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用5个字母组成一个词,前后都用K,中间任选其他3个字母,最后拼合
的结果是Kodak。他认为,“柯达”字母少,不易拼错,具有生气和个性等
特点。毫无疑问,一种商标决不仅仅是来自字典中的某个单词,应该有所创
造。
… Page 80…
“Sony”(索尼)名称的由来
1953年,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第一次出国时,就察觉到他们公
司的全名“东京通信工业公司”(1958年正式改名索尼公司)放在产品上不
大好看,读起来像绕口令。他在去美国视察时,发现根本没有人知道怎么发
音。为此,盛田昭夫考虑,应该想出一个独特的品牌名称,让别人一眼就认
出他们的产品。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 (现任索尼公司名誉董事长)研究很久,决定只要一
个简短的四五个字母的名字,不要另外设计商标,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记不住
设计不佳的商标,所以,名字就是商标。新名字必须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认
出来,让操不同语言的人都能读出来。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常常一起翻字典,希望能找一个读起来顺口、响亮的
名字。有一天,他们翻到一个拉丁字Sonus,意为“声音”,听起来很有音
感,刚好同该公司从事的行业关系密切,于是他们开始在这个字上打转。当
时,日本已使用许多外来的英语,很多人叫可爱的小男孩Sonuy。跟这个拉
丁字相关的其他字,不管是Sonuy或者Sunuy(阳光普照),都有乐观、光
明、积极的含义,这点非常符合他们的自我形象。美中不足的是,Sonny读
起来与日本字“输钱”谐音,有些“触霉头”。后来盛田昭夫灵机一动,去
掉一个“n”,拼成“Sony”。这就是Sony的由来。
… Page 81…
《资本论》的由来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的最重要的著作。马克思在大学
读书时,研究的是法律、历史和哲学。毕业后在 《莱茵日报》当编辑,这种
工作需要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于是他发奋攻读政治经济学。从
1844年开始,他博览群书,埋头攻读。1848年他流亡到伦敦,仍旧每天从早
到晚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阅读、写作,晚上回家还要挑灯夜战。他常说:
“我为工人阶级大声疾呼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我自己则每日工作16小时”。
1867年4月17日《资本论》第一卷终于问世了。在以后的15年里,马
克思还是夜以继日地为《资本论》绞尽脑汁,精雕细刻,力求把它熔铸成为
“艺术的整体”,直至1883年3月14日当恩格斯走进他的书房发现他已安
详地坐在写字台前与世长辞时,他的面前还放着 《资本论》第三卷的手稿。
… Page 82…
“剩余价值’”一词的由来
剩余价值即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是从研究商品开始发现剩余
价值的。经过长期的研究,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成了商品,
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工人为了生存,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
本家。资本家把他购买的劳动力用于劳动过程,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劳动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雇佣
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自己劳动的
价值 (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利润),这就是由雇佣工人
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的生产秘密所
在。马克思首次阐明了利润、利息和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变形态,并指出:
“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这一伟
大发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 Page 83…
“经济机制”一词的由来
经济机制指社会经济赖以运转的一切方法、手段、环节的总和。“机制”
一词为拉丁文Mechanismus(来自希腊文Mechane〈机器〉)的意译。原指机
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有机体内
各个器官互相配合发挥作用的过程的方式。由于整个国民经济是各个组成部
分的有机结合,也须动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方式才能运行,因此机制这一概念
又被经济学借用,称为经济机制。
… Page 84…
贸易保护主义的由来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在国内市场上保护本
国商品;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补贴以鼓励打进国际市场。贸易保
护主义由来已久,早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产阶级就要求保护幼稚的工业。
它的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学说,即发展对外贸易,少买多卖,力求增加贸易
顺差。在资本主义竞争时期,工业水平较高的国家,如英国采取自由贸易政
策;工业水平较低的国家,如当时的美国,则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这种政策不利于发展国际贸易,并直接损害经济力量较弱的国家。为此,
1947年参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国际贸易组织筹委会的国家订立了“关税及贸
易总协定”。缔约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了多次减税谈判,使采取贸易保
护主义政策的工业发达国家有所收敛。但是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贸易
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近几年来,美国同西欧、日本之间日趋频繁的各种贸
易战,以及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贸易限制和反限制斗争的加剧,反映了贸
易保护主义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严重问题。
… Page 85…
普惠制的由来
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迫使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输入
的商品给予减免关税的一种制度,普惠制的建立,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斗争
中的一个胜利。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它们的出口额占世界
总出额的60%—70%,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有25%左右。这种不正常的现
象是长期殖民统治所造成的。发展中国家独立以后,迫切要求发展经济,扩
大对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以改变殖民统治所形成贫困面貌。为
此,发展中国家力争建立普惠制以增强出口能力。
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第一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于1964年在日内
瓦召开,讨论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关系的指导原则。1968年第二届贸易与发展
会议通过了建立普遍优惠制的决议,1970年第25届联大采纳了这项建议,
并作了具体安排。1976年举行的第四届贸发会议,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
发达国家同意将1980年到期的普惠制延长10年。
… Page 86…
经济特区的由来
经济特区的开发,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早在上古时代,腓尼基人为
了保障外国商人的安全,就将经商地区迁往蒂尔和迦太基城。后来,古希腊
人和罗马人也很重视自由贸易活动。到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经济发达起
来,根据贸易活动的需要,1228年将法国南部的马赛港开辟为自由港。当时,
西欧很多独立的城邦都是从事自由贸易活动经济区域。17世纪以后,近代资
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开展,殖民主义
的扩张浪潮,推动了殖民地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大量出现。1945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一个个殖民地纷纷独立。广大
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建立了一些经济性特区。同时,工业发达的资本
主义国家也建立了新型经济特区,以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资本。例如德国的汉
堡和不来梅自由港,加拿大建立的“出口产品加工工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