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净道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刹那为“随信行”。(二)在其他的七处为“信解脱”。(三)那忆念
  于苦者是轻安多而获得定根的,他于一切处名为“身证”。(四)
  其次得无色定而得最上果(阿罗汉)者,名为“俱分解脱”。(五)那
  忆念无我者是知多而获得慧根的,他于须陀洹道的刹那为“随法
  行”。(六)在六处为“见得”,(七)在最上果为“慧解脱”。
  即如这样的说:“忆念无常者则信根增盛;由于信根的增
  盛,而获得须陀洹道;所以说他为随信行”。亦说:“忆念无常者
  则信根增盛,由于信根的增盛而证得须陀洹果;所以说他为信解
  脱等”。又说:“他信故解脱为信解脱。他证最后的触(无色禅),
  故为身证。得最后见,故为见得。信故解脱为信解脱。他先触于
  (无色)禅触,而后证灭、涅槃,故为身证。诸行是苦,灭是乐,他这
  样以慧而知、见、觉知、作证及触,故为见得”。在其余的四者之中,
  他随行于信,或以信随行而行,故为随信行。同样的,他随行于称
  为慧的法,或以法而随行,故为随法行。以无色禅及圣道的两分而
  解脱,故为俱分解脱。他知解故解脱,为慧解脱。如是当知这样的
  语义。

  ——行舍智——

  (3)(行舍智的三名)其次这(行舍智)与前面的二智意义是同
  一的。所以古师说:“这行舍智虽为一而得三名:初名欲解脱智,中
  名审察随观智,后达顶点而名行舍智)。于圣典中亦曾这样说:
  “如何欲解脱、审察、止住之慧成为行舍之智?对于生起欲脱、审
  察、止住之慧为行舍之智。对于转起……相……乃至恼欲脱、审
  察、止住之慧为行舍之智。生起是苦……乃至是怖畏……是欲
  乐……乃至生起是行……乃至恼是行、欲脱、审察、止住之慧为行
  舍之智”。
  此中:欲脱与审察及止住为“欲脱审察止住(之慧)”。如是于
  (修道的)前分以厌离智而厌离者的欲舍于生起等为“欲脱”。为作
  解脱的方便而于中间审察为“审察”。即已解脱而后舍(中立)为
  “止住”。有关于此的曾作这样说:“生起是诸行,于彼等诸行而
  舍,故为行舍”等。如是此智(三者)是一。
  其次当知于圣典的文中这(三智)唯是一。即如所说:“那欲
  脱与审察随观及行舍的此等三法,是义一而文异”。
  (4)(至出起观)如是证得行舍的善男子的观,是达于顶点而至
  出起。“达顶点观”或“至出起观”,这只是行舍等的三智之名而已。
  因这(观)到达了顶点最上的状态,所以是“达顶点”。因去至出起,
  所以是“至出起”。因为从住着的事物之外的相(而出起)及从于内
  转起的(烦恼蕴)而出起,故说道为出起。去至此(道)为“至出起
  (观)”,即与道结合之意。
  这里为说明“住着”与“出起”,有这些论母:(一)于内住着从内
  出起,(二)于内住着从外出起,(三)于外住着从外出起,(四)于
  外住着从内出起,(五)于色住着从色出起,(六)于色住着从无色
  出起,(七)于无色住着从无色出起,(八)于无色住着从色出起,
  (九)以一下从五蕴出起,(十)以无常住着从无常出起,(十一)以
  无常住着从苦及无我出起,(十二)以苦住着从苦、无常、无我出
  起,(十三)以无我住着从无我、无常、苦出起。怎样的呢?
  (一)兹或有人,先住着(其心)于内诸行,住着之后而观彼等
  (诸行)。可是但观于内是不会有道的出起的,亦应观于外,所以他
  亦观他人的诸蕴及非执受的(与身心无关的)诸行为“无常、苦、无
  我”。他于一时思惟于内,于一时思惟于外,如是思惟,当在思惟于
  内之时,他的观与道结合,是名“于内住着从内出起”。(二)如果在
  思惟于外之时,他的观与道结合,是名“于内住着从外出起”。(三
  ~四)此法亦可解说“于外住着从外从内出起”的地方。
  另一种人,(五)先住着(其心)于色,住着之后而观大种色及
  所造色为一聚。可是但观于色是不会有道的出起的,亦应观无色,
  所以他以彼色为所缘之后,亦观生起“受、想、行、识为非色”的无
  色。他于一时思惟于色,于一时思惟于无色。他如是思惟,当在思
  惟于色之时,他的观与道结合,是名“于色住着从色出起”。(六)如
  果在思惟无色之时,他的观与道结合,则名“于色住着从无色出
  起”。(七~八)此法亦可解说“于非色住着从无色及色出起”的地
  方。(九)其次若这样住着“任何集的法一切都是灭的法”,如是出
  起之时,则名“以一下从五蕴而出起”。
  或有人,(十)先以无常思惟诸行。可是只以无常思惟是不会
  有出起的,亦应以苦及无我而思惟,所以他亦以苦及无我而思惟。
  如是行道者在以无常思惟之时而得出起的,是名“以无常住着从无
  常出起”。(十一)如果在以苦及以无我思惟之时而得出起的,则名
  “以无常住着从苦及从无我出起”。(十二~十三)此法亦可解说
  “以苦及无我住着从余者出起”的地方。
  这里,那以无常住着者,以苦、以无我住着者,在出起之时,若
  从无常而得出起的,则此三人胜解多,获得信根,由无相解脱而解
  脱,于初道的刹那为随信行,在其他的七处为信解脱。如果从苦而
  得出起的,则三人轻安多,获得定根,由无愿解脱而解脱,于一切处
  都为身证。但这里若以无色禅为所依处者,则他于最上果为俱分
  解脱。如果他们从无我而得出起的,则三人知多,获得慧根,由空
  解脱而解脱,于初道的刹那为随法行,在六处为见得,在最上果为
  慧解脱。
  (5)(至出起观的譬喻)为了说明与前后之智(怖畏现起智及
  种姓智等)相共的至出起观,当知有十二种譬喻。它们的要目如下:
  蝙蝠、黑蛇、屋、牛、夜叉女,
  孩子、饥、渴、冷、热、黑暗、毒。
  此等譬喻可以适用于从怖畏现起智开始的任何智。取之适用于这
  里(至出起观)之时,则从怖畏现起而至于果智的一切智悉皆明了,
  所以当适于此处而说。
  (一)“蝙蝠”——据说有一只蝙蝠,歇在一株有五枝的蜜
  果树上想道:“我可于这里获得了花或果”,探察了一枝,不见有任
  何可取的花或果。如于第一枝,这样探寻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枝,亦毫无所见。它想“此树实在无果,毫无可取之物”,于是放弃
  了对于此树的爱着,便升到上面的树枝,从树枝中伸首上望,飞入
  虚空,歇于另一株的树枝上。这里当知瑜伽者如蝙蝠、五取蕴如有
  五枝的蜜果树,瑜伽者住着于五蕴如蝙蝠歇于那里,瑜伽者思惟了
  色蕴,不见彼处有任何可取之物,再思惟其他的诸蕴,如蝙蝠探寻
  了一枝,不见有任何可取之物,再探寻其他的诸枝,瑜伽者于五蕴
  中由于见无常相等而生厌离的欲脱等三智,如蝙蝠知道“此树实在
  无果”而放弃了爱着此树一样,瑜伽者的随顺(智)如它的升到上面
  的树枝,其种姓智如伸首上望,其道智如飞入虚空,其果智如歇于
  其他的果树。
  (二)“黑蛇”的譬喻,曾于审察智中说过。但在合譬中,这
  是其差别之处:种姓智如放蛇,道智如放了之后而伫望其来路,果
  智如去站于无怖畏之处。
  (三)“屋”——据说有一屋主,晚上吃了饭,在上床入眠之时,
  屋内起火。他惊醒了,见火而恐怖。他想“我若在被烧之前逃出去
  便好”。于是他四方张望,看见了(有可逃的)路而逃出。急急趋于
  安全之处而立。这里,愚昧的凡夫执五蕴为“我与我所”,如屋主的
  食后而上床入眠;他行正道而见(五蕴无常苦无我的)三相(生起)
  怖畏现起智,如惊醒之后见火而生恐怖之时;其欲脱智如望逃出的
  路;其随顺智如见路;其种姓智如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