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山傍水,配合历史的兴衰,建成一座座古意盎然的建筑。任何游客来到其中,必须租用道具,换上衣装。犹如时光倒流,虽生在今日,依然可以体验当年之风土人情。
从另一面说来,观光事业号称无烟囱工业,外国人不远千里迢迢而来,他们希望看些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特色,而且是属于过去,不可能再复返的那些风俗景物。除了外国人,对我们年轻一代,甚至上一辈,能目睹已逝的文物衣冠,何尝又不是一种寓娱乐于文化教育的活动呢?这种工程虽然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回收极快,只要有完善的计划,有适合的环境,我相信不难找到资金。
可是,机会就在眼前,有远见者却如凤毛鳞角,我一向是宁愿信其有,尽力而为。如果只为了找个工作,混碗饭吃,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电视公司待下去。
总之,事后冷静地自我检讨,这是我一生之中最混乱的两年,想做点事,但与别人的观念无法配合;想赚点钱,却没有赚钱的手段,又不愿意利用机会,最后一切成空。这且不说,金钱的周遭都是一些陷阱,任何人一沾上边,便被一层又一层的诱惑套得牢牢的,一陷下去,就难以脱身。幸而我有钱的时间并不长,所涉及的事务也不多,故所陷不深,回头尚早,否则后果很难想象。
智慧之旅 (第二部) 七、迷惘 移民、流亡、迷失、嬉皮在我刚由巴西回国时,曾有几位农学院的同学,应巴西政府的邀请,到亚马逊河一带考察。临行前,他们曾来征询我的意见,我认为绝对值得一去。在巴西政府的支持下,以我们的人力及技术到那里去开发,一定会有很好的前途。
一九七零年,他们又来找我,说是已得到巴西政府的承诺,在北部的马诺良州,由东北开发局拨出可以“抵税”的开发基金一千万美金,另有卅五万公顷的原始森林供开采,并在马州首府提供一百公顷的建地,作为中国城之兴建。交换的条件只是初期几十万美金的开办费,以及技术人才的参与。这种优惠的条件,罕有的良机,在他们回国近两年的时间,竟然走遍豪门巨富,得不到任何反应。
我仔细分析研究,发现他们犯了三个大错误。第一,他们专找有钱人,在台湾有钱人不怕没有钱赚,绝对不愿冒险。其次,他们这些优惠的条件,如果提不出有力的佐证,以国人保守的个性,很难采信。第三,这种计划如果得不到政府的首肯,将来会有很多麻烦。因为有好几位颇具声望的人士,曾提出移民巴西,以减轻国内人口压力的计划。最后都因政府要保留人力,作反攻大陆的准备而不了了之。
原则上,如果政府能够谅解,再容许技术人员小量投资,成为股东,我相信以自己对巴西的认识,说服几十位技术人员参加,凑上十万美金,大概还不成问题。
但是他们却反对技术人员参加投资,怕因此分散了最初参与者的权利。考虑了很久,直到年底,他们已山穷水尽,迫不得已,才同意了我的建议。
他们实际的负责人是张耀如先生,比我大几岁,非常精明强干,口才好,又有容人的雅量,唯一的缺点是不够果断,顾虑太多。其余成员共有十位,目前一半尚逗留巴西。在台湾所见的则乏善可陈,有的过于事故,有的趾高气扬。给人的感觉彷佛是江山已定,只待将台高高筑起,立即裂土封神。
当时巴西有大使馆在台,驻华大使缪勒先生是这事的发起人,因之全力支持。经过他的奔走以及张耀如等的努力,侨务委员会原则同意了两千户的农民移居巴西,但是严禁对外宣传张扬。
同时我也找了十几位朋友,朋友再介绍朋友,共有四十多人愿意参加,以每人出两千五百元计算,共有十万多美金。他们共同的疑惑是,既然有一千万美金的开发基金,为什么还要这不足道介的投资?据我所知以及巴西大使馆所提供的资料,其原因在巴西政府为了经济平均发展,将亚马逊河流域列为特区,成立了东北开发局。有兴趣者先递上开发计划,并自备开办费用,等到计划批准了,即可成立公司,再到巴西各地募集资金,这些资金都可以抵税。一般说来,只要计划好,人人都愿意投资,不想白白缴给政府。
十万元并不多,如果能妥善运用,公司一旦成立,就可以筹募大笔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且巴西北部土地肥沃,气候良好,以中国农民勤恳耐劳的特性,有土地可资耕种,有森林以供开采。在巴西政府的协助下,不愁没有市场,又不必担心资金。人一多,中国城就可以兴建起来,士农工商,百业待兴。只要辛苦努力几年,这些成果不仅我们几十个人终生享受不尽,人越多大家成功的机会也越大。
等到我们在台北把人招齐后,发起的股东已经分成了两派。在巴西留守的不甘于割让既得的权利,反对新人入伙;在台北的知道良机不再,极力争取。好不容易双方妥协了,新进的股东又开始争吵,要占一半以上的股权。当然原股东都不同意,我也觉得太过分,为了公平,双方皆以实际投资额计,新股约值百分之二十。
我和张耀如成为两边的和事佬,有一次我甚至下跪,求他们顾全大体。说穿了,我不认为这个公司的权利有什么好争的,到了巴西,各人都有自己发展的机会。到那时可能没有人愿意留在公司为大家服务,现在闹得面红耳赤,又是为了什么?
假如不是自己多事,找来这些朋友,责任在身,无可推卸,我早就退出了。想来想去,成大事总难免要历经奋斗,只要巴西的公司成立了,让这些朋友能一展身手。到时我一定丢下一切,飘然而去。
本着这种信念,我们终于克服万难,在台北成立了“中马农林工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仁爱路三段。次年一月,我带了美金支票三万多元,首赴巴西,与已在马诺良州的留巴先遣同仁会合。我的任务是立刻组成巴西的子公司,办理后续人员的入境手续。如果不能达成,即把所带去的钱,原封不动地带回台湾。
在离家之前,为了安顿继母的生活费用,煞费心机。我特别情商原来服务的台视电影部,将几十部影片交给我一口气先译妥,再委托同事代播。每月约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共有半年,由台视按月派人送到家中。
此外,偌大的家中,空空洞洞的,只剩下她一人,万一发生了什么事,也乏人照料。可是这事我费尽唇舌,不论她的或是我的亲友,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住这栋免费的房子。不得已,我找到同是中马公司股东的江述凡兄,说好说歹,请他全家住到我家,当然有个附带的条件,就是照顾我的继母。
我携带的行李中有八大册的日记,是我一生的宝贵记录。留在家中我不放心,而这样东飘西荡,不知流落何处的生活,放在身边亦非良计。因此在路过洛杉矶时,我便委托老孙,请他代为保管。不幸他的工作也忙,那些心血在一次搬家中全部遗失了。
马诺良州的首府是圣路易市,人口约有十多万,整个城市好象仍沉睡在十九世纪的岁月中,殖民式的房屋,百年来除了披上一层层斑剥的外衣,一切都没有改变。
圣市位居赤道之南,位于亚马逊河出海处,面临大西洋,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当地土壤之肥沃,物产之丰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有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棕榈科植物芭芭苏,其种子可以提炼百分之七十的植物油,质地远比椰子、花生为佳。不仅可供食用,在工业上也非常重要。芭芭苏一年三熟,而且遍地丛生,毋需种植,只要在种子落地后,俯身捡拾即可。
基于市场的需求急迫,在五十年代,德国人首先来此开发,现代化的工厂耸立起来,海运网也无远弗届。然而到了开工的时候才发觉遍地的芭芭苏种子,却找不到人去捡拾。薪金低了,巴西人宁愿捡来自食也不愿工作。把工资提高了,工人赚到足够喝酒的钱以后,就一连几天不见人影。经过多年的努力,情况依然,德国人无计可施,只能勉强维持月产量八百吨,一年才装得满一船。
美国人不信邪,利用科学分析,采取心理战略,先在各地设立收购站以便利捡拾,情况仍然没有改善。进一步,美国人又在各地建造房舍,室内有水有电,冰箱、电视等设备一应俱全。只要巴西人捡拾芭芭苏种子若干,便可以住进去,享受文明之乐。
起初巴西土著因为好奇,确曾踊跃捐输过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