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开国谋士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良的所作所为,当然是有其指导思想的。他对黄老之术的研究运用,可谓已臻炉火纯青的化境。
  
  八。黄老学说与汉初政治
  
  经历秦朝苛政和楚汉战争后,社会面貌和人民的心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急需休养生息。汉初约70年间,儒、法显学失势,一向备受冷落的道家忽然如鱼得水大行其道,其主要流派——黄老学说,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盛世——“文景之治”时期的国家哲学。老子清静无为思想得到提倡,成为当时文化学术的主流,并对现实政治和经济发挥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黄老学说逐渐式微。但道家思想依然薪尽火传,流布不息,当然其间也发生了不小乃至质的变异。
  著名学者、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引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观念,对当时“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这六大流行学派的“要旨”逐一作了评述。他全面比较分析了六家学说的优劣短长,都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评,他个人的思想倾向则极其鲜明。
  六家之中,司马谈重点比照了儒、道两家。在他看来,儒家的长处只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而已,但却“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而且儒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结果必然是“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认为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佯褒实贬的意味是明显而浓厚的。
  六家之中,司马谈对道家情有独钟,认为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融汇了诸家之长而无其短。至于效果,“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与儒家的“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恰成对照。
  司马谈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司马谈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他所说的道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庄道家,而是指战国后期到秦汉之际道家与名家、法家等融合后形成的新流派。《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齐国“稷下学者”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著名法家申不害之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则“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司马迁以史学宗师的卓绝眼力,一针见血地看出了道、法两家迥然不同的外貌下内在本质的一致性。王国维刻意讥评太史公不该将老子与韩非同传,实属智者千虑一失的皮相之见,并无道理。
  当代学者金春峰进而指出,黄老刑名(法)是一个思想体系。他说:汉初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对秦代的严刑酷诛来说,似乎确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但是,它的实质仍然是严酷而毫不放松控制与镇压的“法治”。它纠正与改变的是秦代对法治的滥用,而其法治的精神与立场,则是没有改变的。黄老思想,正如帛书(《黄帝四经》)所表明的,本身就是一种法家思想。它对政治、人生、社会、社会秩序,不诉诸于道德说教和宗法情谊;不祈求理性的自觉,而完全求助于漠然无情的暴力和物质手段的奖罚,认为惟有法律、法令、吏治、强力,才是巩固统治、建立社会秩序的可靠手段。汉初统治者在清静无为的宽容面貌下,所严守不失的,正是黄老或法家思想的这个基本精神与立场。因此,“汉承秦制”,不只是指具体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施政大纲,也包括秦代奉行的法家指导思想。
  这种说法虽然比较偏至,但透过表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值得重视。
  其实鲁迅早就说过:
  刘邦除秦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而后来仍有族诛,仍禁挟书,还是秦法。
  法三章者,话一句耳。
  黄老一派学者拉大旗作虎皮,抬出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相配,以抬高本派地位,故称“黄老学派”。其主流思想,则被称为“黄老学说”。
  黄帝又称轩辕氏,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帝王。他原是古代部落首领,与同母异父兄弟炎帝不睦,长期争战不息。其中以与炎帝后裔蚩尤在涿鹿一战,尤为惨烈。蚩尤请风伯、雨师相助,黄帝有应龙、天女魃等帮手,战况几度反复。其间蚩尤作大雾,黄帝靠玄女教导战法,又令风后作指南车辨别方向,终于战胜蚩尤,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此黄帝被华夏各族首领一致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
  据说,黄帝不仅武功烜赫,文治也成就卓著。举凡文字、音律、医学、算术、冕旒、衣裳、釜甑、舟车等,都为他和臣下所创制。黄帝还钻燧取火,教民熟食;又蒸谷为饭,穿阱猎禽。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蚕丝,诸臣也多有创造发明。后世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这是一个被高度神圣化、符号化、象征化了的传说中的史前英雄人物。《周易?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又将他作为垂拱而治的榜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和孔子同时而稍早,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又称老聃。与博尔赫斯类似,老子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西游至周都洛阳,曾向他问礼。老子开导孔子说:“一个优秀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仿佛是一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品质超群,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迟钝愚蠢。你务必去掉骄矜之气和贪欲之心,那些对你没什么好处。我所能告诉你的,仅此而已。”
  自己干坐清水衙门的冷板凳,多年没有升迁,仕途渺茫;又看到周室每况愈下,日渐衰落,大环境也不甚美妙,老子心灰意冷,决定抽身退步溜之乎也。出关的时候,恰巧碰到了一向敬仰他的守关头目尹喜。尹喜苦苦请求说:“先生就要归隐了,以后难得一见。你平时不肯动笔,这次无论如何,有劳你勉强为我写一本书吧。”同时吩咐手下好酒好肉侍候。老子实在推辞不过,只得恭敬不如从命,暂作勾留写下一本书来,内容以谈“道”、“德”为主,共约5000言,计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这就是道家的开山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写好书后立马走人,从此宛如在人间蒸发,没有谁知道他的下落。
  老子提出“道”的观念,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否定天的最高权威。主张“不行而知”,反对追求知识。对儒、墨两派的道德观不以为然,认为真正的道德是不追求道德。强调“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吾有三宝,一曰慈,一曰俭,一曰不敢为天下先”,提倡柔软虚静,减少私欲,慈悲节俭,知足不争。老子心目中理想政治是无为而治,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使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一书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提出“反者道之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对立面互相转化。《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重要的具有原创性的几本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都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黄老学说为何独领风骚于汉初?张荫麟对此有一段鞭辟入里痛快淋漓的论述:
  汉初在武帝前的六七十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