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典譬喻经全集(注释,今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唬邮芪褰洌逍攀竣蕖7潘陌倬攀湃耍鞲髁罨构!
        
第41节:杂譬喻经(8)         
  诸王追是后王,共至其国。感其信誓,蒙得济命,各不肯还于本国,遂便住止此国。于此国王各为立第一舍,雕文刻镂,光饰严整,法国王饮食服御,与王无异。四方来人问言:“何以有此如王舍遍一国中?”众人答曰:“皆是诸王舍也。”名遂远布。从此以来,号言王舍城⑦。 
  
  佛得道已,自说本末:“立信王者我身是也。啖人王者殃崛摩⑧是。还王舍说法,所度无量,皆是宿命作王时因缘人也。”佛说是时,无不欢喜,得福得度,不可訾计。   
  '注释'   
  ①无复:不要再;不再有,没有。   
  ②将:原本作“得”。   
  ③天:此指外道婆罗门教的梵天,婆罗门教主张祭祀万能。见本书第一经第六十五篇注释⑨。   
  ④对来分之:对是“配”的意思。配得到,得到应该得到的。   
  ⑤阿惟三佛:此称(音意)有误,正确称谓“阿毗三佛陀”,意译为现等觉,成就正觉的人。   
  ⑥清信士:即优婆塞,见本书第一经第三十六篇注释⑧。   
  ⑦王舍城:王舍,音译曷罗阇姞利呬、罗阅祗。古印度摩揭陀国都城,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底赖雅附近,有新旧城之分。古印度佛教胜地,释迦牟尼传教中心之一,释迦牟尼生前经常在此进行传教活动和居住。释迦牟尼逝世后,弟子们曾在此举行第一次结集。其后,阿育王将摩羯陀国首都迁至华氏城。竹林精舍,又称“迦兰陀竹园”,位于新旧王舍城之间。 
  
  ⑧殃崛摩:旧称央掘摩罗,新称鸯崛利摩罗,意译指鬘。佛阤在世时,住于舍卫城,信奉杀人可得涅槃,出市杀害九百九十九人,切取各人之指,戴在头上为鬘,又欲杀生母凑足一千。佛怜悯他,对他讲说正法,即改过忏悔皈依佛门,后得阿罗汉正果。 
  
  '今译'   
  从前,某国王嗜食人肉。他命令厨师说:“你们夜间行动,秘密捕人,以供厨房之用。”这一做法渐成惯例,大臣发现这件事,把国王驱逐到国外,另立了一位善良贤明的人为国王。 
  
  十三年之后,吃人的国王身体长出一副翅膀,飞往各处吃人,不管远近。他飞到山中,向山树神祈福:“我要捕来五百个国王祭祀贵神,请贵神保佑我恢复王位。”祈罢他飞去捕人,捕到四百九十九个国王,把他们赶进山谷,用石头封住谷口。 
  
  此时,国王正带着宫眷去浴池戏水。刚出宫门就碰到一位出家人,口念偈语,乞求施舍。国王允诺回宫后赏赐金银。这时国王入浴池,正要洗浴,吃人王从空中飞下来,抱起国王把他挟持回山谷。国王见到吃人王,不惊不怕,面色与平常一样。 
  
  吃人王说:“我要捕捉五百个国王,用来祭祀梵天,已经得到四百九十九人,今天又得到你,数已凑齐,杀了你就可以祭祀梵天了。你知道这件事,怎么不害怕呢?”国王对他说:“人有生死,物有成败,有合就有分,来临的事情都是分所应得,不敢发愁、怨恨。早上出宫时,路上遇到一个出家人,为我说偈,当时答应布施他一些财物。现在尚未实践诺言,所以深感遗憾。现在,大王宽宏仁慈,给我几天时间,让我布施了,再回来,决不食言。”吃人王答应了,对他说:“我限你七日之内回来,若不回来,我去捉拿你并不困难。” 
  
  国王即回宫,都城内外,没有不高兴的。于是开仓,布施四方。他立太子为新国王,并慰劳百姓,然后辞别。   
  吃人王远远看见他回来,心想:这不是个奇人吗?死里逃生,却又回来赴死。就问他:“身体生命是世人所珍爱的,而你为守诺言而舍弃它,世间难得。不知你为什么坚守诺言,请你说一说想法。”国王就说:“我行慈善布施,坚守誓约,能悟道成佛,济度十方众生。”吃人王问:“佛法的主旨是什么?”国王就为他详细讲了五戒、十善、四等、六度等佛法。吃人王顿悟,听了国王的话接受五戒,成为清信士。释放了四百九十九个国王,让他们回去。 
  
  诸位国王追随这位国王,来到他的国家。被他信守约定的事情所感动,又承蒙救命之恩,都不肯回自己的国家,于是留在这个国家。国王为他们每人建造一处住所,雕梁画栋,装饰齐整和王宫一样,饮食、服饰、车马与国王没有区别。四面八方的来客问道:“怎么会有王宫一样的建筑遍布城中?”大家回答:“这些都是诸位国王的王宫。”名声因此远播。从此以后,把这个城市叫做王舍城。 
        
第42节:杂譬喻经(9)         
  佛得道以后,讲说此事本末:“守信用的国王就是我。吃人王就是殃崛摩。守信用的国王在王舍城说法,所济度的人无以计数,都是前世作王时有因缘的人。”佛说这话时,听他说法的人无不欢喜,得到福分或被济度的人不计其数。 
  
  '点评'   
  苦海悠深,船筏安寄?   
  寄之善良,寄之诚信,寄之信仰,寄之忏悔,寄之宽恕,寄之自力(依凭自己力量,以达解脱之境),寄之“自他不二”(人我一体,以爱护自己为出发点,以施爱于人为手段),庶几可达彼岸。 
  
  (九)象王小夫人喻   
  昔雪山有白象王,身有六牙,主①二万象。象王有二夫人,一人年长,一人年少。每出游戏时,夫人挟左右。时王出戏,道过一大树,树花茂好,欲取二夫人身上,以为光饰,鼻绞树而摇捎②之。风吹树花,独落大夫人上。小夫人在下风,不得华,谓王为有偏意,内生毒心。后王池中生一金色千叶莲花,小象见之,取持上王。王得以与大夫人,使着头上。小夫人遂益妒忿,念欲害王。 
  
  雪山中多有道士。于是小夫人采取美果,每供养百辟支佛③。以后山上临一崄处,而自誓愿:“持是前后施辟支佛福报④生于人中,有豪势,自识宿命,害杀此象王。”即便放身,自投山下而死。 
  
  神来生人间,为长者女,明慧远识,端正无比。其女长大,国王聘为夫人,爱重之。夫人念言:“今真得报宿怨矣。”便以栀子黄面,委卧称病。王入问之,答曰:“夜梦见象,头有六牙。欲得其牙,持作钗耳。王若不得此象牙者,病日笃矣。”王素重之,不敢违意,即召国中诸射猎者,得数百人,而告之言:“汝等山中颇见有白象身有六牙者不?”皆言:“未曾见也”。王意不乐,使夫人呼猎者,共道此意。夫人言:“此间近处实无此象。汝众中谁有能耐苦大胆者乎?”有一人长跪曰:“我最可矣。”于是夫人与万两金,与其铁钩、斧凿及法衣一具,告之:“汝径诣雪山,中道当有大树,左右有蟒,身长数百丈,不可得近。斧凿穿树,从中过去。前行当见大水,有树木临水上,取铁钩钩上树,寻枝进而前,度至象所住,视其常可顿止处,当下作深坑,薄覆其上。在中伺象来时,以箭射之,即着袈裟如沙门法。象奉三尊,终不害汝。” 
  
  猎者受教,即涉道去。七年七月七日,到象所止处,作坑入其中。须臾,象王还,猎者以毒箭射之。象被此箭不从远来,便以鼻捞其边地,见坑中人,即问何人。其人大怖惧,自首言:“我是应募人。”象王即知是夫人所为。自截其牙,用与猎者,语人言:“汝还去,诸象见汝,即当害卿。”教却行⑤去:“群象必当寻迹追汝。”象王以威神将护,七日之中,得出部界。还至本国,以象牙与夫人。夫人得之,反覆视之,且喜且悔,未几吐血死。 
  
  近释迦文佛在世时,天、龙、鬼、神四辈弟子⑥大会说法。坐中有大比丘尼,遥瞻视佛,便大声笑;须臾复举声哭。众坐中无不怪者。阿难问佛:“云何此比丘尼得阿罗汉?何因且悲且喜不能自胜?愿闻其事。”佛告阿难:“尔时白象王者我身是;夫⑦人者,今瞿夷⑧是;小夫人者,今比丘尼是。以得神通,识往昔事。所以悲者,不事心;所喜笑者,贼害善人,更从得道。”众会闻皆念曰:与世尊作恶因缘犹尚得度,况有道德之因缘乎?一切众会,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愿及十方,广度一切。 
  
  '注释'   
  ①主:原本作“生”。   
  ②捎:原本作“逍”。   
  ③辟支佛:有二义,出生于无佛之世,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先世因缘)而自行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