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一场的“序”在两千多年前是不可能形成的。秦使天下为一国,文化上不能适
应。文化是以经济为基础而与政治相应,又内含喜乡音而守乡土的民俗心态,所
以分立不断。汉封王,唐不封王而有藩镇,宋无落镇而辽、金、西夏、大理、吐
蕃多国分立。元统一不久,明朝又裂土封王。清朝才出现政治文化统一场的局面。
这是着急不得的。秦始皇以为有了白起、蒙恬、章邯率领兵马统一天下,有了连
六国长城为一以防范北方异族,销六国兵器铸为金人十二(显然是象征),这就
够了,其他无足重轻,可以随意制定。这是原始的天真,是不知道也不相信有文
化场,而文化场是活人的民俗心态力量的集聚,不能任意指挥的。秦初并天下的
第一个诏书中一再说“兵吏诛灭”六国。他想不到“兵吏”不能制造并率领统一
文化场。
    客:由此是不是看出了一条?中国之大,必定文化分成板块,但又趋同,所
以要一步一步形成统一文化场的“序”。这不是秦始皇的功过问题。他本人在统
一天下后车马不停,南北东西奔走,毕竟不能代替当年“客”的流通。“博士”
消灭不了“私学”。能背诵《尚书》的伏生还是活下来了。这显然是两种“序”。
能不能说战国的文化场“序”是乱“序”而秦朝的是治“序”呢?这是不是有点
像欧洲的罗马帝国而缺少基督教?乱“序”不能由少数人统一管理,所以比治
“序”更难办。然而若有人以为可以平稳地由乱“序”而治“序”,恐怕是不懂
文化。欧洲的国小,罗马帝国以后还变了几百年,而且各国不同。中国的情况不
能比。硬套不是解说。
    主:先不忙定符号招牌,只可试试。战国是板块文化而有间隙通气。这是不
是乱“序”,和后来的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属于一个类型?不敢说。至于秦始
皇所想做到的恐怕不会是治“序”。
    客:可是一直到明朝还是这一条秦始皇思路。明太祖、成祖也可以称为秦若
干世。明代的裹小脚是使妇女成为不容易自由行动的俑。八股文是使读书做官人
成为头脑不容易自由思想的俑。这种俑化思路以为大家一样就是治、平。这好像
不是秦以前诸子百家提倡过的,也不像是孔孟的。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这也不像
荀学。恐怕还是秦始皇在秦国情况下才能有的思路。李斯不过是迎合而出谋划策。
可是开国名王的第二代往往不行。秦二世不用说。汉高祖以后惠帝不行而吕后掌
权。唐太宗之后高宗不行而武后掌权。明太祖之后建文帝不行而成祖继任。这又
是为什么?
    主:吕后、武后仍是继续不断的后任,不过是由隐文化的妇女出面了。名王
的儿子或孙子不行,这是另一问题。主要是那条思路及其执行继续下来了。可以
问的是:秦为什么二世换了朝代而汉、唐、明可以不换?
    客:这是不是说,后来的思路和所作所为多少还合乎治“序”?秦二世是第
一次做试验所以不成功。
    主:不是第一次试验。秦国已实行多年了。秦始皇是想把天下变得和秦国一
样。秦二世和赵高不懂或不赞成继续始皇和李斯的思路,以为天下已定不必再像
始皇那样操心亲自每天阅一大堆文件亲自到各处跑了,不知新的文化场未能形成
正是危急之时。这里面有一个对人(不论贵贱)的看法问题。人的俑化和俑的人
化是两回事。人化俑不行。俑化人可以。始皇对此不能明白。他把“黔首”(老
百姓)搬来搬去,一搬就是多少万。不仅迁奴隶,还迁富户(当然连带他们所有
的奴隶)。这是把人当成俑。他以为兵和吏是俑,民也是俑,活着时就可以像死
后在墓中那样排列整齐,以为这就是治“序”。错了。所以不成功。若有俑化人,
那可能构成文化场的序。人化俑只能构成坟墓里的序。那不是治序而是死序。从
陈胜、吴广当戍卒可见秦的兵是俑。兵的来源,既不是征,也不是募,而是“一
锅端”(闾左)。秦实行的是商鞅以来的耕战两分法,也就是孔子教导的“足食、
足兵”二分法。(《论语·颜渊》)不过法家是硬来,儒家是软干,但都要求
“民信”。(商鞅徙木立信。)始皇把“民”硬性分割,一边人去种地,一边人
去当兵。这很简单,是把人当俑。没想到大雨误了行期,当斩,于是陈胜、吴广
开动了思想。怎么样都是死,造反还可能活。有选择了。人是能选择的动物,不
是无选择的俑。加上秦二世、赵高的糊涂和六国板块文化的余力,又没有板块王
国可以缓冲而由皇帝独自挑重担。这样,秦就垮了。在统一场中人的活动作用比
在板块中大。若反而把人当作比在板块中更少活动的俑,统一场自然有瓦解的危
险。这不是统一场不行,而是统一场的“序”所依靠的人尚未形成又受到阻挠。
不知这样说法通不通?
    客:什么是“俑化人”?还不清楚。
    主:我想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中有位名人演说。他主张英帝国统治殖
民地要兴办教育。不是普及教育,而是办大学教育,培养少数人当官吏。同时确
定文官制度,用中国式的考试办法。他预言,将来会有许多官吏,人是当地的人,
但说的是英国话,想的是英国人的想法,用英国文明治理当地。这就是俑化人的
理论构想吧?确实是人,但实际是俑。这和人化俑不同。那确实是俑,但实际是
人。那很危险。一旦人由隐而显要自作主张,作选择,就会出陈胜、吴广。俑化
人不同。确实是人,自己思想行动,自有选择,但实际是俑,所有自以为是自己
的一切都是外人教会的,自己不知不觉暗中照人的样,等于听从自己以外的指挥。
那样就可以治。是不是治“序”?不敢说。秦始皇需要培养俑化人,可是他只相
信“兵吏”,只要人化俑,所以失败。他不是两千多年后的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
    客:你这套俑论或人论太抽象。还是回到秦和明、统一和板块的问题上来吧。
就中国历史说,乱“序”存在于板块文化场,治“序”存在于统一文化场。秦是
统一的大“场”。明像汉一样分割为板块。为什么秦治得短而明治得长?两朝皇
帝都是开始英明继任昏庸的。
    主:明朝虽然裂土封王,却不是战国、十六国、十国那样的板块。货和人的
流通比以前不知扩大了多少倍。文化比以前更像统一场。上层分封对朝廷不是利
而是害。到亡国时还闹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的纠纷。秦和明都是统一文化场,
用相类似的治“序”。明晚了一千几百年,各方面有大发展,应当是照秦“序”
更不行,为什么反而行呢?是不是秦“序”需要更为发达的条件,当时才开始,
汉朝还得分封板块,同时定于一尊,到元明时代才有更多的条件,更多的需要,
齐国公羊高讲《春秋》的理想要求“大一统”才可以实现了?
    客:明朝廷从上到下有什么发展了或变更了秦的不成功的制度的?
    主:这就还得回到人和俑的问题。文化的主体是人的活动。政治更是要看人。
秦的“治”是靠“兵吏”。兵属于军事,是另一回事,不必谈。吏,在秦是主要
的,因为有“苛法”和“酷刑”要吏来执掌,而且吏还要教“法令”,培养后继
人。全国这么大,又不分割为属国而一并划为三十六郡,朝廷直接统治而不间接
统治,这就更需要听指挥的直到最下层的官吏。东周列国时是贵族依血统分封,
层层把关。从《论语》可以看出,鲁国的国君是周的贵族下放。季氏三“家”是
分别为鲁君掌权的又一层贵族。阳货以及孔子门人冉有、季路等“家臣”是又一
层掌握实际直接治民的大小不等权力的。官吏从何而来?除贵族出身的以外,从
办私学的孔子那里来。阳货可以明劝暗令孔子做官。孔子的门徒除早死的颜回外
几乎都是官,或是可以做官的候补者。国君也常问孔子有什么门徒可以做官(从
政,为政)。大弟子冉有、季路都是季氏的家臣。季氏要出兵打仗,这两位还向
老师报告,挨了一顿批评。(《季氏》)还有弟子原思等人当地方官。孔子经常
出外周游列国作“客”。他是办私学培养并推荐官吏的,同时充当国和“家”的
政治顾问,“从大夫之后”。(《宪问》)用这一眼光读《论语》可以看出开篇
讲的“学”“习”就是学政治,学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