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信的佛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 
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 
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 
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 
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 
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 
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 
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 
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 
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 
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 
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 
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 
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 
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 
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 
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 
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 
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 
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佛教崇拜神鬼吗?                                                       
                                                                         
    很明显的,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宝,绝不崇拜神鬼 
,但是,正信的佛教并不否认神鬼的存在,因为神鬼也是六道轮回的两大流类。所 
以,佛教所说的神不是神教所说的上帝,佛教所说的鬼,也不是神教所说的魔鬼。 
佛教所说的神也是凡界的众生,佛教所说的魔是在欲界的第六天,所以佛教的魔是 
魔、鬼是鬼。佛教的魔,也有四种:天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除了天魔,其 
余三魔也都出于各人自我的生理及心理。                                     
                                                                         
    佛教的神,通常是在天与鬼之间,大福的鬼便是神,天的扈从往往是神。鬼有
多财鬼、少财鬼、饿鬼,多财大福鬼,虽在鬼道,也享天福,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神
,多半就是大福的鬼。神有天神、空神、地神,又可分天神、畜神、鬼神,民间一
般所崇拜的牛鬼蛇神、草木精灵、山川等神,多是地神、畜神和鬼神。在佛经中通 
常提到的是八部鬼神,那就是:天神、龙神、夜叉(飞空鬼)神、乾闼婆(天音乐 
)神、阿修罗(悲天)神、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天歌唱)神、摩侯罗迦
(大蟒)神。这八部鬼神,有善的也有恶的,善的通常是受佛教的感化而来为佛教 
作护法的。因此,正信的佛教徒,并不崇拜神鬼,仅对神鬼保持若干程度的礼遇, 
假如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崇拜了神鬼,在原则上是有罪的。同时,善神都会自动地护 
持皈依了三宝的人,故也不敢接受三宝弟子的崇拜;正因为有了善神的护持,恶神 
恶鬼也不敢作弄或侵犯已经皈依了三宝的佛教信徒。
                                                                         
转载注:「摩侯罗迦」的「侯」应为左「目」右「侯」

§佛教徒相信祈祷的功能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佛 
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更显著、更有力、更可靠。                       
                                                                         
    祈祷的原理,是以祈祷者的心力──由强烈的信念所产生的一种超自然的精神 
统一的定力,去感应被祈祷者(如诸佛菩萨)的大悲愿力,自己的定力与佛菩萨的 
愿力相应相接,便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力,那就是祈祷所得的经验或灵验。在 
大乘佛教的中国地区,祈祷观音菩萨的灵验,最为卓著。再说,一个虔敬的三宝弟 
子,本来就有善神的护持,只要信念坚强,若遇到特发的变故,虽不临时祈祷,也 
会逢凶化吉。因为祈祷的功能,是由坚强的信念中产生,所以,凡是信念坚强的人 
,也就等于时刻都在祈祷的功能之中。                                       
                                                                         
    不过,佛教虽然深信祈祷的功能,但也并不强调祈祷的万能。比如佛教徒生了 
病,祈祷是要紧的,如果病人有自信的把握,能够凭他虔诚的祈祷,便可感应痊愈 
。所以,说法闻法也能医病(增一阿含卷六及杂阿含卷五等);如果病人没有自信 
和把握,也缺乏祈祷的经验(是指效验),那就应该延医诊治了,所以,虽在释迦 
世尊的当时,比丘们患了病,通常也多用医药治疗。(注四)                   
                                                                         
    因此,一般相信:佛法,主要是医众生生死的心病;医药,能治血肉之躯的身 
病。有了病痛,祈祷是应该的,诊疗也是必须的──这是正信佛教徒的见解。     
                                                                         
注  四:「佛如医王,能治一切诸烦恼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华严经入法界 
        品三十九之十六)                                                 

§佛教是主张焚烧纸库锡箔的吗?
                                                                         
    不,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迷信的规定。                                     
                                                                         
    中国人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
「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