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读完了 金克木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一是内部读物。(这只是就近取譬,借今喻古,以便了解;今古不同,幸勿
误会。)不但佛书,其他古书往往也有内外之别。讲给别人听的,自己人内部用
的,大有不同。这也许是我的谬论,也许是读古书之一诀窍。古人知而不言,因
为大家知道,我则泄露一下天机。古人著书差不多都是心目中有一定范围的读者
的。所谓“传之其人”,就是指不得外传。远如《易经》,当然最初只是给卜筮
者用的,《说卦》、《序卦》也不是为普通人作的。近如《圣谕广训》,大约五
十多年前,已经是民国了,我还在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听到有人夜间在街道上煤油
灯下用说唱故事形式宣讲,仿佛是唐朝的“俗讲”。那书叫《宣讲拾遗》。这可
谓普及老百姓之书了。然而皇帝和贵族大臣们自己并不听那一套皇帝“圣谕”,
也不准备实行,那些是向黎民百姓“外销”的。这大概是封建社会里的通常现象,
中国、印度皆然。
  佛教文献中的“经”,大多是为宣传和推广用的。《阿弥陀经》宣传“极乐
世界”,《妙法莲花经》大吹“法螺”,其中的《普门品》宣扬“观世音菩萨救
苦救难”,都明显是为扩大宣传吸收信徒用的。还有丛书式的四《阿含》经、《
大集经》、《宝积经》,甚至《华严经》、《般若经》也大部分似对内,实对外。
还有“内销”转“外销”的,如《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本
来是提要式的口诀,连“十二缘生”都只提头尾两个,可见是给内部自用的;大
概因为其中说了“度一切苦厄”和“能除一切苦”,又有神秘的咒语,便成为到
处配乐吟唱应用的经文,也用来超度死人和为早晚做佛事之用了。此外,许多讲
佛祖传记和“譬喻”故事的,包括著名的《百喻经》,都是对外宣传品。
  “内部读物”首先是“律”。各派自有戒律,本是不许未受戒者知道的。原
来只有些条文(“戒本”),其他应是靠口传,不对外的。可是有些派别的戒律
也都译出来了。晋朝的法显和唐朝的义净还愤“经律残缺”,远赴西天,又求来
两派的。一个得来《摩诃僧祗律》,一个得来《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加上另两
派的《四分律》、《五分律》,以及《十诵律》,都是几十卷的巨著,不但有律
文,还有案例。法显、义净译的两部书的梵语原本近年来已发现并刊行了;可惜
我没有见到书,不知是否有汉译这样多。这类“不得外传”的书对于现在喜欢文
学和历史的读者当然很有意思,可是其中有的部分仿佛是“暴露文学”,确实是
“不足为外人道也”。记述佛教内部分裂成为一些山头派别的,除律中的“破僧”
事以外,还有《异部宗轮论》(另有两译),也不会是给外人看的。
  算在“论”里的一些理论专著,有的实是词典,如《阿毗达磨集论》,或百
科全书,如《阿毗达磨俱舍论》。“俱舍”就是库藏,现代印度语中这词就指词
典。有的是以注疏形式出现的百科全书,如《大智度论》。有的是本派理论全集,
如《瑜伽师地论》。还有类似这两种的,如《发智论》和《大毗婆沙论》。有的
是理论专著或口诀,如《解脱道论》(巴利语本为《清净道论》)、《辩中边论
》、《唯识三十论》、《因明入正理论》。有的是内部辩论专著,如《中论》、
《百论》。有的是专题论文,如《观所缘缘论》。还有两部不属佛教的理论书,
《金七十论》和《胜宗十句义论》,更是供佛教徒内部参考了。这些都是有一定
范围的读者对象的。著书的目的本不是为普及,所以满纸术语、公式,争论的问
题往往外人看不出所以然。“预流”的内行心里明白,“未入流”的外行莫名其
妙。
    至于秘密部的经咒,本身当然是对内的,而应用却往往对外,借以壮大声势,
提高神秘莫测的地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所有只供应内部的书,包括以上所说
各类,其内容都是不便对外人说的。我不敢说知道,自以为知道的也不敢对外说
:“内外有别”,说出来怕会招致“内外夹攻”,何苦来呢?真想知道的自会硬
着头皮往里钻,不至无门可入,用不着我多嘴。
    佛教文献一般分为“经”、“律”、“论”三藏,这是就形式而言,循名求
实则往往不然。例如《入楞伽经》、《解深密经》,实际是讲宗教哲学的“论”,
只形式上是“经”。无论为教内或教外,应当有一个经过整理的编目,删芜,去
复,分门,别类,标明所祟佛或菩萨的教派,分出各主要哲学体系,不受宗派成
见束缚,指出其内容要点,说明各书间关系,列举已刊或待刊的原本或同类的原
书以及各种语言的译本。那样一来,全部文献的情况就比较清楚了。然而此事谈
何容易。“我佛慈悲”,也许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界会有这样的书出现吧?也许
早已有之,而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吧?
    有一点应当指出,佛教理论同其他宗教的理论一样,不是尚空谈的,是讲修
行的,很多理论与修行实践有关。当然这都是内部学习,不是对外宣传的。在
“律”中不但讲教派历史,讲组织纪律,还为修道人讲医药。还有用心理方法治
疗精神病的《治禅病秘要经》之类,以及一些治病和驱鬼的咒语。这些都是在山
林中修道所必需的。当然治病咒语也可对外。出家人生活多半要靠人施舍,所以
“布施”列于“六波罗蜜多”之首。佛教也是很讲究实际效果的,否则早就完了,
更谈不上流传到印度以外了。至于佛教后来为什么在印度本国消亡而在外国发展,
则是另一问题。
    这里还想啰嗦几句关于汉译佛教文献的语言的话。
    说到文体,汉译佛典大部分是六朝和隋唐的,能读那时文章的人不会有大困
难。问题在于其术语或行话。任何一行都有行话。若要求所有的书都只讲日常生
活口头应用的语言,人人都懂,那样的普及只能取消一切专科行业,也是办不到
的。工农商学兵都有自己的行话,宗教何独不然?科学中也是“隔行如隔山”。
语言的基本符号单位是词,词各有所指,像数学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一样。不
过佛教特别喜欢用各种术语,又喜欢计数,这也是印度习惯。他们的逻辑也是公
式化、数学化得很。佛教为超脱死,要追溯生,从成胎到生产的经历都一一计算,
仿佛讲产科医学。分析心理越来越细。佛、菩萨称号越来越多。上自天文,下至
地理,无不涉及。这真好像是对记忆力抽所得税。可以说是存心不让外行懂的。
汉译的译名又不统一,如“观自在”即“观世音”,“五阴”就是“五蕴”,还
有时忽译音、忽译义。最难人的是有的印度习惯语也硬搬过来。在玄类译的一部
“论”中(忘记是否《成唯识论》了),忽然冒出一句“天爱宁知……”,真是
天知道!佛教称一般的神为“天”,即天神。“天神所喜爱的”本是阿育王的头
衔,后来却成了一个习惯语,即傻瓜。这句话是作者与对方辩论时动了肝火,说
“你这个傻瓜怎么能知道……”。玄奘当年用古汉语照字直译出来就有点神秘莫
测了。好在这种地方还是有限的。若是只想欣赏文学故事,倒比读六朝文难不了
多少。至于“四谛”、“六度”之类不过是简化符号。我们现在不也用“三反”、
“五反”、“整风”、“反右”、“四化”之类从字面看不明白的符号式的词吗?
知道了那一套符号的涵义,熟悉了公式,弄懂佛教语言并没有多大困难。不过要
讲哲学和修行要道,明白其中讲的究竟是什么,那还是要花点工夫,好像学数理
化和一门外国语一样,急躁不得。当然,若只是要定性,倒也不难。只要判其为
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还是带有一点辩证法因素,纯粹的信
仰主义还是夹杂着一点朴素的或机械的唯物因素,定其历史背景和阶级属性,指
出其对劳动人民的欺骗和危害及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反动本质,或则再同杜林、贝
克莱、马赫、黑格尔、康德等对对号,都无不可;反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总
是反动、错误、有局限性就是了。如果简单化了去看,什么佛教文献,无非是
“满纸荒唐言”,任凭批判,好在印度古人不会还口。
    还有一点要说。一九七六年欧洲出了一本《西藏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