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种情形。 
       3 。在前面引用的文句中;                   将 “全面掌握成长 
现象进行的所有条件”这一目标;                       定位在法则和方 
向性上面 ( 迄今为止的心理学趋势也是如此)  。而 
每一个人成长的事实;                在这里仅仅只是被当成为达 
到最终目标而在过程中所用的材料或基础资料。 
       4 。这种观点还清楚地反映在研究成长现象的 
方法中。“实例研究法”也好;                      “纵贯研究法”也 
好;    “自然观察法”也好;               在对它们的重要性予以 

                                                                        63 

… Page 67…

肯定的同时;          却又总是加上 “对不同的成长阶段的 
多数人进行比较;             找出各阶段相互之间的关联”之 
类的方法作为补充;                最终还是明确认为 “通过实 
验、测试、利用客观的方法进行追踪”这类方式更 
为优秀。 
       5 。尽管在前面我们指出了 “在方法上强调客 
观主义 ( 与客观性的含义不同) ”;                    但实际上;         前面 
的引用文字中;            在提到方法之前就已经先入为主地 
将成长当做是一个哲学的观念;                      并得出一个主观主 
义的结论;        而且以此为前提对理论进行实际研究。 
具体来说;        前面的引用文字中 “成长是连续不断进 
行的;      但它并不是同一种性质的积累;                     而是一种反 
复不断的发生过程……”这样的一段话;                            就是一个 
代表。也有人认为:              “这绝不是观念上的先入为主; 
说它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成长心理学知识的一个简 
要总结并不过分。”但是;                  到目前为止的成长心理 
学;    如同第一条中所指出的那样;                    并不是将成长和 
变化的概念本身和时间并列作为现象来看;                             而是把 
它们看做是一个组合概念;                   并作为一个前提。这个 
组合概念并不能因为在该组合概念的 “成长”中加 
入了 “连续性”、“本质”等其他概念;                       就变成了现 
象;    还不如说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混乱反而更为贴 

 64 

… Page 68…

切。正统心理学派一直以来都很重视;                            甚至可以说 
依赖这类狭义实验或测试的客观主义法。像 “体 
制”等这样的概念绝不会是由这样的方法;                               从资料 
本身中自然得出的;               更确切地说;           可以说它是在解 
释各种资料时;             心理学者们引入了组合式的主观 
概念。 

                                                                          65 

… Page 69…

2。4             从变化探讨人类的性格 

  “客观的”与“客观主义的” 

       “客观的”与 “客观主义的”绝对是不同的概 
念。在这里不可能对这些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的相关 
 内容进行详细的论述。但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 
 的话;     所谓 “客观的”是指在重视主观 (  的经验) 
 的同时;       将其任何部分都客观化———无限接近物件 
具体化的过程。而所谓 “客观主义的”是指研究者 
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所相信的 “客观的”事物———实 
 际上是一种主观———予以简单地肯定。因为相信自 
 己已经完全排除了主观的因素;                      所以也就相信物件 
 ( 的属性)       的绝对真实存在一定得以水落石出。虽 

                                                                         67 

… Page 70…

然实验、计量等方法是努力实现客观化的好方法 
 ( 就如日本正统心理学派的学者们经常采用的那种 
方式)  ;    但当他们相信只有实验或计量才是 “客观 
 的”的时候这就已经陷入到 “主观主义”当中去 
 了。如同所有的 “主义”最终都可能只是主观的自 
 以为是一样;         客观的 “主观主义”也只能说是主观 
 的自以为是。不过;              必须注意一点;           这样说并不表 
示 “主观的”即等于 “自以为是”。主观的自以为 
是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主观主义。另外;                               正确的 
“主观的”认识与主观主义也绝不是同一回事 
       人们也许会说:            “如果是这种意义的哲学概念 
 的话;     那么没有它岂不是任何学问都无法成立 ?” 
没有错;       正因为如此。在开始时我所想表达的就是 
这个意思。在对科学的现象进行探讨乃至于记述 
 时;   加入哲学的概念原本就是理所当然的。这个观 
念如果是正确的;             那么进行科学研究时;                科学工作 
者们首先必须进行的就是认真体会、融入其中的哲 
学概念;       尽可能正确地去把握它。如果不是这样; 
面对 “……就会一味地认定;                    为了认识事物;           心理 
学只需将注意力集中到事实上就可以了。这样做的 
 结果;     是使心理学陷入半盲目的状态;                     而在这种状 
态下对事实进行研讨;                到进行整理的阶段时;                就必 

  68 

… Page 71…

然会使用那些 ‘在科学从前的经验中所套出’的混 
乱的概念。”(  《眼和精神》;               日本五十铃书房)             这样 
的批评;       我们将会无言以对。总而言之;                       我们无法 
否认;      在日本就有不少这种片面强调美国流派的心 
理学者;       存在着认为 “哲学”就是反科学的同义词 
的这种倾向。 
       这种倾向当然并不仅仅只限于成长心理学;                               在 
正统心理学派的广泛领域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向 
客观主义方向的偏斜。例如;                      前面所述的内容中; 
与人格或性格相关的部分;                    片面强调 “不变”的方 
面和 “一般性”这种倾向就属此列。甚至可以说; 
正是由于这种倾向;               使得本来应该将 “变化”作为 
客体的成长心理学变得死板而僵硬。这就是我对前 
面的引用文直言不讳的印象 

  人类是否为无可替代的个人 

       确实;      我们在三岁幼儿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三岁 
幼儿所应有的成长情况;                  在八岁小孩身上可以看到 

                                                                         69 

… Page 72…

作为八岁小孩所应有的共同性。如果谁与这些共同 
性发生了偏差———特别是负面的偏差;                        则会被认为 
是 “异常”;        而这样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比如说; 
如果同龄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自由地使用语言了; 
那么;      一个一言不发的孩子就不是属于正常的情况 
 了。在这个意义上;              将成长变化视为共同性的 “一 
般的”特征而有正确认知是有必要的。然而;                               某个 
三岁或者八岁小孩子所应该具有的、与成长相关的 
“一般的”共同性;             对于理解和帮助一个孩子而言; 
只有极少部分的意义。这两者之间一点也不矛盾。 
在小孩子身上有着身为小孩子共同的一般特征是理 
所当然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对于某一个特 
定的小孩子来说;             虽然确定了这个小孩子身上具有 
这样的一般特征;             但并不能说就已经理解了这个特 
定的小孩。 
       心理学被认为是致力于 “理解人类”的学问; 
不仅心理学的专家们经常这么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