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状态;        分别进行具体的研究。 
       虽然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                   一丝不漏地观察他 
人身体的全部 ( 只要得到同意的话)  ;                        但是;      想要 
用同一双眼睛一丝不漏地观察自己身体的全部;                                从 
原理上来讲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使用镜子可以看到 
相当多的部分;           但通过镜子这件事;               已经使我自己 
对自己的身体而言;              变成了他人。也就是说;                  从镜 
子里照出来的我的身体;                  已经是我的 “对他人而言 
的身体”的侧面;              而不是 “对 自己而言的身体” 
了。所谓 “对自己而言的身体”是可以感觉到的身 

                                                                       143 

… Page 143…

体。那是对任何细微的侵入或接触或切断———比如 
说指尖碰到极细小的东西———都会有所反应的身 
体;    是作为观察主体的身体。另一方面;                          “对他人 
而言的身体”是被感觉的身体;                        是接收反应的身 
体;    是作为被观察的客体的身体。这个身体对从外 
部而来的侵入或接触或切断并不敏感。 
       赫顿做了这样的实验:                先对接受试验者的手腕 
拍照;      然后把这张照片和其他很多的手腕的照片混 
在一起;       拿给这个接受试验者看。并要求他在这里 
面找出自己手腕的照片。然而;                      进行了多次;          接受 
试验的人都指认不出自己的手腕。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知;                     “对自己而言的 
身体”对每一个不同的人来说;                       是通过更为确实、 
更为现实的体验把它和 “对他人而言的身体”清楚 
地区分开来的。当然;                我们并不是只依赖 “对自己 
而言的身体”而生存的。如果无视或者轻视自我的 
“对他人而言的身体”在社会上的存在;                           这无疑是 
对社会性存在的自己的一种轻蔑;                       放任自己躲在主 
观主义的世界的扭曲行为。虽说如此;                          但也不能片 
面地就此偏向另一个方面的身体。“对自己而言的 
身体”绝不能够代替 “对他人而言的身体”;                              反之 
亦然。 

 144 

… Page 144…

  何为所谓的“自己” 

       刚才我们指出过;              在 T    组里面;       当成员们的 
 目光可以相互交会;             形式上的集体变成了真正的集 
体时;      在每一个成员身体上发生的变化;                       有时自己 
还不知道;        但其他人却已清楚地看到;                   或者自己觉 
得自己变化很大;             但其他人却几乎完全没有感觉。 
在这里;       这些情况的含义已经很明白了。前者所说 
的 “变化”是在 “对他人而言的身体”上发生的变 
化;    后者所说的 “变化”则是发生在 “对自己而言 
的身体”上的变化。当然;                   这些变化能够成为这个 
人自身的东西而被 “真正拥有”;                      使这个人的人格 
发生变化;         只有当两者被统合起来的时候才有可 
能。这个统合有可能发生在被别人指出自己的 “变 
化”时;       突然 “啊 !”一声自己也才注意到的时候; 
也可能会是通过 自己的行为尝试才开始明白这种 
情况。 
       然而;     必须将一切主观的东西从认知里排除出 

                                                                       145 

… Page 145…

去的这种现代人的客观主义偏见;                       常常使人们从身 
体里把 “对自己而言的身体”这一面割舍出去;                                因 
为这种行为是将一种 “主观”观念排除出去 ( 不是 
统合)  。这种偏见的观念是科学的观念吗?                            许多的 
认知行为就这样被定位在这种错误的感觉上。 
       一般观念里;          我们所谓的身体;             通常是与常说 
到的 “自己”或者 “自我意识”是一样的。这一 
点;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如同威廉 
姆·詹姆斯 ( W 。Jam es )            在接近 100         岁的时候所明 
白的那样:          “所谓自己;         即是身体;         是社会地位、 
财产、衣服;          等等。”换句话说;             社会地位、财产、 
衣服等;       或者是对现代人来说的汽车、豪宅;                            等 
等;    自己拥有的东西就是自己本身———社会的自 
己;    用另一种说法就是对他人而言的自己。作为物 
体的身体就是 “对他人而言的身体”这一点;                              由以 
上的论述可以明白。 
       社会地位、财产、衣服以及汽车等;                         都只是被 
 自己拥有的东西;            是可以被替换的东西 ( 请回想赫 
顿关于手腕照片的试验)  。把这些东西和自己本身 
的存在混淆起来;             更甚而把拥有的东西看得比存在 
本身更重要;          这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容易使自己 
看不见其正存在的自己;                 并进而使人误以为被物体 

 146 

… Page 146…

化、物质化的躯壳就是自己真实的身体。 
       前面我们也说过;              在 T    组里 “真正集体”的 
体验———集体体验———其实也是让现代人共同重新 
去体会 “对自己而言的身体”的体验。本书里一直 
追求的 “变化”;          就是前面所说的 “身体”的变化。 

                                                                        147 

… Page 147…

社            第 
会 四 
文 章 
化 
与 
人 
 际 
心 社会文化的价值观感 
理 影响人的思考模式与生活态度 
              也是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的关键 

… Page 148…

               4。1             孤独和寂寞 

  孤独感心理学 

       到这里为止;           我们一直没有特别考虑个别不同 
社会文化的特殊性质;                 对于 “人际关系心理学”所 
进行的有关其方法论的探讨部分;                        至此已经可以告 
一段落了。但是;              为了具体接触现实社会中包含了 
文化和历史的人际关系问题;                     就不可能跳过 “孤独 
感”这个话题。 
       随着 “孤独感”的开始;                 我不由得又回想起我 
在求学时的毕业论文;                 以及在完成这篇以 《孤独感 
心理学研究》为题的论文过程。问题的开端来自于 
文字;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虽然 “孤独”和 “寂 

                                                                         15 1 

… Page 149…

 寞”这两个词几乎是被当成同义词而常常混淆着 
用;    但是;      这两个词的感觉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于 
是;    我试着查找了它们的词源。 
       早在大约五千年前;                中国古代就已经定义出 
“老来丧子者谓之独;               幼年丧父者谓之孤”;              “老来 
丧妻者谓之鳏;            老来丧夫者谓之寡”。“孤独”这个 
词;    是人们对社会状态客观地进行描述的词语;                             表 
达的并非是精神的、心理的;                     或者主观的状态这一 
事实。到公元2            世纪左右;        “孤独”这个词基本上 
 已经与现在的含义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