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信的佛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禅净二门,最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欢迎,因为这是不必要高深的理解知 
能作为入门的先决条件,但也因此而引生了若干的流弊,使部分根浅障重的学者, 
流于愚昧疑迷、盲修瞎练、执己非他而不自知!                               

转载注:「阿ㄔㄨ\佛」的「ㄔㄨ\」应为「门」内三个「人」

§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样呢?                                       
                                                                         
    佛教的大小乘经典,非常之多。至于佛经之有大规模的文字结集记载,是在佛 
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事。虽从律部中可以看到,佛陀时代已有了成文的经卷,例如根 
本有部律卷四十四、卷四十八、杂事卷四、药事卷三,已有读经写经的记载,唯其 
为数很少。初期的佛经,多半是靠口头传诵的,由于印度自古以来对于圣书都靠师 
弟口传(最早婆罗门教的吠陀圣典,根本忌用文字记录),所以养成了印度民族强 
记的习惯与能力,一个学者熟背数十万颂,乃是平常事,即至今日的缅甸比丘之中 
,仍有通背三藏教典的三藏法师。正如胡适所说:「那些印度和尚真有点奇怪,摇 
头一背书,就是两三万偈。」(白话文学史)                                 
                                                                         
    但是,多靠师弟诵传的方法将佛经流传下来,就不能保证没有讹误的情形了。 
而且,印度民族从师承相传的习惯中,养成了对于师承的绝对信心,因此,时间久 
了,对于同一桩事物,就有好多种传说的不同,各传各的,各信各的,互不相妨。 
因此而可能把一些印度古文化中的各种传说,也在不知不觉中加以利用而成了佛典 
内容的一部分。尤其是历史性的考证工作,对于印度民族是从来不重要的。所以在 
佛经之中有著许多互相出入矛盾乃至时间倒置的记载,尤其关于论典的部分(佛教 
有经律论等三藏,经律的性质相似基督教的新旧约,论典的性质相当于基督教的神 
学书),因为多半是出于各派论师的撰著,不同的见解更多。                   
                                                                         
    因此,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佛经,应该具有极崇高的虔敬,但却不必要求 
毫不简别地字字接受。佛教的正法,应向佛经之中探求,对于佛经的记载,却可保 
留各自的审察态度(是指如有审察能力的话)。                               
                                                                         
    但从大致上说,流行于现世且有史实可考的佛经,都是值得人们去信受奉行的 
,因为各经的主要思想都是正确的,偶或有些名相数字见解及传说等的出入,也是 
枝节问题,而非根本问题,故对一般的人来说,不得怀疑佛经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佛教虽然主张人人皆可直接去理解佛法,如若遇到理解不透的所在,最好请教有素 
养的法师,断不可自行妄断佛经的义理;因为有许多属于境界上的名词及观念,若 
非多看佛经或自己没有实践的体验工夫,便不容易通透得过。                   
                                                                         
    佛教的经典很多,中国翻译了一千年,也不能确知究竟译出了几万卷,现存的 
佛典连同中国人的注释讲述在内,还足足有三千多部一万五千多卷(日本、西藏、 
南传各国所传集的还不在其内),所以,直到现在尚无法确切地列出那些是最主要 
的经典来。如果要看佛经,对一个初阅读佛经的人来说,佛法概论及佛教史等的入 
门书籍是必须看的,入门性的书籍,会告诉我们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本文仅作通 
俗性及一般性的皮相介绍,至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不是本文的范围了。       
                                                                         
§佛教的典籍真是难懂难读的吗?                                           
                                                                         
    这个问题应当分做两面来讲:一面是否定的,一面又是肯定的。             
                                                                         
    现在的一般年轻人,都在诅咒佛教典籍的难懂难读,那是由于他们看的佛书太 
少,同时也没有看到大部的佛经;比如大般若经、大涅盘经、华严经、法华经、维 
摩诘经等,他们可能从未见过,至于阿含经,看的人就更加少了。其实,如果真想 
看佛经,应该先由阿含经看起,接著看法华、华严、涅盘、般若,那么,我敢保证
他绝不会觉得佛教的经典比耶教的新旧约更加难懂而更加使人厌烦。许多人以为耶 
教的新旧约浅显易读,其实,基督徒中,很少有人曾经把旧约读完的,一般他们所 
谓的查经家,只是教人翻前倒后地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如果真的一口气读完旧约 
全书,如他不是职业的教士,不是盲目的附从,并且也不是另有目的,那么,他对 
信仰即可能发生惊讶和动摇。然而,如想读完全部旧约,实在是一种精神的虐待。 
不过,新约中的四福音,的确是比较易读的,四福音中也只有马太福音写得最好。
                                                                         
    佛经的特长是每以故事体裁的文学笔触,写出佛教的思想与境界──善用形象 
的描写及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形上理境,所以,胡适以为佛经的翻译作品,要比中国 
的古文──骈体文率真得多,他说:「因佛教的经典重在传真,重在正确,而不重 
在辞藻文采;重在读者易解,而不重在古雅。故译经大师以『不加文饰,令易晓, 
不失本义』相勉。」又说:「鸠摩罗什译出的经,最重要的是大品般若,而最流行 
又最有文学影响的却要算金刚、法华、维摩诘三部。」胡适尤其推崇维摩诘经是「 
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译出之后,在文学界与美术界的影响最大。」又说:「法 
华经虽不是小说,却是一部富于文学趣味的书。其中几个寓言,可算是世界文学中 
最美的寓言,在中国文学上也曾发生不小影响。」又说:「佛所行赞经,乃是佛教 
伟大诗人马鸣的杰作,用韵文述佛一生的故事」,「华严经末篇入法界品占全书四 
分之一以上,写善财童子求法事,过了一城又一城,见了一大师又一大师,遂敷演 
成一部长篇小说。」(以上均见「白话文学史」第九及第十章)我们知道,胡适并 
不信佛,他对佛法的见解,我们无法□同,但他是近代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开山鼻 
祖之一,他却以为佛教的经典富有语体文学的崇高价值,那么试问:佛经是否真的
难以读懂呢?除非你老早存有成见,否则你当不致于点头说「是」。             
                                                                         
    然而,如果读到大小乘诸家的论典,那就真的要使你大伤脑筋了,特别是大小 
有宗的论著,那些陌生名词,那些精密结构,那些深邃思想,若非有了相当高的佛 
学素养,看了便是彷佛是看的「天书」,□然是学佛数十年的老佛教徒,如果不曾 
有过哲学思考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也只能望书兴叹而已;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 
」的读者,突然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那么试 
问:这样情形的佛典,应该要它呢还是不要呢?除非你仅是一个下层文化中的成员 
,否则你当不致说一个「不」字。                                           
                                                                         
    许多人以为耶教的书容易读,其实,如果跑进他们的神学──经院哲学中去看 
一下,你也会觉得不知所以的,中古时代的耶教教士们,为了所谓「谋天启与人智
的调和」,而将神话套上哲学的外衣;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