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高僧传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可饿死,也绝对不可失信。你是俗人,尚且能守信用,那些出家之人却对别人不信任。” 

    志宽生来就愿意给人治病。无论远近,当他得知有别人治不了的病人时,就亲自用车把病人拉到自己的房中治疗。有人得的是腹瘫病,有脓弄不出来,志宽就用嘴把脓吸出来。那些得瘥病的人,志宽往往多次为他吸脓。 

    志宽的这种慈悲之心,仿佛是感动了天神,天神对他进行保护,向他现出瑞相。 

    志宽常读维摩经和戒律之书。他住的房子每天晚上都有响动。志宽有一次曾悄悄地向外看,就看到几个金身神人正在绕房而走,象卫士那样保护着他。 

    又一天晚上,中间房子前重阁生有敲打东西的声音,一同游学的宝通听到后,惊慌不安。就这样,敲打之声整夜未停。到第二天早晨一看,才发现房梁即将折断。志宽让人用柱子把房梁支起来,这才免去了一场厄运。 

    志宽每次给人治病之后,半夜的时候,他的屋子就会明亮起来,和白天一样。 

    隋炀帝要弘扬佛法,志宽因为德行高深而被召入京。后来,因为做斋事时出现凶兆,志宽和其余的僧人被扣押下狱,等待判罪。有人来给志宽送衣物,志宽从不自己独用,而是把这些东西分给别人。志宽在狱中仍旧修持,毫无忧愁,象往常一样。 

    官府把志宽和众僧做为徒隶送到天路,在天路,他们常常给官府运土。志宽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把土满满地装在车上,然后独自一人推车送土。汗水湿透了衣服,志宽的手上打起了血泡。可志宽一点也不叫苦,只是拼命地干着,一同运土的僧人对志宽说: 

    “这里没人检查,你可以少推一点,休息一下。” 

    这是报应,一定是我们前世做过什么坏事,现在好乘此赎罪,我们怎么能骗自己呢?违心行事,是会让人不安的。”志宽认真地说。 

    不久,志宽和众僧被流放西蜀。走到陕州时,远远地有一群人迎面走来。他们有的挎着篮子,有的拿着衣服,有的手里牵着驴,……众人走到志宽跟前,忽然全都跪倒,泪流满面,哽咽: 

    “法师您受苦了,我们来送您!” 

    志宽神色安详,把众人一一扶起。众人把所带的东西送给他,志宽自己只留一头驴来驮经书,其余的分给了其他人。 

    走到潼关,一同被流放的高僧宝暹脚破了,不能走路,坐在路边痛哭。志宽自己担着驴驮的经书,把驴让宝暹骑,从潼关到西蜀,志宽担着经书爬山过涧。到西蜀时,志宽已累得爬不起来,但经书一部未丢,志宽没有说一个苦字。 

    众僧到达西蜀时,当地虎暴成灾,老虎常常卧在路上,人们无法行走。有时老虎们在虎王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地走进村庄,人畜受其伤害的无数。遂州都督张逊,听说大慈大悲的高僧志宽到蜀,他亲自前去迎接,请求志宽为民除害。志宽让州县人们在虎常走的路上设斋,志宽在斋为虎设八戒。当天晚上,虎灾消失了,老虎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当时人们非常感谢志宽,象供奉神灵那样对待他。 

    贞观(唐太宗年号)初,志宽返回老家蒲晋,道俗为他的到来进行了隆重的庆贺。此时,州中遇大旱,人们多次求雨都没有结果,众人一同请志宽为他们求雨。志宽为求雨作了道场,并发誓,如果不下雨,他就不到屋中。志宽在院子中盘腿打坐,祈祷神灵降下大雨。第一天过去,志宽的脸在炎热的阳光下变黑了,志宽没有吃一口饭,喝一滴水,只是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大雨的到来。第二天中午时,志宽已被晒得头晕眼花,嘴上起了泡,眼睛红肿。众人劝志宽休息一下,志宽拒绝了,到下午时,从东南方吹来了风,接着乌云密布。到第三天时,大雨滂沱。 

    志宽因为百姓除虎害,求瑞雨,被人称为“一代佛日”。 

    沙门神素品行与志宽相似,与志宽成了好朋友,神素在栖严寺死去,志宽那时不在此寺。在神素死的时候,神素忽然来到志宽的住处,两人见面,非常高兴,象平时一样畅谈水止。等到第二天晚上有人来报丧,志宽才知神素和他畅谈时已经死了。志宽致书寺中说: 

    “人生等同幻境,生命全依附于形体这个泡影上,所以意想不到事就会时有发生,神素法师风度清美,道行深厚,所学遍及佛典,而且能够阐发佛理的幽微之处。法师修持已成,一定升到了西天净土。我的命相浅薄,不知将来归于何处。象我这祥的人,本该离去,可现在罪重福轻的我仍守此报身。法师临走之时,并未忘记老友。昨天,即二月二十五日的晚上,法师降临到我的住所,和我相聚,我们同卧一床,通宵畅谈,到早晨他才与我告别。他待我感情之真挚,和以往一样。在他将要离去时,有诸多的感应,我就不一一记述。” 

    志宽是在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死于仁寿寺。志宽在将要离去时,侧躺在床上,头枕着右臂。志宽告诉门人说: 

    “生命之路并不长远,你们就等着吧,但如果你们能自观其身如幻影一样,就不会再爱惜它。我要死了,你们只要用两根橡子和一领席,把我的尸体裹上,埋在不起眼的地方。不要象世人那样,做出乱哄哄不益于来世之事。 

    说完,志宽就绝气了。

    蒲虞各州的道俗,听说志宽去世,纷纷前来吊唁,哭声震动山川,在志宽要下葬的旷野,方圆七里挤满了送葬的人。

 

法融 

(牛头禅师)

 

    法融读了许多儒家的经典和佛经后说: 

    “儒家的义理和许多世俗的文章,象糠粃一般,而佛家般若止观等道法,可以渡人到幸福的彼岸。” 

    法融从此出家为僧。 

    法融投奔炅法师学道。炅法师道法出众,享誉当时。法融一边干活,一边闻道。法融认为,求道的根本在于心神归一,否则虚妄的念头就永远难以除掉。法融于是凝心静坐,精修二十年,各种佛法一时全都通晓。 

    想独自修炼,离开炅法师,法融在牛头山幽栖寺北面的山岩下建草房做禅室。法融在房中日夜苦修,以求至道。几年之内,前来向他求道者达上百人。 

    起初建造的禅室,四面墙壁不全。弟子道系、道凭正在禅室修炼,半夜里有一只象羊的怪兽窜进禅堂,踢腾怪叫,用脚踏两人。两人一动不动,凝神修持。那只怪兽见他们不受干扰,就走出禅室不见了。 

    法融在山中的一个石房内坐禅,房子有十步深。夜晚,法融正在修炼,一只神蛇爬到石室门口示威。神蛇长有一丈,眼睛象灯笼。神蛇在门口呆了一夜,见法融丝毫不动,就爬走了。 

    法融修炼的山中,虎狼成群,打猎的人也不敢入山。法融却在山中往来自如。法融在禅室给众僧讲法,群鹿前来伏地听讲,一点儿也不怕。有两只大鹿就干脆住在法融的禅室中,听法三年才离去。法融和禽兽的关系融洽,许多野兽常常从他的手上取食。 

    法融和众僧在山崖上做饭,山崖上有瀑布,只是水流很小,使用不便。一天法融漫步徐走,他用手指着东边的山岭说: 

    “过去远公用手中锡杖拄地,地下就流出泉水来,耿将整了整衣冠,于是破瓮中的水就自然溢满。这全是诚心所感。如果这个地方可以久居,一定会清泉日溢。” 

    过了一夜,东边的山岭果然清泉飞流,清澈甘美,冬暖夏凉。泉水可以飞溅到山崖上,法融等山顶上用饭锅接水,煮出饭来,香气扑鼻。 

    又有一次,法融在山岩下讲法华经,当时大雪纷飞。一会儿,就看见两枝仙花从空中飘然而下,象芙蓉一般灿烂无比,经过七天之后,花却突然消失,众人无不称奇。 

    牛头山的附近有佛窟寺,其中有七藏经书,即佛经、道书、佛经史、俗经史、医药偏方等43种。这寺是刘宋初年,一个姓刘的司空所造,他家巨富,于是寻找七经,并抄写出来,用来镇寺。 

    法融经常到佛窟寺中,与炅法师探讨佛经,炅法师掌管七藏,法融每天前去请教,过了很久,炅法师对法融的人品才学有所了解,才让他看七经。法融夜以继日地阅读经书,经过八年,已将七经了然于心。 

    这之后,法融再次回到山中,闭门守静,他的禅房之内,此时已是空空荡,只有一个坐垫,其它的地方长满了青草。他坐的床已有二寸厚的尘土。法融对此并不在意,只是凝思修炼,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