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陀的启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导致心灵的完全解脱,而证入最终的真理、涅槃。这才是主要的佛教的修习的方法
、佛教的心智培育法。它是跟据观察、警觉、洞照与忆念而作的一种分析法。

  在区区数页短纸中,要详论这一广泛的议题,是不可能的。以下只是一个简单粗
浅的尝试,以略明真正的佛教修习──心智的培育或心智的发展──其实用的方法为
如何而已。

  佛所说的法中,有关心智发展(修习)的最重要的一部经,叫做《念住经》(巴
利文《长部第二十二经》或《中部第十经》)。这部经传统上极受尊敬。不但在寺院
中经常定时背诵,在佛教家庭中亦复如是,而尤家人团坐虔诚聆听。比丘们亦常在垂
死人的病榻边读诵此经,以净化临终者最后的念头。

  这经中所创导的修习方法,既不离世亦不遁世。相反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日常
的活动、我们的忧悲喜乐、我们的语言思想、我们所从事的道德与理性的活动,靡不
相关。

  这部经共分四大部份:第一部分是关于身体的,第二部分关于感觉与感受,第三
部分关于心智,第四部分则关于各种道德的与理性的课题(法)。

  这里有一事必须明白牢记:不论修习什么方法,要紧的是念念分明,忆持不忘,
并须注意观察。

  有一个最为人所熟知、喜好而又是最实用的修习法门,叫做“忆念出入息法(数
息观)”。这是与身体有关的。只有在修习这一法门时,才需要采取一种经中指定的
特别姿势。经里所指示的其他修习方法,就无此限制,无论行住坐卧都可随意为之。
但修习数息观则必须跟据经典趺跏而坐,保持身躯端直而心念警觉。趺跏而坐不易实
行,非一切国家人士(尤其是西方人士)所能清轻易办到。因此,趺跏坐有困难的人
,可以坐在椅子上,只要身体端直,心神警觉就行。这项修习中,端坐极为重要,但
不是僵坐。两手须很舒适地搁在膝上。如此坐定后,可将两眼闭合,或凝视鼻端,随
各人方便为之。

  每人日夜呼吸不停,但自己丝毫不觉,因为从未有人以分秒的时间,将心神贯注
在呼吸上。而如今要做的,正是这个。(方法是)照平时一样的一呼一吸,丝毫不要
用力。只将精神集中于这呼出吸入上,凝神观察这吸进呼出的动作,保持对这呼吸的
警觉,使时刻都了了分明于这一动态。你呼吸时,有时深,有时浅。这并不打紧,只
顾自自然然的呼吸去。惟一的一点是你在深呼吸时,心中须有数这些是深呼吸,如此
这般。换言之,你的心力须集中在呼吸上,使你对于它的动作变化,无不了然于心。
忘掉你的周围环境以及其他一切事物,不可抬眼视物,这样的试练五至十分钟。

  开头的时候,你会发觉全神灌注在呼吸上,非常的不容易。你会奇怪你的心这么
这样会跑,它就是不肯停下来。你想东想西,耳中只听到外面的声音。你的脑筋混乱
、思绪纷飞。你也会觉得沮丧失望。但是如果你继续不停的练习,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五至十分钟,慢慢的,你的心就会集中在呼吸上了。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经验
到一刹那(的定境),你的心神全部灌注在呼吸上,连近身的声音也都充耳不闻,一
时间外境俱泯。这一短时间的(定境),是一种了不起的经验,充满了喜悦与宁静。
你但愿能继续保持它,但是这时你还作不到这一点。不过只要你经常不停的练习,这
种经验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发生,而每次定的时间也会逐渐加长。这就是你系心于呼吸
上至忘我之境的时候了。只要你老觉得有你自己存在,你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任何别
的东西。

  这个念念不离呼吸的修习法,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种。其目的在发展注意力,
以达到非常高的禅定境界。此外,集中注意力(定力),对于任何深刻的了解、深透
的内观,以洞察万物的本性包括体证涅槃,都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这些,呼吸的练习更有立竿见影的效验。它对你健康上大有裨益;能增进你
的安眠,松弛紧张的身心,增进日常工作的效率。它能使你宁静安详。即令在你精神
紧张或兴奋的时候,如果练习几分钟的数息,你就会马上觉得安静平定了下来,好像
在一段休息之后刚刚觉醒一般。

  另一种非常重要、实用而有益的修习方法(心智的发展)是:不论在做什么事情
的时候,动手也好,日常起居也好,从事公私工作也好,要时刻念兹在兹了了分明于
你的每一举动。你或卧或立或坐或行,或安眠,或曲臂伸腿,回顾前瞻,穿衣吃饭,
言谈静默,大小便利,凡此一切以及其他种种活动,你必须时时刻刻了了分明于你所
作的每一动作。也就是说,你必须生活在当前的瞬间中、现在的行为中。这并不是说
你不应想到过去未来。相反的,你在与眼前的时刻行为有关的方面,一样可以想到过
去未来。

  一般的人,并不生活在他们眼前的生活中,他们都生活在过去或未来里。虽然看
外表他们似乎是在此时此地做著些什么,实际上,他们是生活在他们思想中的另一世
界里,生活在虚构的问题与苦闷里。通常他们是活在过去的记忆中,或对未来的欲望
与悬揣之中。因此,他们并不生活在他们目前在做的工作里,也不乐于这工作。所以
,他们就对现况不满、不开心,而自然而然的不能对当前像是在做的工作,献出全部
的身心了。

  有时你在餐馆里,看见有人一边吃饭一边阅读,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事。他给你的
印象是一个大忙人,连吃东西都没有时间。你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吃东西,还是在阅读
。你也许可以说他正两事一起做,而实际上,他那样也没做,也那样都做得没味道。
他的心神不宁而紧张,不乐意做目前正在做的事,不生活在眼前的瞬间,却不知不觉
地、愚蠢地想要逃避人生。(这意思却不是说在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和朋友谈天)。

  不论你想什么办法,你都无法逃避人生。只要你活著,不管是在村镇里,还是在
岩窟里,你必须面对人生而生活。真正的生活,是眼前的瞬间,不是已经死掉而消逝
了的过去回忆,也不是尚未出生的未来梦想。一个生活在眼前的瞬间中的人,所过的
才是真正的人生,而他也是最快乐的人。

  有人问佛,为什么他的弟子们过著简单平静的生活,每天只吃一餐,却如此精神
焕发?佛说:“他们不悔既往,不瞑索将来。他们生活在现前的时间中,因此他们都
神采奕奕。愚蠢的人,又冥索未来,又追悔过去,就像碧绿的芦苇在骄阳中被刈断一
般,一下子就枯萎了。”[注四]

  修习念住法,并不是要你想或是觉得“我在做这个”、“我在做那个”。不对!
恰正相反。你一想到“我再做这个”,你就觉得有个自己而不能生活在你的行为中了
。你是生活在“我存在”的意念里,而你的工作也就糟蹋了。你应当完全忘了自己,
而全心全意的浸润在工作中。一个演讲者一自觉到“我对听众演讲”,他的讲话就混
乱了,思绪也不连贯了。但是如果他一心讲演他的题目,整个地忘了自己,他的表现
才是最好的。他一定讲得很精彩,解释的很明白。一切伟大的杰构,艺术的、诗歌的
、智识的、心灵的,都是在它们的创作人完全浸润在工作中的时候所产生的,在他们
完全忘我而不自觉的时候所产生。

  这个佛所传授的,在一切时中都要念念分明(的念住法),也就是要生活在眼前
的一瞬间里,生活在眼前的活动里。(禅宗的方法,也是脱胎于此项教导。)在这一
种修习法门里,你无须实施某种特定的活动才能发展念念分明的能力。你只须随时了
知你所做的一切事,你不必专为特定的修习方法花费一秒钟的宝贵时间。你只要养成
经常警觉的习惯,不分昼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上,时刻都了了分明就可以了
。上述两种修习方法,都与我们的身体有关。

  还有一种发展心智的方法,是关系我们的一切感受的;愉快的、不愉快的、既非
愉快亦非不愉快的。举一个例子:比方你正经验到一种不快乐而悲哀的情绪。在这种
情况下,你的头脑模糊不清,情绪低落。有时候,你甚至于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不
快的情绪。第一,你得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