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狼爸爸和狼妈妈在这一点上目光极远大,绝对不会干涉这种欺凌弱小的行为,即使懦弱的亲生幼子因此丧命也在所不惜,狼心的冷漠是入了成语的,理由大概就有一点:你连窝里斗都没本事,以后怎么应付外族类的强敌?还不如死了算了!
人类毕竟是动物中唯一被冠以“高级”二字的物种,锄强扶弱才是被人们所承认的社会公德。在一个没有分家的大家庭里,家长们逢到强势的兄长欺负弱小的弟、妹时,一般是出面维护弱小的,这大概就是人性强于狼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大概是导致人类能主宰这个星球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性毕竟进步于狼性。
东汉末年的各地军阀就像一群争食吃的狼崽子,相互之间拼命的残酷比狼崽子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的初战徐州致使数十万百姓丧命于无辜,陶谦大忿却无奈,军事实力决定一切。挨了一巴掌,还手是不敢的,问题是第二巴掌再搧过来时,怎么避开巴掌打到脸上?
陶谦采取了两个应急措施:一是向自己的同道好友紧急求援,穷不帮穷谁照应?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坐视曹操吞并徐州,成为单极超霸,你们被灭的一天也就到了,不为徐州,就为你们自己也该拉兄弟一把吧?这项措施有了回应:青州刺史田楷起兵来援,值得关注的是田楷带着时世称英雄的刘备来到了徐州。有关刘备的事容子金山下文细讲,同学们先了解一下陶谦的第二项措施。
陶谦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告状,向谁告状?朝廷呀,别看现在的朝廷是被李、郭汜把持着,可自己这顶徐州牧的官帽就是人家给戴上的,关键是这个中央政府现在被曹操所接受承认,并且眼下曹操还正有求于这个西凉军政府,曹操正三番五次地遣使向中央表示友好,以期获得对领兖州牧的承认。
朝廷表态了:此案不予受理。因为什么呢?曹操不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国家干部呀,没有义务对他实施管理呀。其实没有力量管是真的,你想管,曹操理睬你吗?对于曹操自我封官的积极表现,朝廷更是不敢提一句的,不久还正式追加任命了曹操为兖州牧,朝廷更是欺软怕硬。
求天求地求人皆不如求己。还是安心备战吧。
放下陶谦备战不提,再说说小皇帝的情况。小皇帝此时也正处在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处境:被困在陕郡的汉献帝已经做好了驾崩于此地的准备,李、郭汜、张济西凉军的重新大联合使皇帝绝望了,也使董承、杨奉等一筹莫展,总不能等死吧?
人被逼极了就会走险路,现在的险路就剩下一条,就是偷跑。李乐的水性好,趁夜缒城泅渡黄河偷了条船,趁黎明前的一阵黑,把皇帝也缒下了城,董承、杨奉架着皇帝往河边匍匐前进,后面的随从、宫女们可就没人管了,多数从城上自己滑落,死亡伤残,不复相知!
人争攀船,董承、李乐以戈击之,不少手指坠入船中。随皇帝渡过河者,唯皇后、宋贵人、杨彪以下数十人。宫女皆为兵所掠,衣服尽失,发亦被截,冻死者不可胜数。
皇帝到了大阳(今山西平陆东北十五里),住进了李乐军营,命总算是保住了。
河内太守张杨派数千人负米来贡饷,饭总算是有得吃了。
皇帝乘牛车到安邑,河东太守王邑奉献绵帛,穿衣也有着落了。
温饱有了,那就是标准的小康了,总不能白吃白拿大家的吧?皇帝能有什么?唯有封官答谢:悉赋公卿以下,封王邑为列侯,拜胡才征东将军,张杨安国将军。张杨派人至弘农与李、郭汜、张济等讲和,李等却很惮忌张杨,不得已放回了公卿百官及宫人妇女。
就这样,历经万难千险,终于完成了东归的壮举,回到了废都洛阳,一片废墟之中,皇帝开始了正常朝会工作。
真可谓:天当被,地当床,搭个席棚当朝堂,文武百官荒草跪,磕头倒不硌得慌。
九十五 超级大帅哥孙策出世
子承父业的现象从古至今屡见不鲜,古代帝王把政权传给自己的儿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中央集权专制政权的特点之一。传承得当,天下就能获得一段时期的稳定,老百姓也就谢天谢地了,一旦这接力棒传递之间出了什么差错,小民百姓不免又要血里火里走一遭了。
所以,聪明的帝王都会及早选好接班人,以示肥鹿有主,别再妄争了。
孙坚牺牲后,传承问题马上就摆在了眼前。按着一般规矩,孙坚的传承者应该是他的儿子。但事实上,承袭孙坚官位的却是他的侄子孙贲,这当然是东家袁术故意玩的把戏,因为,现在军中任职的只有孙坚的侄子孙贲,把孙贲牢牢地抓住,就可以把孙坚那些身经百战的旧部属收拢住。
孙坚有四个儿子,从大到小排序为:策、权、翊、匡。孙坚于岘山之中被黄祖部将暗箭射杀时,十七岁的长子孙策正在舒城侍奉母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结交了好友周瑜。
孙策的成长经历与他老爸孙坚完全不同,孙坚小时差不多是一个社会小混混,孙策却是打小就开始接受正统的教育。孙策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就是孙坚抢来的那个吴家美人),很注意对儿子们的教育,孙策自幼习武弄文,结交的都是些江、淮名士,名声甚佳。
父亲在战场上的突然殒命,使年幼的孙策担起了家庭的顶梁柱的角色,孙策的舅舅吴景,当时是丹杨郡的太守,孙策就携家投奔了他。安排好母亲、幼弟之后,孙策便去了父亲孙坚的葬地曲阿,借着父亲的威望,在曲阿招募了几百精壮,在兴平元年(公元193年)投奔了父亲的故主袁术。
孙策时年一十八岁,生得面如美玉,目若朗星,又加上练就了一副体操运动员的匀称身材,绝是一个超级大帅哥。当时袁术见到他时,忍不住地脱口而出:“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军帐前一试身手,竟然上马如绞龙,步战赛猛虎,不似孙坚,胜似孙坚,真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袁术一高兴,当即把孙坚的旧部班底赏还给了孙策,并任命为怀义校尉。虽然很快又后悔的这次封赏,但话已出口,已经无法收回了。
程普、韩当、黄盖等一见孙策,如见旧主孙坚,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年来随袁术被曹操撵得四处奔逃的窝囊气也一泻而空。孙家军虽然只有千余,却是打不烂拆不散的铁班底,再加上孙策为人爽朗,谈事必痛笑,行事潇洒,做决定从不拖泥带水,所以深得将士爱戴。
孙策治军比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赏罚从不顾及权贵。有一次,部下一名袁术的同乡违反了军规,论律当斩,其人为保命逃进了袁术的中军,隐藏于袁术的女眷内厩,孙策则不管什么上司忌讳,断然下令强搜内营,当场砍了那人的脑袋。事后他到袁术处谢罪,袁术虽然尴尬却不能不夸赞他:“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
自此整个袁术军中,闻孙策大名,无不胆寒,袁术却隐隐感到不安起来:一旦孙郎做大,我怎能管得了?
因在新败之余,正是用人之际,袁术只得暂时容忍,心想只要不让他掌握过多的军权就是了。
想让人替自己拼命,总要给人一点念想。这是主子都知道的道理。袁术也是个大方主子,一张口就许给了孙策一个九江太守,第二天心里又后悔了,就干脆装忘了,委派丹杨的陈纪去了任上,孙策无语。
后来袁术欲反攻徐州,欲从庐江太守陆康处求借军粮三万斛,这庐江太守陆康明白这是一笔有借无还的债,就托词没借。
朋友之间开口借钱,借不到便是仇人。袁术和陆康就是这样。陆康拒绝了袁术,袁术就与老陆做下了仇。这下用得着孙策了。老袁吩咐孙策:“以前我错用了陈纪,弄得你九江太守没干成,这样吧,你去打下庐江来,我让你做庐江太守。”
孙策又当了真,出动本部兵马攻取了庐江,袁术马上派自己的故吏刘勋当了庐江太守,孙策又被忽悠了一把,还是无语。
估计再跟着这种说话从不算数的东家手下打工,是永无出头之日的。怎么办呢?炒东家的鱿鱼?要等机会,现在还没到时候。
江东曲阿被扬州刺史刘繇给强占了,袁术派兵收复,一直损兵折将未能如愿,孙策看到了袁术的为难之处,对袁术说:“派我去吧,我替你灭了他!”
袁术心想:还是孙策贤侄会体贴人啊!就允许孙策挂帅出征了。
为防备帅哥孙策人小鬼大,像鹰一样放出去回不来,他就给了孙策一个虚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