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动机与人格 作者:[美]马斯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都不再是必要的或合乎需要的。很明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和探索。人性自身就具有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怎样才能成为善?我怎样才能幸福?我怎样才能富有成就?当由于患病这些价值被剥夺时,机体就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从而也就告诉我们它珍视什么)。
    6.对这些基本需要的一个研究表明,虽然它们的性质在一个显见的程度上是类似本能的,在许多方面它们却不象我们如此熟悉的低级动物的本能。所有区别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即,与本能是强大的,令人厌恶和不可改变的这样一个古老假定相反,我们的基本需要虽是类似本能的,却是较弱的。作为意识到的冲动,了解我们真正渴望爱、尊重、知识、哲理、自我实现,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难得的心理成就。不仅如此,基本需要层次越高,它们就越弱,越容易被改变和压制。最后,它们不是坏的,而是中性的或好的。我们用一个反论来概括,就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是如此弱,以致它们需要提防文化、教育、学习的干扰,一句话,需要保护并防止改变,
    7.我们对心理治疗(以及教育、抚养孩子,一般意义上良好性格的塑造)的目标的理解必须大大改变。对于许多人,它们仍然意味着受到一整套对固有冲动的禁止和控制。纪律、控制、镇压,是这样一种管理制度的口号。但是,如果我们的治疗意味着一种旨在打破控制和禁戒的力量,那么我们新的,关键的词语将是自发性、释放、自然真实、自我认可,对冲动的觉知、满足、容许。如果我们的本能冲动不是被理解为狮子而是理解为羔羊,如果我们的本能冲动与其说是掠夺性的不如说是友爱性的,与其说是使人憎恶的,不如说是令人赞美的。我们当然应给它们以自由,让它们充分表现自己,而不会将它们禁锢在用于犯人或疯子的约来衣之内。
    8.假如本能是较弱的,高级需要在性质上是类似本能的;假如文化比本能冲动更有力,而不是更弱,假如人的原始冲动最终被证明是好的,而不是坏的,那么,人性的改进也许可以通过对类似本能的倾向的培养,也通过促进社会改革来实现。的确,改善文化的意义就在于给予人们内在的生物倾向以一个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机会。
    9.由于发现高级需要层次上的生活可以相对地不受低级需要满足的支配,(甚至不受高级需要满足匮乏的限制),我们就可能有一个办法来解决神学家们的古老难题。他们总是感到有必要努力调合肉体和精神,天使和魔鬼——人类有机体上高级和低级的东西,却没有一个人找到过满意的方法。高级需要生活的机能自主似乎就是答案。高级需要的发展只有建立在低级需要的基础上,但最后一但牢固建立,就可以相对地独立于低级需要(5).
     10.除了达尔文的生存价值(survival value)外,我们现在还可以提出“成长价值”(growth values)。对于个体来说,不仅生存是好的,努力去发展完美的人性,使人的潜力得到发挥,追求更大的幸福、更深的宁静以及高峰体验,走向超越(317),获得对现实更丰富、更准确的认识,这一切也是有益的。我们不再以生存的可能性作为证明贫穷、战争、独裁,残忍的丑恶的唯一证据。在我们眼里,这 现象之所以丑恶还因为它们降低了生命、人格、意识以及智慧的质量。
第八章精神病病因与威胁理论
    前面已经对动机概念的要点进行了阐述。这一概念包含着理解精神病病因以及挫折、冲突、威胁等的性质的一些重要启示。
    几乎所有旨在解释精神病是如何引起、如何持续的理论,都极其严重地依赖我们现在将要讨论的挫折和冲突两个概念。某些挫折的确导致病态,另一些却并非如此。某些冲突也同样导致病态另一些却也并非如此。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要想解开这个谜,则必须求助于基本需要理论,
剥夺,挫折和威胁
    在讨论挫折时,很容易犯将人分割开的错误。也就是说,仍然有谈论一张受挫折的嘴,一个受挫折的胃,或是一种受挫拆的需要的倾向。我们必须永远记住,受挫折的只能是一个完整的人,决不会是一个人的一个部分。
    记住这一点,便会明显地看到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剥夺和对人格的威胁之间的区剐。挫折的通常定义只不过是得不到所渴望的东西,一个愿望或一种满足受到妨碍等。这样一个定义未能区分开两种不同的剥夺:一种对于有机体并不重要(很容易被替换,极少导致严重的后果),另一种则同时是对于人格,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个体的生活目标,他的防卫系统,他的自尊心,他的自我实现,即对于他的基本需要的一种威胁。我们的论点是;只有威胁性的剥夺才有通常归于一般挫折的许许多多后果(通常是夸人不快的后果)。
    一个目标物对于个体来说可以有两种意义。首先它有着内在的意义,其次,它也可以有一种间接的,象征性的价值。这样,某个被剥夺了他想要的冰淇淋卷的孩子可能只是失去了一个冰淇淋卷。但另一个被剥夺了冰淇淋卷的孩子,就可能不光是丧失了一次感官上的满足,而且还会觉得被剥夺了母亲的爱,因为她拒绝给他买冰淇淋卷。对于第二个孩子来说,冰洪淋卷不光有着内在的价值,而且还可以是心理价值的承载物。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只是被剥夺了作为冰淇淋的冰淇淋,很可能是无足轻重的;这种情况甚至连是否可以用那同一种名称,即挫折——其它具有更大威胁性的剥夺所作为特征的挫折,来称呼都值得怀疑。只有当目标物代表着爱、名望,尊重或其它基本需要时,将它剥夺才会产生通常归于一般挫折的种种恶果。
    即某些种类的动物中,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很清楚地证明一个物体的这种双重意义。例如,已经得到证明,当两只猴子处于一种支配…从属的关系时,一块食物是充饥物,同时也是一种支配地位的象征。这样,如果处于从属地位的动物试图捡起食物,他立刻就会受到处于支配地位的动物攻击。然而,如果它能解除食物的象征性支配价值,那么,他的支配者就会允许他食用。这一点,他通过一个顺从的姿势就可以很容易地办到,即在接近食物时做性表演;这仿佛是说,“我只想要这块食物充饥,我不想向你的支配地位挑战。我乐意服从你的支配。”同样,我们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的批评。通常,一般人的反应都是觉得受到了攻击和威胁(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批评常常都是一种攻击。)于是,他的反应便是怒火中烧,勃然大怒。但如果他确信这一批评不是一种攻击或是对他的排斥,那他就不仅会倾听批评,而且甚至可能会对它感激。这样,如果他已经有成千上万个证据来表明他的朋友爱他,尊重他,批评便只代表批评,它并不会同时代表着一种攻击或威胁(304,313)。
    对于这一区别的忽略,在精神病学界里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乱。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是:挫折的许多后果,如寻衅和升华等,全都是或者有些是由性剥夺所不可避免地引起的吗?现在大家都知道,在许多情形中,独身生活并没有精神病理上的后果。然而,在另外的许多情形中,它却有不少恶果。什么因素决定将出现什么结果呢?对精神正常者的临床检验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性剥夺只有在被个体认为是代表着异性的拒绝,低贱,缺乏价值,缺乏尊敬,孤立,或者其它对基本需要的阻挠时,才会在一个很严重的意义上成为病因。对于那些并不认为它有这种含意的人来说,则可以比较轻松地承受性剥夺(当然,很可能会有罗森茨威格'Ros—enzweig,408)所说的需要的坚持性反应,但这些反应虽然令人烦恼,却不一定是病理性的)。
    孩提时期不可避免的剥夺通常也被认为是具有挫折性的。断奶,限制排泄,学走路——实际上,每一个新的调整层次,都被认为是通过对孩子的强制而实现的。在这里,单纯的剥夺和对人格的威胁之间的区分再一次要求我们谨慎从事。对那些完全信赖父母的爱和关注的孩子进行观察,证明他们有时可以令人惊异地对各种剥夺,纪律和惩罚泰然处之。如果一个孩子并不把这些剥夺看成是对他的基本人格,主要生活目标和需要的威胁,那么它们就会很少起挫折作用。
    从这个观点出发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