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青少年必读-外国文学名著提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德的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此外,他还写作了大量优美的抒情诗。歌德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很有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这部小说的篇幅大长,情节也并不复杂,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线索串连起来。《少年维特之烦恼》是青年歌德用自己的血和泪栽培出来的,充满着一个处在德国“狂飙突进”时代的青年人的爱和恨,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控拆。作者塑造了两个在当时具有典型社会意义的人物——维特和绿蒂。维特代表着觉醒中的德国知识青年,富有时代气息,在封建势力异常顽强的国家里,却有着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有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维特提出要享受现世的幸福,特别是享受青春的欢乐、爱情的幸福,提出人有享受现世生活的权力,具有很大的反封建意义。维特最后自杀身亡,反映了歌德对封建桎梏的控诉。另一个典型绿蒂更为青年男女所喜爱。她聪明、活泼、善良、温柔。她开朗的性格,健美的体态,能歌善舞的才能、温和的谈吐,以及治家的能力受到读者的喜爱,“她的名字被成千个敬慕的嘴辱崇敬地念叨着”,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人物。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在文学史上建立了非凡的成就。

  《浮士德》〔德〕歌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创作顶峰。歌德写作《浮士德》,从“狂飙突进”的1773年起到1831年全部完成,将近六十年之久。从1806年第一部脱稿到晚年集中力量写第二部,中间也有二十年的距离。但是和歌德的另一部杰作《维廉·麦斯特》相反,第一部和第二部首尾是比较一贯的。

  《浮士德》取材于十六世关于浮士德的传说,描述浮士德一生发展的过程,他如何摆脱中古时期的蒙昧状况,探寻新的道路,跟一切困难和障碍搏斗,克服了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得到了“智慧的最后的断案”。歌德描述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第一部主要是知识的悲剧和爱情的悲剧;第二部包含了政治悲剧和事业悲剧。

  《浮士德》全剧的内容是由两次赌赛引起的:一次是魔鬼与上帝的赌赛,从这里又产生了浮士德与魔鬼的赌赛。这两个赌赛订好之后,魔鬼就担任起他的职务。他一方面尽仆人的职责,处处给浮士德帮忙,一方面随时施展伎俩,阻碍浮士德向上。他陪伴着浮士德经过了“小世界”(爱情)和“大世界” (政治),浮士德终没有感到满足而停顿不前,直到最后在创造事业的阶段里,对着那最高的那说了一声“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随即倒地死去了。歌德通过浮士德一生的发展,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内心和外界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人类远景的想往。浮士德自从在中古时期的书斋里觉醒以来,就强调行动,把 《圣经》里的“泰初有道”译成“泰初有为”,对一切采取积极态度,充分肯定了改造自然这一事业的意义。

  魔鬼靡菲斯托菲勒斯则代表了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资产阶级中的另一种美型,对于生活采取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态度。通过浮士德和魔鬼形象的塑造,《浮士德》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它可以被看成一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年资产阶级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它的悲剧意义,总的看来,无论在浮士德生活的哪一阶段,都反映出德国资产阶级和德国封建社会鄙陋状况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在艺术结构方面,浮士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部紧凑而自然,第二部由于内容过于丰富广泛,有的地方显得庞杂,有的地方艰深不易理解。语言风格变化多端,严肃和诙谐、壮丽和轻松,明朗和隐晦,互相轮替,和内容同样丰富多彩。

  老实人 〔法〕伏尔泰

  伏尔泰 (1694—1778),原名弗朗索亚·玛丽·阿卢埃,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也是文学家。他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院的公证人。伏尔泰的青年时代正当路易十四统治的晚斯,法国封建君主制由盛而衰的时代。他的知识渊博,著作丰富。由于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专制政治而两次入狱。出狱后又遭逮捕,逃离巴黎后,隐居在女友夏德莱夫人的庄园里长达十五年。1746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伏尔泰的启蒙主义思想对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乃至于十九世纪欧洲许多国家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伏尔泰一生写有悲剧、史诗、哲理小说多种,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他的哲理小说。最有名的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为十八世纪小说开辟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老实人》完成于1759年,是伏尔泰的代表作。作品写老实人在德国男爵家中长大,受到哲学家邦葛罗斯的教导,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皆善。然而在他与居内贡小姐恋爱过程中却遭到了一系列的无妄之灾。他们各自颠沛流离,死里逃生,终于认识到世界其实并不完善,唯有“工作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大害处”。

  伏尔泰的哲理小说,多数以主人公的漫游经历为线索。故事情节似真似假,多用悬念,引人入胜。 《老实人》实则是一篇记述主人公四处漂泊,八方受难的冒险故事,基本上全是杜撰虚拟的情节,但就在这些荒诞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里,却包含着极大的现实针对性。伏尔泰无情地嘲弄了“一切皆善”这一为王权辩护的哲学。小说中的老实人经过许多磨难;终于认识到:如今“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灾难啊!”这种结论正代表着作家的感叹。小说中还展现了一个假想的政治清明,黄金遍地的奇异国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世界。小说的结尾,老实人和同伴们经历了现实生活的种种苦难,结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在一起生活,他们买下了一小块土地分工负责进行耕作,并且得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著名论断。这个结尾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中最意味深长的片断,它正是当时整个一代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启蒙思想家那种实干精神和努力工作态度的某种富有诗意的概括。

  《老实人》巧妙地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本身向读者揭示故事的寓意,避免了直接说教,因此极富感染力。辛辣的讽刺与滑稽夸张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更使作品达到了幽默可爱、意味隽永的效果。

  《强盗》〔德〕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生于医生家庭,1773年被迫入斯图加特军官学校学习法律,后改学医学。他十七岁开始写诗。1781年完成剧本《强盗》的创作,次年第一次上演,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1783年发表其代表作《阴谋与爱情》后,他一度停止文学创作,转而研究历史和哲学,并由歌德推荐,担任耶拿大学历史教授,著有 《尼德兰独立史》、《三十年代的战争史》,并发表了《论悲剧艺术》和《审美教育书简》等一系列美学论著,主张通过美学教育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1794年以后,席勒与歌德交往甚密,曾合编《时代》杂志并经营魏玛剧院,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到1805年逝世前夕,这一时期席勒著有《手套》、《潜水者》、《钟之歌》等谣曲和《毕伦斯坦》三部曲、《奥尔良的姑娘》、《梅辛拿的新娘》、《威廉退尔》等剧本,其中以《威廉·退尔》一剧最为著名。

  《强盗》表达了剧作家对当时德国的专制政治强烈的反抗情绪。主人公卡尔·穆尔是穆尔伯爵的长子,为人放荡不羁。后来他写信给父亲,请求宽恕。但他的弟弟弗兰茨从中挑拨,使老穆尔与卡尔断绝了父子关系。卡尔便结集伙伴,投身绿林,杀富济贫,幻想改造社会。弗兰茨把父亲关进古塔,又想霸占卡尔的未婚阿玛丽亚。卡尔从古塔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