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姜查__森林中的法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自有其运转轨道

  当你们面对人事时,别忘记这点。有时候人们表面上似乎慢慢有进展,实际上却是在退后。当卡车走到路的尽头时,你不能强迫它载着货物继续前进。如果你还是不满意,希望它继续前进,最后它不是被困在那里就是会翻覆,你必须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且满足于你所能做的,否则,你最后会成为饿鬼。

  世间自有其运转的轨道,我们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事物的本质还是一样,开始时出生,中间转变,最后则消逝。只要做你能做的事,做符合当时情况与你的能力的事。尝试做超过这个的事,只会为你自己带来更多的苦。想想这点,它不是自私,有些人会说:“这家伙真自私,他一点也不想帮忙。”你自己最清楚这是不是真的,不要随便附和别人的说法,而是要看清楚自己的状况。如果你真的是自私,才可以接受这样的批评。应该像这样信赖自己,依靠别人的话有什么用?如果有人说你的善行不好,你会怎么回应?对别人的说法争论或生气,都无济于事,重点是你必须检视自己,并客观衡量那些话。

●尝试让人信服无法带来利益

  但是到了最近,这样做却变得有点难,尤其是对那些在位者来说。也许警察在一件窃盗案中逮捕了两个人,其中一个确实有犯案,另一个则没有。但是当两人被审讯时,他们都声称自己是清白的。

  “你有偷吗?”

  “喔,没有。”

  “那么你呢?你有偷吗?”

  “喔,没有。”

  两人的答案都一样,但是却只有一个人说实话。对于侦办人员来说,判定事实真相并不简单。其中一个人是无辜的,他说:“不,我没做。”另一个犯罪的人也说:“不,当然不是我做的。”那么警察能怎么做呢?他们不能依赖嫌犯的话,必须独立调查。因此你最好能自己去认识,并相信自己。不要太有野心,恰如其分地认知与行动即可。

  近来,我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话是否有兴趣,尝试让人信服似乎无法带来利益。我就在这个寺院里,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有人想来见识一下,欢迎他们。

  如果邻近地方起火,并且已经延烧数栋房子,消防人员首先会尝试保护还没着火的房子。对于已经着火的房子,他们已经无能为力。真正有拯救价值的是那些还矗立着的房子,这是消防人员的工作。

●法在心中生起,造福世间

  如果我们尝试解决所有人的问题,不管它们有多棘手,那么我们一定会疲于奔命。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以身作则,不再以世俗或自私的方式处事,如果我们能如法行事,有善缘的人就会注意到,并对我们的话感兴趣。它们会吸引那一类的人。

  当法在一些人的心中生起时,它就能造福这个世间。善人会欣赏它,恶人则否。有些事情你可能不喜欢,但是世人却称它为法。你们的看法不同,当然信仰也不同,他们喜欢做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俗事,这个情况由来已久。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每个人都很好,世上就没有坏人;没有坏人,就没有任何问题;没有问题可以解决,就可能很难发展出智慧。

  从来到巴蓬寺以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件事。由于森林里的僧团禁止打猎为食,因此自然形成一个生态保护区。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却仍然遭到批评:“你们为什么要住在这里?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保护树吗?这就是比丘要做的事吗?你们不是应该舍弃一切世间的事物吗,为什么还这么关心树与动物?……”

  我听到他们的话了,但是我怜悯松鼠及其它小动物,不希望它们被猎人射杀。“你们在养动物吗?它们不是野生动物吗?这不是比丘的事……”

  我想了想——是否应该在寺院周围设立围墙?我们那样做了,但是人们对我很不谅解。我的动机真的很好,之后村里的狗来这里,它们追逐并杀害了许多松鼠,令人惨不忍睹。我们能怎么做?我们必须设法阻止狗进入寺里……最后,几个月之后,我才了解我想错了。

  这只是这些动物的本能,如果我们把狗赶走,松鼠可能会变笨。危机存在时,它们会比较敏锐与小心,为了对付狗,它们会发展出自己的智慧。 

●请用心思惟法

  在这种情况之下,错才好,它会将潜能激发出来,引领我们走向对与善。我们检视自己的行为,考虑它们是对或错。一个木匠在砍伐木头时,必须测量长度。短能调整长,长亦能调整短。这个世间就像这样,所有事情都是相对的。我了解到我必须放手,让狗与松鼠自己去整理出它们的秩序来。虽然现在松鼠的数量减少,但是它们已经变得更机灵了。

  因此问题是出在我的身上,因为我想防止狗去咬松鼠,并且想防止人们批评。但是人们本来就有批评的立场,我决定针对问题去解决,学习不做无谓的抗争。

  住在巴蓬寺的森林里,有其困难的处境。在这里困扰我的事,我必须学习在这里解决它们。有好几年,我的身体因为疟疾而发烧得很严重,几乎夺去我的生命。但是我满足于待在这里,停留并看清事实,你会学到一些东西。当你的心力增强时,困难的处境与问题就会减弱。它们为什么会减弱?只因为你的力量已经增加,因此相形之下它们就变弱了,即使它们还是和以前一样。

  这个情况很正常,你不需要想太多,反之,你应该只做你能做的事,不需要做会带给你痛苦的事。如果你的内心产生痛苦,这个教导一定出了什么问题!修法的重点是解决痛苦,因此为什么要增加你的痛苦呢?我们需要看我们是哪里出错。如果别人不想听我们的话,我们为此而感到难过的话,我们就错了。我们修行是为了解脱苦,因此为什么要制造苦呢?我们真的很糊涂,仔细观察这点。你不需要崇高的涅槃思想,只要向内看。除此之外,你还能从哪里观察与克服起呢?请用心思惟这件事。

  【注释】

  ①渴爱:凡夫爱着于五欲,如渴而爱水也。维摩经方便品日:“是身如炎,从渴爱生。”

  ②此指前述“愚痴者”(padaparama)。

  

【附录】

辞汇表

  afflictions(巴利文为kilesa):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

  ajahn(巴利文为a(-)carya):巴利文之音译为阿阇梨,即老师。

  Ajahn Mun(1870…1950):阿姜·曼(或译为阿姜满、阿迦曼),二十世纪泰国最著名的禅师,也是阿姜·查等多数东北大师的老师。

  A(-)nanda:阿难,佛陀的侍者与常随弟子。

  arahant:音译为阿罗汉,上座部佛教最后证悟之果位,直译为“断除烦恼者”或“杀贼”。

  ariya:圣者,已经觉悟证果者,因此不再是凡夫。

  bhikkhu:比丘,完全出家之僧人,直译为“看到轮回之危险者”。

  Buddho:佛陀之名,在泰国一般被拿来作为禅修(念佛)之对象,为“觉知者”之意。

  deities:仍有生死之天神,为六道轮回之最高层。

  Dhammo:作为禅修对象之“法”,与Buddho类似。

  Dhamma:佛陀之教法,究竟实相。直译为“存在者”,指存在之现象。

  dhukkha:不圆满,存在之苦的本质,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

  Eightfold Path:八正道,四圣谛中的第四圣谛。是解脱痛苦之道,包括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与正定。

  eighth rebirth:第八次转世。进入涅槃之流者(即须陀洹),不出七次转世,即可达到究竟之觉悟。

  Eight Wordly Dharmas:世间八法,即得、失、毁、誉、称、讥、苦、乐。

  five aggregates: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四念处。南传佛教的基本禅法,包括身、受、心、法等念处。

  Four Noble Truths:四圣谛。佛陀初转所传之法,包括苦、集(苦升起的因)、灭(苦的止息)、道(到达苦灭之道)。

  hungry ghosts:饿鬼。无法进食的不幸众生,通常被描写成肚大、嘴小、骨瘦如柴。堕入饿鬼道的原因足贪心与吝啬。

  khandha:蕴。为色、受、想、行、识等的积聚,常被误解为个人或自我。

  kutI(_):出家人的住处,由柱子撑起的小屋。

  lower realm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