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固醇等。于是有机分析也相应发展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碳氢分析。
1830年,李比希(1803—1873年,德国)制成燃烧仪。他让有机物的蒸
气与红热的氧化铜接触后燃烧,可以准确地算出有机物中碳和氢的含量。燃
烧仪的出现使碳氢分析成为一种精确的定量分析技术。这对后来有机化学的
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824年,柏林大学的青年教师维勒(1800—1882年,德国)在研究“氰
作用于氨水时”,发现除了形成草酸外,还生成一种“肯定不是氰酸铵的白
色结晶物”。为了弄清这究竟是什么物质,他花了近4年的功夫,通过一系
列实验,终于确证这种白色的结晶就是尿素。在1828年发表的《论尿素的人
工制成》的论文中,他写道:“上述白色结晶物,最好是用氯化铵溶液分解
氰酸银或氨水分解氰酸铝的方法来获得”。“这次研究得到了意外的结果,
借氰酸与氨的化合,形成了尿素。这是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实,因为它提供
了一个从无机物中人工制成有机物,并确实是所谓动物体上的实物的例证。”
维勒的发现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在此之前,生命力论在有机化学领域中
占居着统治地位,生命力论者认为动植物有机体具有一种生命力(即活力),
只有依靠生命力才能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只能在动、植物有机体内才能
合成,人工仅能合成无机物。维勒的发现证明无机与有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
沟,在适当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尿素的人工合成是一次大突
破,它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打开了有机化学的大门。
1831年,法国斐鲁兹从氰酸制成蚁酸。1844年,维勒的学生柯尔伯(1818
—1884年,法国)用无机元素合成醋酸,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单质出发实现完
全的有机合成。1854年,勃特罗(1827—1907年,法国)合成了油脂类的物
质。1861年,布特列洛夫(1828—1886年,俄国)用多聚甲醛与石灰水第一
次合成了糖类物质。油脂和糖类物质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9页。
… Page 21…
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就使人们确信人工完全可以进行有机合成;过去对无机
物适用的一些化学定律,同样也适合于有机物。这样,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鸿
沟大部分填起来了。生命力论失去了所依赖的基础,因而宣告彻底破产。
4。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
由于有机物提纯、有机分析和有机合成取得了大发展,使19世纪中、后
期有可能逐步形成和建立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理论。
1832年,维勒和李比希在苦杏仁油、安息香酸等有机化合物中发现了一
种共同的结构,他们称为安息香基,其组成是 (14C+10H+2O)。在此基础
上他们提出有机化合物是由基组成的。1838年,李比希进一步提出:基是化
合物稳定的组成部分;基可被其它元素置换;基和一些特定的元素结合成化
合物后,这种元素能被当量的其它元素置换。
基团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揭示有机化学的
本质。1834年,巴黎工业大学化学教授杜马(1800—1884年,法国)通过研
究卤代反应,提出取代学说。他认为“含氢有机化合物受卤素或氧作用后,
每失去一个氢原子,必得一卤素或氧原子(现代的观点应是半个氧原子)。”
他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观点有相矛盾的地方,但是,后来大量事实证明在有
机取代反应中,带负电性的氯可以取代正电性的氢,取代说才逐渐得到承认。
1839年以后杜马又发展了类型论。他认为有机化合物存在两种类型:一
种是化学类型,这类有机物化学式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一种是机械类型,
这类化合物仅仅是化学式相似。杜马的学说推动了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但
他本人对原子、分子的概念模糊不清,不能正确写出有机物的分子式。因此,
他不可能建立正确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系统。
为了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写法问题,李比西的学生热拉尔 (1816—
1858,法国)在1842年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的4容积标准,认为比较
各种有机化合物气体式蒸气的重量,并以4容积单位为比较标准,就可以写
出比较统一的化学分子式。后来热拉尔发现这样写出的分子式是正确分子式
的两倍,便改为二容积标准。他与杜马的学生罗朗(1807—1853年,法国)
合作。初步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概念,写出了比较正确的分子式,使有
机化学理论有了可靠的基础。
1843年,热拉尔提出了“同系列”概念,认为有机化合物存在许多系列,
同一系列的二个化合物分子式之差为CH的整数倍。同一系列的各化合物的
2
化学性质相似;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呈有规律的变化。这些都显示了同系列
概念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进入50年代,热拉尔又进一步发展了类型论,曾有效地对有机化合物进
行分类,增加了氢型、氯化氢型和沼气型等。但是类型论不能较好地解释官
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因为多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属于两种以上的类型,
造成了不确定性。热拉尔派甚至错误地认为“基”是不存在的,仅是人们的
想象。随着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类型论终于让位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是以原子价概念的确立为前提的,否则就不能搞清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1850年,李比希的学生弗兰克兰(1825—1899年,英国)
在研究金属有机化合成份时,发现每一种金属只能同一定数目的基形成化合
物。他写道:“这些元素与3个当量或5个当量其它元素生成化合物。在这
… Page 22…
两种比例下,它们的化合力得到充分满足。”所说的“化合力”后来叫“化
合价”。4年后,李比希的另一个学生凯库勒 (1829—1896年,德国)把元
素的化合力用“原子数”或“亲和力值”表示。并指出原子在化合时遵循亲
和力单位数量等价原则。他还说:“一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等价”,即碳
是4价的。他还指出,“对于含几个碳原子的物质,我们必须假定碳原子的
亲和力不仅有一部分与其它种类的原子结合,而且各碳原子彼此之间也可以
结合而排成一线”。凯库勒实际上描述了碳链。
凯库勒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苯是19世纪30
年代发现的一种有机物,后来人们把苯的分子式写成CH。当凯库勒构想碳
66
链结构时,也考虑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的结构方式。1865年,他提出了
苯的环状结构学说:“所有的芳香族化合物,都含有一个共同的基团,或者
勒式。苯环结构的发现对有机化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19世纪以
煤焦油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先导。
但是在50年代末凯库勒并没有摆脱类型论的束缚,也没有写出化合物的
结构式。最先提出化学结构理论的是喀山大学校长布特列洛夫 (1828—1886
年,俄国),他曾熟读过凯库勒在1859年出版的《有机化学教程》,他认为
既然认识到碳是4价元素,就完全有条件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代替类型论。
1861年,他在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物质的化学结
构》的报告,首次阐明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原理。他说:“我拟将这种
化学关系,或者说组成化合物中各原子间的相互连接,用 ‘化学结构’这个
词表示”。按照这一理论,每种元素有一定的化合价,在原子化合时彼此相
连结,同时抵消了相对应的原子价。因此在化合物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