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信的佛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十一:禅宗的五家七宗的派别,不是理论的,乃就吾人所禀自然之理解,对禅所
        发挥之态度而言耳。故性质温和者其言和,性质烈者其言峻,因其发言之 
        和峻,禅风因之而变,其禅风之相异,即禅之派别相异。故禅宗之派别在 
        教理的区别上不若华严天台之明皙也。                               
                                                                         
注十二:宗密禅师,禅源诸诠集都序曰:「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
        无门,离此无路,至于念佛求生净土,亦需修十六禅观,及念佛三昧,般
        舟三昧。」「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
        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
        ,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
        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
        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
                                                                         
注十三:十诵律卷三八佛言:「从今为破外道故,诵读外道书。」根本杂事卷六佛
        说:「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习外书,自知明慧多闻,强识能催外道 
        者,方可学习。」「当占三时,每于二时佛经,一时习外典。」「于日初 
        分及以中后,可读佛经,待至晚时,应披外典。」                     
                                                                         
注十四:印度的佛梵相融:「在佛教不但融摄三明之哲理,且将融摄阿阖婆吠陀之
        秘咒,吠檀多之学者,亦将融佛于梵,以释迦为神之化身矣。」印度之佛 
        教二○七页)                                                     
                                                                         
注十五:通事舍人刘勰雅为(昭明)太子所重,凡寺塔碑碣,皆其所述(石城石像
        碑见存),深大同四年求出家,武帝赐名慧地──佛祖统纪卷三十七(大 
        正藏四十九册三五一页)                                           
                                                                         
注十六:(一)康未京兆虾子和上,印心润山而混迹闽中,沿江岸拾虾蚬以充食,
              暮卧白马庙纸钱中。                                         
              五代梁世有布袋和上在四明奉化,其袋中藏有□木履鱼饭、菜肉 
              瓦石等物。以上均见佛祖统纪卷四十二(大正藏四十九册三九○页 
              )。                                                       
        (二)宋真宗时,婺州沙门志蒙徐氏,衣锦衣,喜食猪头,言人灾祥无不 
              验,呼人为小舅,自号曰徐姐夫,坐化时遗言吾是定光佛。奉其真 
              身,祈祷神应不歇,世目之猪头和上──佛祖统纪卷四十四(大正 
              藏四十九册四○三页)。                                     
        (三)南北朝时有宝志大士,跣足锦袍,以剪、尺、镜、拂、柱杖、头负 
              之而行,儿童见者哗逐之,或微索酒,或屡日不食,尝遇食□鱼者 
              ,从求之,食吐水中皆成活鱼。参阅佛祖统纪卷三六(大正藏四十 
              九册三四六页)。                                           
                                                                         
注十七:乌克德H。 S。 Olcott与H。 P。 Blavatsky 夫人同于西元一八八○年自美国
        到锡兰纠弹英人之专横而维护佛教。


 
  著作者/释圣严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