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之出现。但是,封建割据的根深蒂固,宗教势力的敲诈勒索,激化了
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由于教皇出售“赎罪卷”的行为更为
普遍和最为虚伪,而且直接违反教义和无视人文精神,因此,尖锐的社
会矛盾便集中地表现在反抗教会的斗争上。1517年,身为神学教授的马
丁·路德(1483—1545年)公开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强烈谴责教
皇出售赎罪卷的卑劣,从而引发了德国社会各阶层对罗马教廷的义愤,
揭开了改革的序幕。此后,他多次发表论文,彻底否定教皇权威。1920
年12月10日,他又当众焚毁教皇通谕,支持诸侯没收教会财产。他大
力提倡在宗教仪式中用民族语言取代拉丁语,并将《圣经》译成德文。
他的改革主张,迅速得到了市民阶层和诸侯的支持,宗教改革运动便自
发奋起而成为燎原之势。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以多玛斯·闵采尔(约1490—1525年)为领袖
的农民和城市平民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他们不仅反对天主教会,而且
公开提出摧毁封建制度,消灭所有诸侯和城市贵族,建立一个没有阶级
压迫、没有私有财产的理想社会的主张,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终于形成
了1524至1525年的农民战争。但是,由于宗教改革的要求已经实现,
路德便投入诸侯的怀抱,联手镇压农民起义。1525年5月16日,起义军
遭到封建军队的包围,由于力量悬殊而失败,闵采尔壮烈牺牲。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就是在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的社会风暴中达到
了昌盛的境地。
实际上,德国人民反抗教会的斗争在15世纪中叶就开始了。这个时
期,德国的艺术家们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肯定现世
生活、肯定人生、歌颂大自然的艺术倾向,他们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
则来塑造人物形象、生活场面和自然环境,反映出早期人文主义的艺术
观。康拉德·维茨(约1410—1445年)和马丁·盛高厄(约1450—1491
年)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维茨创作的《基督履海》是当时的杰作。
画中真实地描绘了日内瓦湖的景色,是欧洲祭坛画中第一幅真景作品,
而且出色地表现了光的变化,成功地表现了水中倒影。盛高厄的《牧人
来拜》,是一幅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祭坛画。画面中心的圣母,端庄慈
… Page 39…
善而纯朴,3个牧人组成的群像趋向耶稣,表达了由于他的降临而渴望得
救的心情。
到了宗教改革高涨的时候,不但祭坛画和风俗画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且肖像画和风景画也作为独立画种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
的最高水平。著名的画家丢勒和贺尔拜因、格吕奈瓦尔德,卡拉纳赫等
人,则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1528年),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
大的艺术家。恩格斯称赞他“是画家、铜板雕刻家、雕刻家、建筑师,
此外还发明了一种筑城学体系,这种筑城学体系,已经包含了一些在很
①
久以后被蒙塔郎贝尔和近代德国筑城学又采用的观念。” 可见,他对德
国艺术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丢勒出生在德国南部纽伦堡的一个金银工匠家庭,自幼随父学艺,
曾在画家沃尔格姆特的作坊学习绘画。学成之后便在德国各地游学。也
曾两次访问意大利,在提香的画室里学过解剖,27岁那年回到德国,从
事油画祭坛画和版画的创作。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启示录》的18幅
木刻插图和铜版画组画《骑士·死神与恶魔》等。
《启示录》是《圣经·新约》中的第4部,主要是一些门徒所作的
启示性预言,丢勒则是借助这一题材创作了 《四骑士》、《巴比伦的淫
妇》和《天使与魔鬼之战》等木刻插图,反映了15世纪以来德国人民在
饥荒和战争中蒙受的灾难,暗示了教廷的残暴对人民的欺凌。在 《四骑
士》的画面上刻画了4个策马征杀的人物:第一个正在拉弓射箭的人代
表“征战”的骑士;第二个挥剑冲杀的人代表“战争”的骑士;第三个
甩着空空的天平,表示没有东西可称了,代表“饥荒”的骑士;第四个
枯瘦如柴的老人代表着“死亡”。他们的坐骑,无情地践踏着主教和人
群。这实在是对当时德国社会现实的艺术概括,形象地揭示了宗教改革
和农民起义的深刻社会根源。
丢勒的油画造型严谨、气魄宏大,并将哥特艺术的传统根基和提香
的色彩技巧,熔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十字架上的基督》、《亚当
与夏娃》和《四使徒》等画作是其中的代表。《四使徒》是他晚年的作
品,在两幅同样大小的纵长画面上,约翰和保罗分别占据了前部的主要
位置,彼得和马可分别站在2人的侧后。这样的选择和排列都是按照新
教的原则确定的,表明他已放弃了旧教的立场而赞成新教的思想倾向。
形象端庄、造型高大的4位圣徒、深沉、坚毅的目光中充满了对伪善和
邪恶的仇视,表达了作者反对教廷的坚定信念。
丢勒还是一位肖像画的大师,以刻画精细而著称于世,所作《霍尔
苏赫肖像》,人物的眼珠上清楚地反射着对面的窗户。画于早年的《自
画像》也是一件杰作。丢勒采取正面构图来表现自己,这是极难处理的
一种选择。但是,丢勒却通过深邃的双目、严肃的表情、卷曲的长发、
扪心的手指等细节描绘,表现了一个正直,刚毅的艺术家和革命者的气
质。
汉斯·贺尔拜因(1497—1543年)出生在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绘画
家庭,18岁时来到德国南部的巴塞尔城。这里是全欧的印刷中心,吸引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第7 页。
… Page 40…
了许多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贺尔拜因一面为出版商制作插图,一面吸
收各种学说和知识。1519年加入了当地的画家公会,创作了大量的壁画、
肖像画、祭坛画和图书插画。1526年,受鹿特丹著名人文学者埃拉斯莫
的举荐,来到英国结织了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爵士,进而受到英王
亨利八世的赏识。1528年回到巴塞尔,继续制作版画。1532年他再次来
到英国,担任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画了许多皇室和贵族的肖像画。1542
年因鼠疫死于伦敦。
贺尔拜因的主要成就在于肖像画。早期的优秀作品有 《巴塞尔市长
雅各布·梅耶》、《彭尼瓦希·阿麦巴赫》、《埃拉斯莫》、《托马斯·莫
尔》、《天文学家》、《抱松鼠的妇女》等。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那两
幅人文主义者的肖像画。
《托马斯·莫尔》是以《乌托邦》一书而负盛名的著名空想社会主
义者莫尔的肖像。莫尔曾出任亨利八世的首相。但莫尔还是一位有理想、
有骨气的人文主义者,他因厌恶亨利八世的淫欲而辞职,后又因抗议亨
利八世独揽教权的独裁行为而被砍头。贺尔拜因所作的《托马斯·莫尔》,
就充分地表现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那富有理想而又坚毅果敢的性格。《埃
拉斯莫》是荷兰人文主义者埃拉斯莫的肖像,他的长篇讽刺文学《愚人
颂》,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抨击了教会的虚伪和偏见,对现
实生活则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西欧反封建的斗争特别是对德国的宗教改
革运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贺尔拜因采取1/2的角度,描绘了埃拉斯莫
垂目著书的侧面,表现出他那亲切专注、安祥温厚的学者神情和执著坚
定、平稳深沉的高雅气派。
在第二次去英国之前,贺尔拜因面对亲人创作了 《画家之妻及子女
像》,表达了画家内心深处的眷恋情怀。在英国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