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小孩。 
       心理学被认为是致力于 “理解人类”的学问; 
不仅心理学的专家们经常这么说;                       不是专家的人们 
对心理学的期待也正是如此。但这句话的含义随着 
“人类”一词的不同理解而有所不同。对 “人类” 
这个词到底应该解释为 “在多数人一般都有共同 
性”;    还是 “一个个无可替代的个人?”根据理解的 
不同;      心理学的性格将完全不同。如果将 “人类” 

  70 

… Page 73…

按照前一项意思来理解;                  那么所采用的方法就会如 
同现在的专业心理学所进行的那样;                          总是通过计量 
计数进行比较乃至推测。这样的心理学所关心的总 
是作为团体的人、大部分的人;                       其成果;       对于负有 
团体处理责任的站在管理或者支配的立场上的人们 
来说;      毫无疑问是有效的。如果有什么现象偏离了 
这样的心理学所发现的共同情形———比如;                            长到三 
岁还不能 “正常地”说话的孩子;                       那么这些现象就 
会被认为是 “例外”或者是 “异常”;                         而这些 “例 
外”或 “异常”的部分;                 会被交到临床研究者的手 
中。在这种情况下;               临床心理学这门学问被认为是 
专门以这样的例外为研究对象;                       并负责研究出相关 
对策的那种站在幕后的学问。 
       现代的学院派心理学正明确地向着这个方向不 
断推进。但是;            必须要先说明;            这里所说的 “站在 
支配立场上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                                在社 
会主义社会里也同样存在着;                       既存在于右翼的团 
体;    也存在于工会这样的组织。对于涵盖了这一切 
的站在支配立场的人来说;                    客观主义的心理学都同 
样具备有效性。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学院派心理学 
是站在 “中立的”立场上的。但是;                         我们可以明白 
地看出;       这种意义上的中立性只是部分的中立性; 

                                                                         7 1 

… Page 74…

或者说是外表上的中立性。 
       也就是说;         如前所述;         心理学被认为是致力于 
“理解人类”的学问;                而其中 “人类”这个词如果 
理解为 “一个个无可替代的个人”;                         并在这个基础 
上展开心理学的研究;                 那么这样的心理学 ( 其具体 
 内容将在下面的章节中叙述)  ;                    就与上面所说的站 
在支配立场上的人们无缘了。并非心理学专家的普 
通民众们所期待的正是这种心理学。与之相反;                                  学 
 院派心理学者中的大多数人对这样的大众期待只是 
一味地冷漠;           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 
新生们不久就会对自己满怀期待的心理学课程感到 
 失望难道不也正是这个原因吗? 

  变化的部分;                 不变的部分 

       我在前面就已经说明;                 这本书不是从人格或性 
格不变的部分延伸发展的;                    而是通过对变化的部分 
进行研究;         展开讨论。虽然如此;                 但并不是说我无 
视人格或性格中不变的部分;                      或对其抱持否定的态 

  72 

… Page 75…

度。不管是由标准化的人格测试而捕捉到的特性; 
还是性格类型论者所重视的共同性、一般性;                                如果 
没有特殊的原因;              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标准化 
人格测试的可信性、性格类型论的说服力等;                                正是 
基于它们对这些不变的特征的准确把握。在第一章 
所提到的护士小姐的情形当中也可以明确看出;                                  她 
那种 “谨慎、非常安静”的部分;                        与刚参加培训时 
所表现出来的 “看起来容易受惊吓的沉闷”的特征 
有着共同的地方。依照特性论的说法;                            她属于有着 
“内向”……等特征的人;                   换成类型论的说法;                她 
则会被归纳为 “内向性”或者 “分裂特质”的类 
型。在这个意义上来讲;                  她没有发生变化。尽管如 
此;    一直与她相接触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不 
知道她参加了培训的人———无一不实实在在地感受 
 到了她的转变。 
       那么;      到底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 ?  在上面的案 
例中;      这位护士小姐告诉我们;                  她终于能够抬起头 
来;    注视其他成员和培训辅导员眼睛的那时刻;                               就 
是她发生转变的决定性瞬间。这个过程中;                               发生变 
化的仅仅只是她从不敢直接面对他人、不敢看别人 
 的眼睛;       变为可以勇敢地去面对他人;                     然而对她来 
讲;    这个面对他人的方法的改变;                      让她开始感受到 

                                                                         73 

… Page 76…

“大家的眼神非常温暖”;                “大家也允许了我保持自 
 己原有的状态;           认可了我”;         她的变化就是由此而 
来的。这个变化;              使她能够开始接受自己 “非常讨 
厌”、“总想把这样的自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这 
种程度的特征;            然后顺理成章地产生出一种认定变 
化;    认定自己 “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变化;                              尽 
管特质、特性等这些东西自身不会发生变化;                                但主 
观意义上的这些特征和特质等;                       换言之;       就是这些 
特质或特性与她本人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                              并且由 
于这种变化;           使她感受到她的性格的整体表象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结果;                她与他人相互联系的含义发 
 生了变化;        她与世界的各种关联也都理所当然会有 
所变化。 
       她的 “转变”;         绝不是发生在她的 “体内”;                   也 
不是她个人属性中的特性或特质等发生了变化 ( 这 
些都是不变的)  ;           而是一直带着这些特性、特质生 
存至今的她;           对自己与他人或事物之间、与全世界 
之间的相互关联发生变化的感知;                        换句话说;         就是 
她生存的世界自身所发生的变化。特性或特质对这 
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固然会产生影响;                          但只是影响并 
非决定;       反倒是几乎不会发生变化的特性或特质; 
 随着时间不断转变被收编到自我世界的某一部分里 

  74 

… Page 77…

面。在日常生活中;               在用虚伪和陈规陋习防范;                  再 
被利害关系和权力争斗不断保护得非常严谨的日常 
 生活中;      如同在本书后面会提到的那样;                      时间容易 
变质成空间。比起变化;                  人们更注重不变;            对不变 
更有信赖感;          比起不断发展变化的性格整体;                      人们 
对其中不变的部分更容易抱有现实感。但是;                               在 T 
组的集体体验让我明确地认识到;                        由此而来的研究 
方法;      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