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能够做吗?所谓的能够,当然是已经假定自己有能力,问题在客观环境是否许可。记得当时中国时报美洲版的记者罗鸿进先生曾去访问我,那时我正在矛盾困惑的关头,特地放了一个测候气球。我表示在三年内可以完成中文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结果他的特约稿被被搁置了,我也知道时机未到。罗鸿进还不死心,用头条标题,把那篇文章刊载在华盛顿的“中国邮报”上,同样是古井无波。
为什么要放测候气球呢?正如老子所说:“鱼不可脱于渊”。人间何处为渊呢?如果人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行,就谈不上所谓的“天下神器”。既然别人不愿意相信,何苦要自掘坟墓呢?
不论前面的理由如何充分,主要问题还在于“我应不应该做?”这个答案也非操之在我,端视国际大环境而定。做为一个中国人,我该做!做为一种文化的传人,我不应该做!我的取舍准则在于一个“正字”!所谓“正”有时机之正,有条件之正,有人才之正。三者又可视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因此,我在《道德经》的指引下,心中疑团冰释(这就是多年后,我出版《老子止笑谭--从人工智能的立场重读道德经》一书的动机)。我自订了三个条件:非受到了外国的侵侮,我不做;非得到有眼光有见识的大德支持,我不做;非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班底,我也绝对不做!
手中的钱其实维持不了多久,我的妻小已在洛城定居,每月的开销就要二三千美金。而我们租的房舍很大,月租一千五百元,我便要她们搬过来,共体时艰。
这时,那位姓钱的朋友一直怂恿我再组公司,他负责找人投资。由于我研究的课题正值紧要阶段,目前的方向尚未定下来,所以婉拒了。他便建议由他去活动,只要我同意做他的技术后援即可。我考虑之下,这样与己无损,有何不可?
不久,老钱便开口借钱,基于他上次带我们去旧金山的德意,我亟思报答(我欠的人情债很多,蒋先生、万佩鼎及老孙等,我很想在有些成果后,请他们来共同分享)。所以借了两万给他,结果是一去不归。表面上是我损失了,其实傻的是他,因为真的要骗,最好骗得我的信任组成公司,那时很多产品都会发展出来,获利岂止两万?
圣路易市有一批参加过国建会的成员,他们定期开会,保持联络。在一九八五年的一次会议中,他们邀请我演讲中文计算机的前景。会议中我见到了张系国,他正忙于筹办“小型书院”,在他的理想中,小型书院是人文与科学并重,那也正是我的理想。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必须扬弃对技术训练的过度重视,以免把学术切割得支离破碎。
张系国很有眼光,是当前信息界难得的人才,我相信这与他的文笔有绝对的关系。因为人系以概念为思维的基因,若文笔不通,概念必然不明。概念不明的结果,不论看书、听话所能领会的都有限。即使将知识死背活记,也只能当作资料来应用,若想透彻理解则难如登天。
今天社会的失序,正是教育中重视数理而忽视人文的结果!记得我所读的师大附中就把数学程度好的编为实验班,而实验的结果呢?我见过不少数学能力极高的人,做人做事却令人不敢恭维。有人称计算机为计算器,写程序全赖高等数学,但事实证明,一个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的我,所写的绘图程序(我没有用数学公式,日后若行有余力,再将全部程序公开),其时空的执行效率,敢称举世第一!
一九八六年,我去拉斯维加斯参观计算机大展。在会场中巧遇郑天任,他目前事业发展得很顺利,公司有数十名员工,忙得不可开交。他坚邀我去东部与他合作,主持研究发展。这时我好几项技术已经开发成功,正在寻找合作的伙伴。如果郑天任真是可以合作的对象,我打算好好辅佐他,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
于是,我们千里迢迢的从洛杉矶到了维吉尼亚洲的诺弗克市,那是美国的海军基地,濒临大西洋。沉红莲和我在美国三年已换了六次居所,除了她那宝贵的书,能丢的差不多都丢掉了。新居是栋滨海大厦,我们住在顶楼,时正值秋天,水天一碧,和风轻拂,景色颇具雅趣。
美国东岸是政治文化的重地,气氛与洛杉矶大不相同。淡蓝穹天,绿荫大地,平和而安祥的来往过客,在在令人感觉无比的宁谧。是不是在多年辛劳奔波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终站?以我过去的经历,实在难于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至少目前有个安定的环境,可以先把一些技术开发成为产品,以谋生计。人工智能不论做与不做,先要把一些观念与资料设法保护好。怎样保护才最安全呢?我想到古人说的:“大隐隐市镇,小隐隐山林”。越是不隐密的地方,越是容易让人忽略。
再说,目前参与人工智能的人都是计算机界的佼佼者,然而人工智能的难处绝对不在于计算机技术。所以,真正有志于人工智能而且有可能成功的,必然是对文化以及文字有兴趣的人。我这些资料不论好坏总是心血,自己不用,也不应藏诸山林!
对了,何不当成文学作品写出来呢?把所有的玄机寓于故事内容中,就像那些预言一样,对有心人说不定有所助益。不过,这一来有谁会相信呢?如果要昭众信,最好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心路历程也写下来!写一本自传!自从看过《约翰克里斯多夫》后,这个心愿就从来没有忘记过,现在是机会了,不要犹豫!
沉红莲很支持我,她负责为我修辞、润色,让我无后顾之忧!我用自己开发的系统输入,非常顺手,每天下班后一直写到深夜,一天约可写五千字。
东方公司的美国工程师架子很大,我这个中国人支配不动。中国工程师全部是来自大陆的交换学者,他们出来纯粹是为了镀金,工作能力有限。
即令像郑天任这样的专家,曾任大学理学院院长兼计算机系主任,对研究发展和产品设计都无法厘清。我写了个工作计划给他,需要三四个人、五六个月的时间,以便开发产品。他却认为研究发展的结果就是产品,有了研究的成果,就要拿出来卖钱。
我能说什么呢?我发觉东方公司是个标准的东方式家庭事业,连卖软件都没有专业的销售工程师!公司的组织也没有,什么都只是天任夫妇一句话。就算是卖技术,也要有各种配合条件,难道要我一个人唱独脚戏?
我试着与这些“交换学者”沟通,看能否找几个人来训练一下。不料,不知道倒也罢了,知道后不禁感慨丛生。以往我只看到台湾与海外的中国人,这次遇到大陆的“交换学者”总算大开眼界。看来中国人的苦难,绝非在我们这一两代就能解脱的!
郑天任在美国计算机界颇负盛名,大陆曾邀请他回国讲学,自然难免受到亲戚朋友的包围。别的不说,以天任的地位,帮他们安排个出国的机会总是举手之劳。这些交换学者就是这样一个个沾亲带故,天任所背负的人情包袱。
这批学者共有六人,为首的是复旦大学电子计算器中心主任,目前摇身一变,成为“干部”,戴着为人民服务的帽子,地位就高出很多。他很少露面,借着到中国餐馆赚外快的机会,与老板娘打得火热,已经闹得满城风雨。另外两位女性高级工程师,据说是“数据库”专家,我一开口,她们就不屑地说:
“编程序?那不是我们的事。”大陆把程序称为程序。
“什么?你们认为该是谁的事呢?”
“那是外国人的事,我只管用!”
我多方打听,才知道她们的头衔少了两个字,真实的身份为“数据库操作”专家。
还剩下三位,有两位向我坦白,他们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去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日夜打工,以便回国时能带着“五大件”光宗耀祖!
只有一位姓陈的,是复旦大学的讲师,他会写汇编程序。但他有个条件,如果要他写程序,就失去了赚外快的机会,他希望在美国的时间能延长一年。
另外还有两位天任的学生,也来自大陆的亲戚,是一对夫妇,目前还在半工半读。这就是我的全班人马,其实人力我并不担心,有沉红莲与我就抵得上千军万马了。
我由他们的口中得知天任根本不相信我有意来此与他合作,这也难怪,我不会傻得不知道外界对自己的风评。记得来时,天任开了一部面包车去接我们,我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