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都是受大脑皮层制约的。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人的意识制约着整个心理活动过程。如果大脑皮层功能下降(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就会下降,表现为容易激动。当一个人心身十分健康时,其心理活动十分自如,思维敏捷、逻辑严谨、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仪态雍容大方、举止得体、词令流畅,应对如流,随遇而安、不卑不亢,动机适宜、容易获得需要的满足,等等,都说明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水平处于较高状态。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中以从许多方面来度量。一般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临床上则多以清晰度为指标。    
注意力不易集中往往是某种严重精神疾病的先兆。如果一个人不专注于某项工作,不能专心地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就要引起重视。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低。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其对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影响是明显的。观察水平、记忆水平与注意力水平成正比相关。但要指出,注意的稳定性过份增强,如强迫观念的注意固定则属心理障碍。通过注意分配和注意转换等方面也可分析意识水平状况。    
在临床上意识水平降低程度可分为:朦胧、梦幻、嗜睡、昏睡、昏迷等层次。    
5。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有赖于社会交往的发展。个体若与世隔绝,社会交往被剥夺,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社会交往能力,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与亲友断绝往来,把自己孤独起来并变得冷漠无情时,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障碍;相反,过分交往,如无选择地广泛交往,并十分热情和兴奋,也要考虑他是否属躁狂状态。一般说来,人们在交往中应当适度,有交往但不泛泛,择友而交,不仅有目的性,而且着于品德、才学、政治、思想等方面。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与人交往总是很冷漠或自我中心,这就要考虑他的人格特征是否偏离正常或心境欠佳。一个人如果没有知心朋友,或很少和朋友交流思想情感,尽管他可能工作上是好的,行为是正常的,但不能说他的心理健康没有缺陷。    
6。康复力  指在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人生在世,任何人难免遭受打击、冤屈,但心理创伤却有轻有重。在遭创伤后,情绪会十分波动,心情变化多端,行为会暂时偏离常规,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严重的也可轻生自杀。由于认识与评价能力的水平不同、人生阅历不同、个体气质和性格不同,人们遭打击之后需要复原的时间不同,复原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能很快康复,并且不留什么痕迹,每当再谈起这次创伤时,一笑了之,创伤的情绪色彩淡化了,对他以后的心理、生活及行为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有的人虽然也能康复,但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旦忆及往事,仍会耿耿于怀,形之于色,情绪起伏不已;也有的人,不能完全康复,无论在心理上、行为上和躯体上都留下严重的痕迹。如一个活泼性格变成呆滞状态;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变得谨小慎微;一个有独立性的人变得唯唯诺诺。这就有如躯体疾病,有人患疾病能很快治好并不留后遗症;有人虽能治好但总有反复;有人则可滞留终身。康复力,是心理健康水平的另一项重要标准。    
7。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  黑格尔认为道德是精神世界的最高形式和最后形式。道德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道德感是人类情感需要超越生物本能需要的最高层次的情感,道德愉快是一个人在利他活动中自我体验到的愉快,也许利他活动会造成行为者的肉体痛苦或其他心理痛苦,但行为者本人却有自我肯定的评价,从而体验到满足的愉快。道德愉快是个人与社会矛盾的统一实现,是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的实现。道德愉快有减轻和消除任何心理痛苦的作用,它是信心、勇敢、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等许多优良心理品质的坚实基础。道德痛苦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对抗性。道德痛苦比任何其他心理痛苦都深刻而剧烈,当一个人陷于自责自罪的痛苦之中时,他就体验不到任何真正的快乐,它可以破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可以使人陷于不能自拔的困境。直至轻生自杀。一个道德愉快的人可以拯救道德痛苦的心灵。一个人的道德愉快超过了他的道德痛苦,他就是心灵健康的人,超过的越多就越健康。    
校对时间:00…09…19 16:22:0720 Mar 2001 21:17:24 +0800 陈卫                                                  
                  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简史
        
第三节 健康心理学简史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在美国兴起,首先受到预防医学的重视,因为据调查在求医的病人中约有60%是属于那些声称有躯体性不适,但又无躯体疾病体症的人。一般具有某些情感性障碍(焦虑、苦恼等),这些病人在接受心理学家的治疗和处理后,约有90%的人可获得有益的帮助。同时在医药费用方面大为减少。实践证明,生活中如体认知、评价和对待“紧张刺激”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所处情境和经历的事件往往可以扰乱个体内的动态平衡,损害人体免疫系统机能而导致包括癌细胞活化在内的各种疾病发生。健康心理学的任务在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探讨和解决有关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学在矫治人的某些不健康行为,特别是预防不健康行为与各种疾病发生方面的关系和功用;探求和提示关于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卫生经费和减少社会损失等方面的心理学观点和意见。    
健康心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卫生在新形势下的延伸和发展。关于维护人类健康,要着重预防和注意心理健康,这是具有渊远流长的思想根源的。《黄帝内经》中强调“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不冶已病、治未病。”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认识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通过修身养性达到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西方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保护健康的心理因素方面。被尊为《医典》的作者阿维森纳(Avicenna)就把情感列为保护健康所必需的六项内容之一(其它五项为阳光和空气、食物和饮料、运动和安静、睡眠和兴奋,新陈代谢)。变化万千的情绪生活,使人生不得安宁,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人们还注意到人际关系对健康的影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罗马的西塞罗(M。T。Sicelow)在《论友谊》一书中也把友谊列为有利于保护健康的因素。这些都表明,人们早已认识到健康对社会和谐和心理平衡的依赖关系。    
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人以人道主义的待遇开始的。法国大革命(1789年)以后,P。Pinel 医生对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充满希望,在他所管辖的精神病院中迈出了解放病人的一大步。他在1792年指出,要使精神病人容易康复,除了不受束缚之外,他们还应该从事有益的劳动,并且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他们的诉说,一般认为在倡导心理卫生的历史上,Pinel是起点。    
虽然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先进思潮都已认识精神病的自然原因而否认它是超自然的魔术。但是精神病院和监狱相差无几。直到19世纪时,饥饿、鞭苔等虐待才被废除。    
人们把本杰明、罗斯、魏尔啸、邵尔茨、费赫特斯列宾、弗洛伊德、巴浦咯夫等列为现代健康心理学的先驱。学者和医生们的研究与呼呈为心理卫生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就使这一运动具有生气勃勃的形式和飞跃发展的力量。    
专栏32…1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简况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许多有识之士,在国际心理卫生运动日趋发展的影响之下,日益认识到这一运动的意义及重要性,于是经教育家、心理学家、医生、社会学家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共228人的酝酿和发起,并得到145位知名人士的赞助,于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