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高僧传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请收入弟子!” 

    灵裕把他扶起来,看了看年轻人那被长途的跋涉的汗水浸湿了的衣服,和他那真挚而渴望表情,就点了点头,收下了这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就是昙荣。 

    昙荣从灵裕学佛法,他先是钻研科律,接着又阅读其它佛典。最终成为一个通晓经藏的僧人。 

    在周武帝灭法时,昙荣身着俗人之服,读经修持不断。隋朝初年,佛教复兴,他依然不求显名,只是静心修持,游于自在,放弃种种贪念。仿佛人世的沧桑,他已完全置之度外。 

    昙荣在四十岁时,为求至道而向西游学。走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县)的山中,他依山建起一座寺宇,在此修炼。很快就有人前来投他学法。昙荣再次在荆棘丛生的地方,拓出平地,建起一座座禅房。四周闻昙荣之名前来投奔者络绎不绝。 

    隋末兵荒马乱,全心学法的人生活困苦不堪,很少能有人坚守戒律的。昙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清除乱世对人心的污染,亲自做法主,宣讲佛理,以正风俗。 

    每年春夏两季,昙荣为弟子们讲解大乘佛经;冬季和秋季,则领着众人坐禅修持。昙荣所建的禅房共有四处,僧人和尼姑别院而居。 

    在这个乱世里,昙荣主持的寺院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规模和名声与时俱进,前来学法者,胜过从前。一时,昙荣传法遍及晋、魏、韩、赵、周、郑等地。 

    在此期间,昙荣曾去韩州乡邑(今陕西东部)延圣寺设立忏悔法的法门。当地有个刺史,名叫风同仁,一向供奉释门,世代如此。刺史听说昙荣到此,他就把自己家传的三粒舍利子献给昙荣,让僧俗共仰。昙荣虽年事已高,但还是亲率弟子和俗人三千,徒步二十里迎请舍利。 

    将舍利迎到寺中,昙荣向弟子们宣告: 

    “舍利功德无量,法力无穷,如果积累的罪业已经销尽,向佛求宝,就可以如愿以偿。” 

    于是,每人前面放一水钵,然后焚香念诵,默默祈求。后来,在钵中共得到舍利四百多粒。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乡邑县。县令怕昙荣聚众喧闹不合律条,想制止昙荣的作法。可就在当天晚上,有怪兽在县令家的庭院中吼叫不停,周围的住户整夜心神不安。第二天早晨,县令去向昙荣悔过,跟从昙荣受了佛法。 

    昙荣虽然历经磨难,却坚定不移地崇尚佛法,坚守戒律。昙荣在不惑之年,就断粒少食,极度节俭。昙荣生性好净。每天他都要到僧人的住处和厨房中察看,看到不干净的地方,他立刻清除。昙荣在寺中的各房间里设一块净地,用草药薰染,除去杂味,做为用温水清洗法器的地方。每年行忏法时,昙荣都要和弟子们先沐浴净身,然后恭敬侍立,行忏礼。 

    唐武德(高祖李渊年号)九年夏天,昙荣在潞城交障村宣讲佛法。他所住的禅堂却突然塌了,但屋里的佛像和舍利却自己跳出来,散到院子当中,毫无损坏。 

    在贞观(唐太宗年号)七年,有个叫常疑宝的和其他几个居士,请昙荣到州府的法住寺设行“方等忏法”。 

    当时,法住寺有一个名叫僧定的沙门,诚心守戒,修持不断,功夫已达于上乘。这一天,僧定忽然在道场看到大光明,五种彩光自上而下,明亮照耀,五色光环中有七位真佛,相貌堂堂。其中六位佛对他说: 

    “我们是毗婆尸。真性既是正觉,因为你的罪业已销,功德圆满,我们特地来作个见证。但只有你的本师才能给你授记。” 

    最后一位佛又说: 

    “我是你的本师释伽牟尼。因你罪业已销,特来给你授记。昙荣是你灭罪的最好机缘,他是佛中的普宁佛。你的根本清净,以后也会成佛,名叫普明。” 

    后来,昙荣在法住寺得病。他在痛床上慈泪潸潸。弟子围宗说: 

    “和尚生来德布四方,一定不会有什么灾祸,您还有什么可悲痛的呢?” 

    昙荣答道: 

    “我的死期已近,我很遗憾不能为迷途的大众引路了。” 

    围宗问他: 

    “为什么一定会死呢?” 

    昙荣又说: 

    “自从佛法再度兴盛,我不曾有过一次不持戒律的。现在病成这样子,定是我气数已尽。”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昙荣在寺中圆寂。享年八十五岁。 
昙伦 

(死生本空)

 

    唐时比丘昙伦,姓孙,汴州浚仪人。十三岁出家,在修福寺以端禅师为师。端修次第观便。他告戒昙伦说:“把心系在鼻端,就可以得静了。”昙伦却说:“如果有心,当然可以系在鼻端。但本来无心,不知要系什么。”众人都认为他的话很奇怪。昙伦自己叹息道:“学这些浅近的东西,怎能得到透彻之悟呢?”因此他在众僧礼拜忏悔之时,自己则入禅定,众人很佩服他。后来他有一次送钵到堂上,还没走一半路,就突然立于路上入定,手里端的钵一点也没有斜。师傅对此非常赞赏他。端禅师告诉他:“让你学习打坐,是先清除俗情。就象剥葱那样,一层一层剥去,然后就会干净。”昙伦说:“如果有葱,当然可以剥。本来无葱,还要剥什么呢?”师说:“这是大根大茎,非我能教的了的。”从此,师傅不敢训诫他了。众人礼拜参佛、念经,他一律不参加,每日闭门不出,行住坐卧均修离念心,以实现自己的深悟之志。当管僧物的家人用僧人吃的粥喂狗时,昙伦对他说:“狗有别的食物,不要把僧人的粥给狗吃。”家人因为经常这样做,所以不听昙伦的话。家人用僧粥喂狗后,狗在家人前把粥吐出来。昙伦默然不语,再次告诉他不要用僧粥喂喂狗,家人表面上答应了。后来狗群在僧人们面前把粥吐出,揭穿了家人的谎话。此时,僧俗都对昙伦非常敬伏。有饱学之士来与昙伦争辩,提出疑问。昙伦一说就把对方打发走了,没有人能难住他。 

    仁寿二年太后亡,修禅室,召昙伦到禅室。昙伦行为举止依旧,当时人们称昙伦为卧伦。有一个名叫兴善的禅师,禅学广博,认为昙伦卧禅很怪,于是到昙伦禅房与他辩论是非。昙伦大笑说:“请随便考问。”于是两人兴致很高地谈论起佛法来,以致于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昙伦讲了般若无知、空花淡水、无主天依和不立正邪以及本性清明诸佛法。兴善禅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昙伦心路无阻,不加思议,才能如此得道。昙伦在京师,僧俗邀请他的人很多。但这些人中,与佛法的机缘不一样,执迷不悟的很多。虽然昙伦利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想让他们有所醒悟,可他们都各执己见,自以为是,所以佛法的妙理依然难以广泛流传。玄琬律师和静琳法师则领着弟子前来听法。听法的人如此之多,就好象鱼腹中的鱼子。 

    武德末年,昙伦在庄严寺得了病。傍边服侍的人感到寂寞,就问昙伦:“你要到什么地方去?”昙伦回答:“到无尽世界去。”于是就默然不语了。有僧人用手摸他,感到很冷。悄悄地告诉其他人说:“已经凉到膝盖了,到了地、火、水、风四大分离,生命将尽的时候了,这也确实是人生之苦啊!”昙伦这时却说:“这苦也是空的。”有人问他:“舍去的报身是什么报身?”昙伦答道:“我身体里地、火、水、风四大相斗已到膝下。我死后,把我的尸体用野草裹了扔掉,不要做别的事。”又说:“到了五更了,钟怎么没有报时?”有人答道:“一会儿维那去打钟。”再看昙伦时,昙伦已气绝。终年八十多岁。弟子学生依照昙伦的话,把他的尸体送到南山,扔到荒野中。一个姓鲍的居士,少年就讨厌俗事,只喜爱坐禅。终生不娶妻,也不穿华丽的衣服。聆听昙伦的教诲,调心养气,恬淡安然,按照昙伦的教导做了五十年。
玄琬 

(盛世律师)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了人,可大殿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穆。这些人中,有身穿黄袍的太子,有头戴王冠的众王爷。另外一些人,却是平时一般不会露面的,这些人身着艳丽的绸缎,头上顶着凤冠,一个个国色天香,远远看去,令人眼花缭乱。不用问,这是皇帝的众嫔妃们。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们,此刻正虔诚地站在那里,等待着礼式的开始。 

    这里举行的,不是皇帝的登基大典,也不是皇太子的婚礼。而是一个受戒仪式,受戒者就是皇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