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提香和威尼斯画派的作品,几乎将色彩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 

界,成为文艺复兴艺术的一大特色。 

     科学意识同样贯穿在文艺复兴艺术之中。首先,人文主义精神本身 

就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艺术家们不畏刁难和迫害,坚 

定地和反抗封建势力、反抗侵略军的人民并肩战斗,具有追求真理的战 

斗姿态。而多那泰罗、达·芬奇等许多艺术家亲手解剖尸体的精神更是 

难能可贵。达·芬奇在笔记中记述:“即使你对这学科有兴趣,你也可 

能会被那天然的臭气弄得退避三舍,或许会害怕在晚上摆弄这被支解的 

剥了皮的死尸。……你还可能缺乏耐心而不够勤奋,在这些方面我不曾 

被贪欲或懒散所阻碍,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可见,艺术家们的科 

学精神何等的至诚。达·芬奇长期地观察光线、空气和空间,发明了光 

影透视法,空气透视法和远近透视法,埃克兄弟勤奋地研究制做出油画 

剂……因而,科学意识同样是文艺复兴艺术的精神成果。 

     然而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控制在封建制度的 


… Page 104…

铁拳之下,明初庞大的船队被成祖朱棣解散了,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远 

比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更为剧烈和集中,顽强的封建势力瓦解了张 

居正的改革,宦官、阉党一直闹到大明寿终正寝,帝王意志和民心民气 

的尖锐对立,形成了以物质财富和强权意志为特征的皇家艺术与以寄乐 

谋生和“士气”精神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分野。这种社会意识上的对立 

和艺术特征上的分野,使得明代八朝的艺术家们坚强而又无力,愤懑而 

又隐逸,形成了感情上积极入世,行为上设法避世的矛盾个体,并集中 

地反映在“文人画”理论中。 

      “文人画”理论普遍地存在于晚明艺术家的著述和题记中,其基本 

内容包括艺术标准、创作道路和创作目的等内容。 

      “文人画”的艺术标准强调“意趣”、“气韵”、“士气”。谢肇 

淛说:“今人画以意趣为宗”。高濂提出“天趣、人趣、物趣”的区别, 

认为画得“天趣”为胜。那么,天趣何来呢?“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 

生意于形似之中。”也就是说“天趣”在于形神兼备,但只能“神在形 

外”、“形似出生意”,这就片面地将两者割裂开来。顾凝远在《画引》 

中有“论生拙”一节,他说:“元人用笔生,用意拙,有深义焉。”又 

说:“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所谓雅人 

深致也。”这里,顾凝远概括了“文人画”的两大特征,即“生”拙” 

和“文”“雅”。董其昌在《容台集》中又提出了“气韵”之说,并认 

为“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以“气韵”为宗旨,是中 

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 

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董其昌自然深知此理。但把“气韵”神秘化、 

绝对化,则是董氏的“独创”。同时,他又把“士人画”与“画师画” 

进行了区别。他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 

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 

界,不复可救药矣。”这里要求“士人画”要有“士气”,与其“气韵” 

之说互为表里,作为“文人画”的最高准则。 

     那么,如何实现这些标准呢?一是“自然天授”,二是“师古人”, 

三是“师造化”,四是“笔理兼得”。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说:“画 

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以天地为师。”即在学习古人达到“上 

乘”水平时,就要以“天地为师”了。因此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但是,松江派的强大,引起吴派其他势力的不满,双方互相指责,突出 

了各自的特点。因而,吴派的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认为:“苏州画 

论理,松江画论笔”,指出各有所长,不分高低。但又深感两者各有缺 

陷,而不能两全其美。因此概叹道:“嗟夫!门户一分,点刷各异,自 

尔标房,各不相入矣。岂知理与笔兼长,则六法兼备,谓之神品;理与 

笔各尽所长,亦各谓之妙品。若夫理不成理,笔不成笔,品斯下矣,安 

得互相讥刺耶?”这种“笔理兼得”的辩证理解,既使“文人画”的创 

作标准变得客观,又使创作道路切实可行,而且也道出了“士气”的核 

心内容,揭示了“文人画”的内在规律,是中国绘画理论中的一大贡献。 

但却不占主导地位,而为董其昌的“自然天授”说所笼断,并形成了“南 

北二宗”说的唯心体系。 

     董其昌在《画旨》中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有南 


… Page 105…

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 

流传而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及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 

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 

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 

微矣。”这段话的用意很清楚:第一,古代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第 

二,划分的依据是唐代禅家的南北二宗;第三,“北宗”山水之始是唐 

代的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南宗”山水的鼻祖是唐代的王维;第四, 

 “北宗”渐弱,南派日盛,兼有“崇南贬北”之意,等等。董其昌人为 

地将古代画风作硬性规定,人为地将后世画家作硬性划分,人为地将“禅 

宗”套用在绘画上,这种“天方夜谭”式的理论竟得到了当时画坛的普 

遍认可,其恶果可想而知,其根源却是不浅。这与董其昌的高官地位、 

明朝政局的腐败,文人对朝政的失望,以及艺术创作的动机等都有着内 

在的联系。 

     在创作目的上,董其昌在 《画禅室随笔》中指出:“寄乐书画,自 

黄公望始开此门庭耳。”实际上,自元代至明代所有的文人艺术家都有 

 “文艺自娱”的倾向,在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陈淳、徐渭、陈 

洪绶、董其昌等人看来更是不流俗媚,因而形成了主导“士人”艺术的 

创作动机。但当祖国危难之时,徐渭便挺身而出,参加抗倭斗争;江山 

倾复之时,陈洪绶誓死不为侵略者作画,崔子忠自入土室殉节,表现出 

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董其昌也是如此,他身为贵胄,但才高行洁,崔 

子忠以《洗梧图》敬重之。可见,文人画理论以“南北二宗”说为理论 

基础,以“士气”为核心,以“寄乐”、“自娱”为创作目的,“以“气 

韵”、“乐趣”为最高标准,以“笔”、“理”为两大要素,以“师古 

人”和“师天地”为基本途径,构成了一个既有入世的思想又有出世的 

行为,既有根深蒂固的宗法意识又有奔涌驰突的民主意识的矛盾的理论 

体系,这与一往无前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又有不同。 

     宗法意识表现为封建社会的皇权意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中表现为政 

治伦理主义。在元、明以前的艺术发展史上,它几乎根植在所有的艺术 

作品之中,在明代八朝的院体画和建筑艺术中居于主宰地位。“院体画” 

上宗南宋的“刘李马夏”以至大唐的李思训,以“斧劈”、“刮铁”等 

皴法和“金碧”、“青绿”格式反映山河的壮美,因而具有大气磅礴、 

富丽堂皇和歌功颂德的意义,所以深受明初帝王的推崇。天坛里的祈年 

殿堪称是中国全部宗法思想和东方文化的结晶,“阴阳五行”、“君权 

神授”、“天人合一”、“皇权至上”、“上下有秩”、“三纲五常” 

等等封建文化的精髓在这里都得到了“和谐形式”的生动体现,简直再 

也难以复加了。当然,皇权意识也在顽强地支配着其他艺术领域,但却 

遭遇到士人意识和民主意识同样顽强的抵抗。这是明代八朝艺术在审美 

意识上同于元代而不同于唐宋、又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