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净道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
  可是此等有对想在入于初禅等定的人也是没有的——因为在入定之时不会由
  五(根)门而起其心故。(为什么只在这里说灭呢?)然而这正如已在他处舍断
  的苦乐却在第四禅中说(舍断),亦如有身见等(在须陀洹道即已舍断)却在第
  三道(阿那含道)中说(舍断),当知为了鼓励于此(空无边处)禅中而起精勤
  以及由于赞叹此禅,故于此(空无边处禅)而说此等之语(灭有对想)。或者说
  虽然入色界定者也无彼等有对想,但非因为舍断而无——因为色界的修习是不生
  起离色贪的,而是色及有对想维持关系的;然而这空无边处定的修习是由于离色
  贪而生起的,所以可说彼等有对想在此空无边处定是舍断的,不但只可以说,实
  可断然接受。因为在此(空无边处)以前未曾舍断彼等(有对想),故世尊说:
  “声是入初禅定者的刺”。此空无边处业已舍断有对想,故说入无色定者不动及
  寂静解脱。如阿罗罗与迦罗摩入无色定时,有五百辆车经过他的近旁,也不见及
  不闻其声。
  “种种想不作意故”——对种种境而起的想,或种种的想。这种种想的意义
  在《分别论》中作这样的分别:“什么是种种想?即未入定者及具意界者或具意
  识界者的想,想念,已想念,故名种种想”,即未入定者的意界——意识界所摄
  的想,生起于色声等类种种不同自性的境上(故名种种想)。其次有八欲界善
  想,十二不善想,十一欲界善异熟想,二不善异熟想,十一欲界唯作想,如是有
  四十四种想,其种种自性互相不同,故名种种想。
  种种想皆不作意故——不念虑故、不思考故、不观察故——即是说不念虑、
  不思考、不观察于彼等(种种想)故。
  因此(色想、有对想、种种想)中,前面的色想及有对想,由于空无边处禅
  所生的(无色)有中便不存在,更不必说在于这(无色)有中具足此(空无边
  处)禅而住的时候了。因超越及灭于彼等(色想及有对想),故说彼等二者的无
  有。其次于种种想中,八欲界善想,九唯作想,十不善想这二十七想则依然存在
  于(空无边处)禅所生的(无色)有中,是故说“种种想不作意故”。盖具此禅
  而于彼(空无边)处住者,是因为彼等(种种想)不作意故具足此禅而住,若于
  彼等(种种想)作意者,则不得入(空无边处)定。
  (关于这三句的)简而说之:则“超越色想”一句是指一切色界法的舍断而
  言,“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故”二句是指一切欲界的心,心所的舍断与不作
  意而说的。
  “虚空无边”——因不知这虚空的生的边际或灭的边际故“无边”。“虚
  空”是说除去了遍(而现)的虚空。当知此处的无边亦因作意的无边。故《分别
  论》说:“他于那虚空中,置心专注,无边遍满,所以说虚空无边”。
  “空无边处具足而住”——在此句中,没有它的边际故“无边”。虚空的无
  有边际为虚空无边,而虚空无边即空无边。即此空无边是它的相应法的(空无边
  处)禅的住处,故以住处之义为空无边处,犹如诸天的住处为天处。
  “具足而住”——是获得了空无边处的成就,以适合于空无边处定的威仪住
  而住。
  这是详论空无边处业处。

  (二)识无边处业处

  (识无边处业处的修法)欲求修习识无边处(业处)者,曾以五种行相于空
  无边处定修习自在,他看见了空无边处有这样的过患:“此(空无边处)定依然
  近于色界禅之敌,不及识无边处的寂静”,欲求离去空无边处,于识无边处的寂
  静作意,便对那遍满虚空而起的识:“识、识”的数数念虑,作意,观察与思
  惟。但不是“无边、无边”这样的作意。
  他这样的运用其心于那(识)相之中,镇伏了五盖,安立于念,以近行定等
  持其心。他对于彼相数数修习而多作。当他如是行的时候,便得安止他的识无边
  处心于那遍满于虚空的识,如对虚空而安止空无边处心相似。至于安止的方法如
  于空无边处所说的同样。
  因此而说这(修行的)人为:“超越一切空无边处,(思惟)‘识无边’,
  识无边处具足而住”。
  (释识无边处业处的圣典文句)此中“一切”已如前述。
  “超越空无边处”——此句如前面(空无边处)所说的方法,以(空无边
  处)禅及(空无边处的)所缘为空无边处。依前面所说的空无边是所缘,因为它
  是初无色禅的所缘,故以住所之义为处,象诸天的住所为天处,故名空无边处;
  又空无边是(空无边处)禅的生起之因,则以产生之处的意义为处,故名空无边
  处。譬如剑蒲阇是马的(产)处等等。如是由于他不起及不作意于(空无边处)
  禅与所缘,故得超越于二者,(换言之)即他具足此识无边处而住,是故把此
  (禅与所缘)二者作为一起而说“超越空无边处”。
  “识无边”——是说他对“虚空无边”如是遍满而起的识,而这样“识无
  边!识无边!”的作意。或者以作意为无边。因以虚空为所缘的识,为全部的作
  意,而彼比丘作意“(识)无边”。
  正如《分别论》说:“识无边,是他作意那遍满虚空的识为无边遍满,所以
  说识无边”,这句中的“识”字是用作对格的意义解释。诸义疏师对于此义作这
  样的解释:“无边遍满,即是说他作意那遍满虚空的识”。
  “识无边处具足而住”——此句中:没有他的边际故为无边际。无边际即无
  边。本来识加无边的合为“识的无边”,但现在说“识无边”,就通俗的用法。
  那识无边是它的相应法的(识无边处)禅的住处,故以住所之义为识无边处,犹
  如诸天的住处为天处。余者如前所说。
  这是详论识无边业处。

  (三)无所有处业处

  (无所有处业处的修法)欲求修习无所有处(业处)者,曾以五种行相于识
  无边处定修习自在,他看见了识无边处有这样的过患:“此(识无边处)定依然
  近于空无边处之敌,不及无所有处的寂静”,欲求离去(识无边处),于无所有
  处的寂静作意,便作意那为识无边处的所缘的空无边处的识的无,空及远离。如
  何(作意呢)?即不作意于识,却对“无,无”,或“空,空”,或“远离,远
  离”的数数念虑、作意、观察与思惟。
  他这样的运用其心于那相中,镇伏了五盖,安立于念,以近行定等持其心。
  他对于彼相数数修习而多作。当他这样行的时候,便得安止他的无所有处心于那
  遍满于虚空而起的广大的识的空、远离、及无等(所缘),如对遍满虚空的广大
  的识而安止识无边处(心)相似。
  至于安止的方法当知已如前说。但这些是它的差别:当他的安止心生起之
  时,譬如一人,看见了为些事情而集会于园堂等处的比丘众,便到别的地方去,
  在比丘们终结了集会之事离座而去之后,此人又来(园堂处),站在门口,再看
  那集会之处,只见空,只见(人已)离去,此时他并不这样想:“那些比丘都已
  命终或去诸方了”,但见此处空、离去、及无有。同样的,这比丘以前是用识无
  边处的禅眼而见依虚空而起的识而住,后来由于“无、无”等的遍作(准备)的
  作意而消除那识的时候,则他见被称为(识的)离去的无而住。
  因此而说这(修行的)人为:“超越一切识无边处,(思惟)‘无所有’,
  无所有处具足而住”。
  (释无所有处业处的圣典文句)此中“一切”如前所述。
  “识无边处”——此句亦以前述的方法,以(识无边处)禅及所缘为识无边
  空处。依前面所说的识无边是所缘,因为它是第二无色禅的所缘,故以住处之义
  为处而名识无边处,如诸天的住处为天处,又识无边是(识无边处)禅的生起之
  因,则以产生之处的。意义为处,故名识无边处,如说剑蒲阇是马的(产)处等
  等。如是由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