卫生工作中,应重视改善老人的经济条件,使其能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以维持生活。    
四、家庭和睦    
老人的生活有子女体贴照料,有病能及时诊治,经济上有保障,父慈子孝,就会使老人感到温暖,家庭成员间和睦,友爱互助,而使老人备享天伦之乐。有些家庭,尊老传统受到破坏,子女对老人的生活不闻不问,把老人选为勒索和役使对象,老人在精神上备受折磨,出现焦虑、抑郁,并有万念皆空、前景渺茫之感。在这种不愉快的逆境中,假如老伴尚存在,尚可相依为命,互相照应体贴。一旦老伴去世,孤单一人,实难适应这种悲惨凄凉的晚景。所以,帮助丧偶老人在自愿的前提下,重组家庭,对于孤寡老人的心理卫生也是一个主要环节。    
五、生活富于艺术    
为了更好地安排晚年生活,提高生活情趣,应持如下原则:    
1。生命在于运动 老人不能太清闲,只要不过分劳累和紧张,生活安排得弛张有度,对心身健康有好处。    
2。爱劳动 从家务劳动做起,也可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劳动,并体会其中乐趣。    
3。培养兴趣和爱好 根据自己的文化、爱好和条件,自由选择。琴、棋、书、画或栽花、养鸟、钓鱼、体育锻炼等,都可以培养老人对生活的热爱,既可体会人生的乐趣,又可陶情冶志,养生益寿。    
4。交朋友 相互多串联,在人与人交往中,可以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互相安慰鼓励、学习交流生活的经验。这种交朋友活动,可以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体会到人间有友谊,无处不温暖。    
5    
6通宵达旦地的打牌、下棋,或久看电视,自不量力地过劳旅游,都是应当禁忌的。    
六、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老年是许多危机和应激因素集中于一起的时期。老年人和青年人相互比较,会在短时期内丧失更多功能东西。如退休引起的原社会角色的丧失、收入减少、离开热爱的工作和熟悉的朋友、晚年丧偶、同龄亲友相继死亡、体弱多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许多心情不安的各种应激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威胁下,会破坏老人的幸福晚年。因此,政府、社会、单位、邻里、家庭及亲友等,都应对老人给予关心、安慰、同情和支持,为老人建立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网,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舆论,满足老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发展老人服务事业,提供老龄食品和服装,改善居住条件,建立老人公寓、老人病院、老人门诊,极大地方便老人的生活和保健需要,以克服衰老所造成的生活不便。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人开辟娱乐场所,在报刊、电视、电台的节目中增添老人所喜爱的内容,指导老人过好晚年生活。此外,还应加强老人的社会保险和法律保护,为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享受天伦之乐,欢度晚年提供社会保证。    
七、从战略观点预测和规划老龄问题    
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老年人的绝对数相当于整个欧洲老年人的总数。而且,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快,60%    
(何慕陶)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群体是指由某些相同的心理、文化因素而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人们的共同体。群体由作为群体成员的若干个体所组成,这些个体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并发生相互影响,他们在群体中均承担一定的角色与任务,有共同的目标和利害,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心理卫生对个体心理保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章概括介绍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海员、飞行员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一节 家庭    
家庭是社会群体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各种社会职能。最基本的职能是组织生活、繁衍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