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信的佛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了生死的,那便称为缘觉或辟支迦佛。声闻与缘觉,同属于小乘,小乘分为声闻 
乘与缘觉乘,所以又称小乘为二乘。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盘的,他们绝 
对厌离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愿再来度众生,不能称为菩萨,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须要行菩萨道,菩萨道的主要法门是六度法(布施──财施、 
法施、无怖畏施,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忍辱──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精 
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禅定──心摄一境、不动不摇,智慧──清明朗澈、 
自照照人),三聚戒(无一净戒不持,无一善法不修,无一众生不度)。从最初发 
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经过三大无数劫,便可达到成佛的目的。 
大乘的菩萨道,只有菩萨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称为一乘。                     
                                                                         
    人天道是为生到人间天上而修的善法,小乘道虽不贪恋人天道,也不否定人天 
道的价值,小乘的解脱道乃是人天善法的升华超拔,人天善法也是菩萨一乘道的根 
基。因此人乘及天乘的善法──五戒及十善,乃是二乘与一乘的共通善法,故称人 
天善法为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小乘或二乘的解脱道,也是菩萨道的共通法门,菩萨不修解脱道,那便不是菩 
萨道而仅属于人天道,所以小乘的解脱道称为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共法。 
                                                                         
    唯有菩萨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为了便于记忆,现将五乘区别列表如下:                                 
                                                                         
                        ┌人  乘┐                                       
      ┌凡  夫─世 间 法┤      ├五乘共法─修五戒十善───┐           
      │                └天  乘┘                          │           
      │                                                    │           
五  乘┤                ┌声闻乘┐            四谛十二因缘  │           
      │      ┌出世间法┤      ├三乘共法─修              ├成佛之道   
      │      │        └缘觉乘┘            三十七菩提分  │           
      └圣  人┤                                            │           
              │                                            │           
              └世出世间法─菩萨乘─一乘不共法─修六度三聚戒┘           
                                                                         
    从这一表上,我们便可知道菩萨道,虽称一乘法,但却是三乘共法与五乘共法 
的汇归于一乘;小乘虽称三乘共法,但却是五乘共法的升华;五乘共法虽冠以五乘 
二字,其实仅是人乘及天乘阶段的善法而已。(按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统摄一切佛法,开显由人而成佛的正道,乃是太虚大师的创见。) 
                                                                         
    人天乘是世间法,依旧是生死法,仍有生死的漏洞而不能航出生死的苦海,所 
以又称世间法为有漏法;小乘虽是自了汉,但却已是不受生死的出世圣者,故而出
世间法又被称为无漏法。                                                   
                                                                         
    菩萨,有凡夫有圣人,菩萨共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 
觉的五十加两个阶位,十地以前的四十个阶位,全是凡夫,从初地以上的十二个阶 
位,才是圣人,表中所列的菩萨,是指圣位说的,因为佛典中通常称的菩萨,如不 
标明地前菩萨,也多是指的地上圣位菩萨。                                   
                                                                         
    小乘圣者不求成佛,但求入于涅盘,涅盘的境界,从本质上说,大小乘是一样 
的,不过小乘入于涅盘之后便安住于涅盘了,不再度众生了,大乘的涅盘是虽入涅 
盘而不即住于涅盘,并以生死也是涅盘的同一体性,所以称为「生死即涅盘」,所 
以称为「无住处涅盘」,这是大乘圣者的境界。                               
                                                                         
    小乘涅盘,是由断了我执──烦恼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罗汉,若从解脱道的境 
界上说,相当于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萨。菩萨道的圣者,是由断了法执──所 
知障及我执──烦恼障的各一分,而亲证真如法性的一分,进入初地阶位;从断烦 
恼障的程度上说,罗汉同于七地或八地菩萨,从断所知障的程度上说,罗汉仅相当 
于菩萨的第七信位。因为,断烦恼障(我空)即解脱生死,断所知障(法空)即不 
离生死,解脱生死即入涅盘,不离生死即度众生,解脱是慧业,度生是福业,福慧
双修是菩萨业,福慧圆满便是成佛。因此,若从度生的福业上说,罗汉仅同于初发
心菩萨的第七个阶位,距离初地菩萨尚有三十三个阶位,在整个成佛之道的全程之 
中,初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第一无数劫已满),八地菩萨已经走了三分之二 
(第二无数劫已满),十信菩萨尚在即将进入三大无数劫的预备阶段哩!         
                                                                         
    因此,如果罗汉要想成佛,必须回小乘向大乘,从第七信位上慢慢修起来。但 
是罗汉入了涅盘之后,短时间内很难回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几乎就跟佛道绝 
了缘,于是,有的大乘经论,竟将小乘与外道相提并论而大肆贬斥。其实,如照法 
华经的观点,真的阿罗汉,必定能够回小向大,法华会上的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 
是从小乘入大乘的阿罗汉。                                                 
                                                                         
    回小向大也有两种人:一种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从罗汉位上回入大乘, 
便得从大乘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一种是曾经修过大乘法,后来退入小乘道的罗 
汉位后再进大乘道,那就要连带他们先前修过的大乘位加起来算了,比如舍利弗在 
往昔生中,已曾修道第七住的大乘位,后来退入小乘,证到罗汉果后再来进入大乘 
一样。大致说来,如果先曾修习大乘法,退失之后再入大乘法,一念回心向上,即 
可进入初住位,或曾经已有深厚的大乘基础,退失之后再入大乘,一念回心,即可 
证入初地以上的菩萨圣位了。当然,罗汉回小向大,只是福业不够大乘的圣位,他
们的慧业──解脱功用,决不会也连带著退入凡位的。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 
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阿罗汉有应 
受人天供养而作人天福田的意思,因此,应供也是佛陀的十大德号之一。佛陀是自
觉觉他觉满或无上正遍知觉的意思;菩萨是觉有情──自觉觉他或正遍知觉的意思 
;小乘的声闻缘觉,也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