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真汉》创作于1767年,它是一部以抨击法国上流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为宗旨的哲理小说。

  《天真汉》的故事情节如下:

  1689年7月15日傍晚,小山圣母修道院院长特·甘嘉蓬神父和他们的妹妹在海滨散步纳凉时,遇见一位年轻的休隆人。这个休隆人气宇轩昂,态度朴实、自然,甘嘉蓬小姐又惊又喜,邀请他去修道院吃晚饭。

  席间,天真汉客气地回答了大家的提问,经过反复问答,院长和他妹妹断定天真汉就是他们的嫡亲侄儿。

  院长和妹妹非常高兴,当即决定留天真汉住下,镇上的上流人物也纷纷前来庆祝。

  院长年事已高,决定将教职传授给自己的侄儿。院长先教他念《圣经》,天真汉记性极好,很快就差不多把整部书都背熟了。天真汉还经常提出一些疑问,院长和圣·伊佛神甫都难以解答。天真汉想把书中读到的教义在生活中一一付诸实践,但总是行不通,他常常因此困惑不解。

  圣·伊佛神父为天真汉行了洗礼,他的妹妹圣·伊佛小姐当了天真汉的教母。

  不久,天真汉和圣·伊佛小姐相爱,但是教内教外的法律不允许他们结婚。天真汉非常气愤,说:“我每天都发觉那书本里不叫人做的事,大家不知做了多多少少,叫人做的,大家倒一件没做。”

  法官一心想让圣·伊佛小姐嫁给他的儿子,听说天真汉与圣·伊佛小姐相爱,便主张立即把姑娘送进修道院。

  天真汉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沿着海滨散步。突然,一群英国人前来骚扰,准备抢劫小山修道院。

  天真汉勇敢作战,击退了英国人。大家劝他到凡尔赛受赏,天真汉也指望工上能给他奖赏和酬谢,最起码准许他与圣·伊佛小姐完婚。

  在途中,天真汉认识了于格诺党人和几个新教徒。天真汉和他们一起非议了教会,结果被耶稣会的间谍听到了。

  天真汉一到凡尔赛,立即被投入监狱。在狱中,天真汉同让森派教徒高尔同老人同囚一室。两人同病相怜,友爱日笃。在高尔同老人的教导下,天真汉逐渐成为学识丰富、老成持重的人。

  天真汉的叔叔企图通过教会的门路,营救天真汉出狱。他先后求见了拉·希尔神父、总主教、摩城主教,结果都碰壁了。

  刚从修道院出来的圣·伊佛小姐,得知天真汉被捕,亲自到凡尔赛为他说情。

  为了营救天真汉,圣·伊佛小姐奔走于权贵之间。圣·波安越先生答应帮助她,但要以圣·伊佛小献出她的贞节作为条件。

  天真汉得救了,但圣·佛伊小姐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不久,圣·佛伊小姐在悲愤中死去了。

  《天真汉》表现的是十八纪法国现实生活中的一场爱情悲剧。天真汉天性淳朴,他想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和圣·伊佛小姐相爱,以为恋爱是“自己分内的事”,但圣·伊佛小姐告诉他应当由双方的家长决定。圣·伊佛小姐当了天真汉的教母,宗教习俗不允许他们结婚,认为这是“犯了天大的罪孽”,倘若真的要破例与教母结婚,就必须征得国王或教皇开恩才行,天真汉觉得“这简直可笑得莫名其妙”。伏尔泰通过天真汉的淳朴天性同文明社会的伪善之间的冲突,嘲笑了宗教教义的荒谬。

  小说通过天真汉与圣·伊佛小姐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动教会的凶残与黑暗。天真汉因为和新徒一起非议了教会,被乔装的教会特务听见,结果被投进了巴士底狱。天真汉的叔叔为了营救他出狱,四处求救,他求见拉·希士神父,拉·希士神父正在招待杜·德隆小姐;他来到总主教门上,总主教正和美丽的特·来提几埃太太商量教会的公事;他赶到摩城主教家中,这位主教正和特·莫雷翁小姐审阅琪雄太太的《神秘之爱》。为了搭救天真汉,圣·伊佛小姐献出了自己的贞节,最后死于冤屈和气愤。小说通过对法国社会生活的弊端、宫庭的伪善与卑鄙的描写,有力地表明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势力是造成这场触目惊心的悲剧的根源。

  在小说中,伏尔泰肯定了天真汉的“纯朴的德性”、“自然的人情”,但他并不赞成卢梭关于“自然人”同文明对立的观点。

  卢梭认为,未开化的自然人是善良的、高尚的、纯洁的,文明社会不但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反而造成了普遍的道德沦丧和种种社会罪恶,因此,卢梭主张“回归自然”。

  和卢梭不同,伏尔泰主张“自然人”应当“文明化”。他通过天真汉这一艺术形象,与卢梭展开论战。天真汉在加拿大一个印度安部落中长大,具有未开发的“自然人”的许多特点。到了欧洲以后,他的淳朴天性与文明社会发生了冲突。后来,在新教徒高尔同的教化下,天真汉接爱了欧洲的启蒙教育,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伏尔泰通过天真汉的成长过程,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注重运用知识启迪愚昧的创新精神。

  《天真汉》也存在严重的思想局限,在伏尔泰看来,害死圣·伊佛小姐的封建贵族圣·波安越并非天生的恶人,只是因为“繁忙的公事与享乐,像潮水般淹没了他的灵魂”。在圣·伊佛小姐的遗体面前,他竟掉下眼泪,后悔了。显然,作者是用人性论为圣·波安越开脱,大大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力量。

  天真汉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受害者,但是在小说的结尾,天真汉由于得到正人君子的赞许,成为了军人和哲学家。天真汉最终向现实社会妥协了,从而使小说带上了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

  哲理小说是伏尔泰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们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伏尔泰的哲理小说,人物、故事和背景都是虚构的。伏尔泰并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而是通过荒诞不经的故事和人物,传达某种严肃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

  伏尔泰把哲理小说纳入他的哲学体系,以宣传启蒙思想作为目的。伏尔泰善于通过艺术形象表现深刻的寓意,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哲学的寓言,处处闪耀着理性主义的光芒。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往往采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或托古喻今,或声东击西,揭露和批判现实。他的哲理小说,通常带有一种滑稽、夸张的漫画效果,在引人发笑之余,引导读者进行严肃的思考。

  在语言上,伏尔泰善于运用俏皮的警句、机敏的辞令、深刻的讽谕和轻松的嬉笑,语言精练简洁,字字击中要害。

  狄德罗和启蒙主义文学

  恩格斯曾经这样写道:“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而献出了整个生命,那未,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狄德罗是法国新一代启蒙主义者的代表,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派”

  1713年7月15日,狄德罗出生在法国东部古城朗格尔。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刀剪匠,家境富裕。狄德罗的父亲笃信天主教,希望儿子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教士。

  十四岁的时候,狄德罗进入当地的耶稣会学校。毕业以后,狄德罗来到巴黎的阿尔古公学就读。狄德罗成绩优秀,获得文科学士学位。

  狄德罗从阿尔古公学毕业以后,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狄德罗在一家律师事务所见习了一段时间,但是,他对法律并不感兴趣,却热衷于钻研数学、语言学、艺术和哲学。为了认识社会和人生,狄德罗自作主张离开律师事务所。

  狄德罗的这一举动,被父亲看作不务正业。父亲一气之下,停止向狄德罗提供生活费用。

  狄德罗断绝了经济来源,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流浪生活。他穷困潦倒,居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座公寓的阁楼上。为了维持生计,狄德罗曾经替传教士起草布道稿,为书店翻译历史、医学、伦理学和英国启蒙作家的书籍,还当过家庭教师。由于收入寥寥无几,狄德罗经常生活无着,流落街头。

  生存的窘境并没有使狄德罗消沉,相反,更加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狄德罗如饥似渴地学习哲学和自然科学,学习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和意大利文,广泛接触社会,并且接交了一批进步思想家。狄德罗出入咖啡馆、剧院和沙龙,结识卢梭、孔狄亚克、达朗贝尔、格里姆等人。曾经有一段时间,狄德罗、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