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 1998年第三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拍下了这个镜头(如下图)。
  因没有闪光灯,照片感光不足,但仍看得出影中人那细小眼睛里亮着阳光的影子。
  九年后的十月,阳光终于普照了大地。

  诗中的彩虹

  
  ? 李元洛
  大地上有千万条江河溪涧,江河溪涧上有万千座虹桥彩梁,虹桥彩梁招来无数诗人低吟高唱。在那众多诗人合奏的桥梁交响曲里,唐代诗人的演出;是最为精彩的一章。
  人类最早的桥梁是“履石渡水”,利用天然冲刷或特意放置的石头,作为溪河中的踏脚石,当今一位智者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原来其源有自。具有现代意义的跨空桥梁,最早的应是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的独木桥。不知是哪一位先人,有一天忽然看到一株树木被风刮倒;横卧溪上,于是启发了他架设独木桥的灵感。溪流,汇成江河而奔向海洋,在数不尽的似水流年里,独木桥又演进为梁桥、拱桥与索桥,它们至今仍是现代桥梁工程的基本样式。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亲迎于渭,造舟为梁”,最早的联结船舟为浮桥的桥梁,架设在诗经的《大雅·大明》一篇之中。公元前十二世纪周文王为了迎娶新人,在渭水上建起浮桥,不久前我车过渭水,虽然好多座公路桥早已越浪凌波,但我在车中顶礼这关中大地上古老的河流,思接千载,耳边仿佛还有迎亲的喜庆鼓乐之声从风中传来。“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范云:《送别诗》),翻开汉魏六朝的诗文,我们已不时可以碰到跨水渡人的桥梁了,而在唐代,因为桥梁的建造已颇为进步和普及,就更成了唐诗中一道特异的美丽风景。
  板桥就是其中之一。唐诗中的板桥,名声最著的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那一座:“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在今陕西省南部商县之南,原名楚山,旁有楚水,现名刘家峪水,这里远古时也是楚国的发祥地之一。这首诗的声名远扬,主要得力于颔联,十个字写了六件事物,创造了一幅凄清的有声有色的乡野秋日早行图。犹记幼时正逢抗日战争,一家人在湘西的山野流亡,清晨出发的足迹,就曾叠印在落满白霜的板桥之上,只是童稚无知,全然不晓千年前温庭筠早就写出了相似的情景,及至年岁已长,他的诗才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
  同是板桥,白居易、刘禹锡和稍后的李商隐,就写得风光绮旎得多。“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重经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这是白居易的《板桥路》诗。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交善,时称“刘白”,他的《杨柳枝》可能是“鉹括”白诗,然而有出蓝之美:“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旧板桥”是全诗的中心意象,也是诗人过去的绮事与当时的绮思的焦点。物是人非,鱼沉雁杳;生活中的那座板桥,虽然因时间风沙的吹刮早已磨损坍塌,今天已无法追寻,但另一座板桥至今却仍然渡水凌波,浪漫在刘禹锡的诗里。接踵而来的李商隐,也写了一首罗曼蒂克的奇丽情诗,名为《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写他人还是写自己呢?众说纷纭。真正的答案,只有长途跋涉去唐朝请教李商隐了。
  唐代北方有许多著名的桥,尽管原来的桥身早已不在,但它们的名字却被挽留在不朽的诗章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兵车行》),杜甫记叙的故事,发生在咸阳城西北横跨渭水的桥上。杜甫笔下的那座桥梁,当然早已让位于现代钢筋水泥的高速公路大桥,但今日的大桥,何曾有它那样声名远播?唐代的东都是洛阳,城西南洛水之上有洛桥,又名天津桥,许多诗人曾经题咏,白居易就写有一首《天津桥》:“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眉月晚生神女浦,脸波春傍窈娘堤;柳丝袅袅风缲出,草缕茸茸雨剪齐。报道前驱少呼喝,恐惊黄鸟不成啼。”水如美目,月似蛾眉,风缲柳丝,雨剪芳草,而黄鹂在树间唱它们代代相传的歌。白居易以他的诗的广角镜,为我们摄取了天津桥头所见的早春美景。而孟郊的《洛桥晚望》,则另是一番气象:“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上嵩山雪。”白居易善于享受生活,他固然有许多同情人民甚至为民请命的篇章,但也不乏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吟咏,《天津桥》就是如此。而被苏东坡称为“郊寒岛瘦”的孟郊写同一座桥,却充满了“寒”意,在前三句富于层次感的描绘之后,结句的远景破空而来,明月冰雪的景物,寄寓的是官卑命蹇的诗人高远而落寞的雪月襟怀。孟郊之后的陈羽写过一首有名的《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不仅结构和孟诗相似,用韵和孟诗相同;甚至同是以“雪”收束全篇。“红旗直上天山雪”,较之孟郊的结句,色彩和动静的对比更为突出鲜明,我真怀疑陈羽在天津桥头温习过孟郊的绝句,然后作了青出于蓝的模仿。当代的一些作家明明不同程度地继承模仿了前人,但却要自吹与他擂为前无古人的戛戛独造,以为如此可以抬高身分,殊不知效果适得其反。我说陈羽模仿了孟郊,不知陈羽敢不敢坦然承认?不过陈羽也许会说:岂止是我,还有后来在湖南永州写《江雪》的柳宗元呢!
  江南多水乡泽国,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桥梁,如同天上光度各异的星斗。如果你去扬州,在水上桥旁,你还会听到千年前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歌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韩绰,是杜牧“十年一觉杨州梦”时的同事兼好友。韩绰死后,杜牧还写了一首诗哭他,以表生死不渝的友情,这首寄于韩绰生前的诗,写得如此风流俊爽一往情深,就绝非偶然。“二十四桥”,有人说是一桥而曾集二十四位美人于其上吹箫,一说唐时扬州风月繁华,可记者有二十四桥。杜诗中的“桥”与“美人”,兼寓友情与爱情以及回首往事的怀旧之情,“美人”可以指韩绰,也可以喻桥上吹箫的美人,不论如何,“桥”与“美人”的多义与多解,更使得这首诗丽句清辞,风神绵邈。
  江南的扬州多娇复多桥,江南的水城苏州呢?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曾说“此城有桥六千”,那更是多桥亦复多娇了。这座后来被美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名城,唐时的桥梁多以竹木建造,其侧饰以朱红梁栏,诗人们咏苏州之桥,有“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之句。白居易五十五岁在苏州刺史任上时,曾遍游苏州之水港园林,他在《正月三日闲行》一诗中说:“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在宋代描绘苏州的《平江图》中,可以细数出三百五十九座桥梁,白居易概言“三百九十桥”,也可见唐代苏州桥梁之星罗棋布。白诗写苏州正月风光相当动人,但他可惜未写桥名,而且景物铺叙过多,情味不足,远不及在他之前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原名“封桥”,张继首称“枫桥”,在今日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寒山寺则因唐初诗僧寒山、拾得主持于此而得名,在枫桥之西约里许。这首诗,创造了枫桥夜泊旅人不寐的声色并兼的典型情境,绝句而成绝唱。唐代的枫桥早已不在,现在的花岗岩半圆形单孔拱桥,为清代同治年间所建,原桥的魂魄,已经永恒在张继不朽的诗里。“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日的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其某种意境和有些词句就是脱胎自张继此诗,而我们只要轻吟低咏,千年前枫桥侧畔的夜半钟声,曾经敲响过张继心头的羁愁与寂寞,也仍然会叩响我们的心弦。
  今日神州大地的江河,日新月异架设起许多现代化的桥梁,其先进与壮观远非古代的桥梁可比,我对它们的建设者心怀尊敬,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