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依此而(相应诸法)忆念故,或他自己忆念故,或只是忆念故为
“念”。它有不使流去或不忘失的作用。以守护或向境的状态为现状。以坚固之
想或身等念处为近因。当知念能坚住于所缘故为门柱,因为看护眼门等故如门
卫。
(11~12)惭厌身的恶行等故为“惭”,与“耻”是一同义语。愧惧身
的恶行等故为“愧”,与“怖恶”是一同义语。此中,惭有厌恶于恶的特相,愧
有怖骇的特相。惭有耻作诸恶的作用,愧有怖骇诸恶的作用。此等(惭愧)以上
述的退避诸恶为现状,以尊重自己(为惭的近因),尊重他人为(愧的)近因。
尊重自己以惭舍恶,如良家的妇女;尊重他人以愧舍恶,如诸淫女。当知这二法
是维护世间的。
(13~15)依此而人不贪,或自己不贪,或只是不贪故“无贪”。“无
嗔、无痴”,依此类推。它们之中:“无贪”能于所缘有不贪求或不执着的特
相,如水滴之于荷叶相似;有不遍取的作用,如解脱了的比丘相似;以不滞着的
状态为现状,如堕于不净之中的人(不滞着于不净)相似。“无嗔”有不激怒或
不反对的特相,如随顺的亲友;有调伏嗔害或调伏热恼的作用,犹如栴檀;以温
和的状态为近因,犹如满月。“无痴”有通达如实性或通达无过的特相,如善巧
的弓手射箭相似;有照境的作用,如灯相似;以不痴迷为现状,如行于森林之中
的善导者。当知这三法是一切善的根本。
(16~17)身的安息为“身轻安”。心的安息为“心轻安”。这里的
“身”是指受(想行)等的三蕴。把这两种合起来说为身心的轻安。有寂灭身心
的不安的特相;有破除身心不安的作用;以身心的不颤动与清凉的状态为现状;
以身心为近因。当知它们是对治使身心不寂静的掉举等烦恼的。
(18~,19)身(受想行)的轻快状态为“身轻快性”。心的轻快状态
为“心轻快性”。它们有寂灭身心的沉重的状态的特相:有破除身心的沉重状态
的作用;以身心的不粗重为现状;以身心为近因。当知它们是对治使身心成沉重
状态的惛沉及睡眠等的烦恼的。
(20~21)身(受想行)的柔软状态为“身柔软性”。心的柔软状态为
“心柔软性”。它们有寂灭身心的强情的特相;有破除身心的强情状态的作用;
以不抵抗为现状;以身心为近因。当知它们是对治使身心成强情状态的见与慢等
的烦恼的。
(22~23)身(受想行)的适业状态为“身适业性”。心的适业状态为
“心适业性”。它们有寂灭身心的不适业状态的特相;有破除身心的不适业状态
的作用;以身的把握所缘的成功为现状;以身心为近因。当知它们是对治除了
(掉举、惛沉、睡眠、见、慢等)以外而使身心的不适业状态的诸盖的,能于信
乐事中取来信乐,能于利益的行为中而取堪任适当的状态,正如纯金相似。
(24~25)身(受想行)的熟练状态为“身练达性”。心的熟练状态为
“心练达性”。它们有身心健全的特相;有破除身心不健全的作用;以无过失为
现状;以身心为近因。当知它们是对治使身心有过失的不信等的。
(26~27)身(受想行)的正直状态为“身正直性”。心的正直状态为
“心正直性”。它们有身心正直的特相;有破除身心歪曲的作用;以身心的正直
为现状;以身心为近因,当知它们是对治使身心成歪曲状态的谄与诳等的。
(28)“欲”与希望去做是一同义语。所以此欲有欲作的特相;有遍求所
缘的作用;希求于所缘为现状;并以希求于所缘为近因。当知此欲之取于所缘,
如伸心手相似。
(29)“胜解”等于信解。有确信的特相;有不犹豫的作用;以决定为现
状;以确信之法为近因。当知它于所缘有不动的状态,如因陀罗的柱石(ind
akhila——界标)。
(30)“作意”是作法——于意中工作(置所缘于意中)。因为和前面的
意(有分)不同的作意故为作意。这有三种:(一)支持所缘(作意),(二)
支持路线(心)(作意),(三)支持速行(作意)。此中:“支持所缘作意”
——是作所缘于意中。它有导向所缘的特相;有使相应的(心、心所)与所缘结
合的作用;以面向于所缘的状态为现状;以所缘为近因。它是行蕴所摄,因为能
使相应的(心、心所)支持所缘,所以如御车者。“支持路线作意”——与“五
门转向”是一同义语。“支持速行作意”——与“意门转向”是一同义语。这里
是指前一种,不是后二种的意思。
(31)“中舍性”——是对于诸(心、心所)法抱中立的态度。它有心与
心所平衡的特相;有遮止太过与不足的作用,或有断绝偏向的作用;以中庸的状
态为现状。关于它的舍置心与心所的状态,正如御者的舍置平等牵驾的良马相
似。
(32~33)“悲”与“喜”,与梵住的解释中所说的方法一样。只有一
点不同的是:那里的(悲喜)是属于色界而证达安止(根本定)的,这里是属于
欲界的。有人主张慈与舍亦属于不定心所。然而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依于义
理,无嗔即是慈,中舍即是舍。
(34~36)离去身的恶行为“离身恶行”。其他的(离语恶行,离意恶
行)亦是这样。其次从相等来说,此等三者都有对身恶行等的对象不犯的特相——即是说不蹂躏的特相;有摆脱身恶行等的对象的作用:以不作(恶行)为现
状,以信、惭、愧、少欲等的德为近因。即是心的不向恶行的状态。
当知上面的三十六行是和第一欲界善识相应的。与第一善心一样,第二善心
(亦和三十六行相应),只是由有行而起的一点差别。第三善心,除了无痴之外
和余者(三十五行相应)。第四善心同样(有三十五行相应),只是由有行而起
的一点差别。如第一善心所说的(诸行)中,除了喜之外,余者(三十五行)是
第五善心相应的。第六善心与第五相同(有三十五行相应),只是由有行而起的
一点差别。其次第七善心,再除无痴外,和其余的(三十四行相应)。第八善心
亦然(与三十四行相应),只是由有行而起的一点差别。
如第一(欲界善心)所说的(诸行)中,除了三种离(恶行)其余的(三十
三行)是与色界第一善心相应的。第二(色界善心),除去寻(与三十二行相
应),第三(色界善心)更除去伺(与三十一行相应),第四(色界善心)更除
去喜(与三十行相应),第五(色界善心)更除去不定中的悲和喜(与二十八行
相应)。在四无色善心中也是同样(与二十八行相应),这里只是在无色界的一
点不同而已。
出世间的善心中,先说在初禅的(四)道识的(相应行),与第一色界善识
中所说的相同,在第二禅等的(四道识的)种类,与第二色界识等中所说的相
同。但这里没有悲、喜,却决定有离(三恶行),并且是出世间,只此一点差别
而已。上面是先说善的诸行。
(2)(与诸不善心相应的行)在不善的诸行之中,先说与贪根中第一不善
心相应的十七行,即决定依自身生起的十三,不论何法的四种。此中:
1.触、2.思、3.寻、4.伺、5.喜、6.精进、7.命、8.
定、9.无惭、10.无愧、11.贪、12.痴、13.邪见,
此等是决定依自身生起的十三种。
14.欲、15.胜解、16.掉举、17.作意,
此等是不论何法的四种。此中:
(9~10)无惭厌之故为“无惭者”;无惭者的状态为“无惭”。无愧惧
之故为“无愧”。此中:无惭有不厌恶身的恶行等的特相,或有无耻的特相。无
愧有不畏缩身恶行等的特相,或以无怖骇为特相。这是略说,若欲详说,当知即
如惭、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