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净道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某法为主而使非色法(心及心所法)转起的,则某法为彼等(非色法)的“所
  缘增上”。所以说:“凡以某等法为主而彼等法——心及心所法生起,则某等法
  对于此等法,由增上缘为缘”。
  (四)(无间缘)(五)(等无间缘)由于无间而助成之法为“无间缘”,
  由于等无间而助成之法为“等无间缘”。对于此二种缘,虽有多种解说,但其要
  义如下:即于眼识之后必为意界,意界之后必为意识界等,这是心的规则,必依
  于前前之心而成立,不是由于别的,所以若于各自之后而能够无间的使适当的心
  生起的法,为无间缘。故说:“无间缘,是眼识界及其相应诸(心所)法,对于
  意界及其相应诸(心所)法,由无间缘为缘”。
  无间缘即是等无间缘。譬如积集和相续、增语和词的二法,只是名称的各
  别,不是意义的不同。
  诸阿阇梨的意思,则以世的无间性为无间缘,以时的无间性为等无间缘。但
  此说与“从灭尽(定)出定者的非想非非想处善,对于果定,是由于等无间缘而
  为缘”等的文句相违。这里他们(诸阿阇梨)又说:“(非想非非想处善的)诸
  法等起性的能力尚未消失,因为由于修习之力的阻止,故令诸法于等无间不生
  起”,这正是没有时无间性存在的证明。在这里由于修习之力而无时无间,亦即
  是我们的主张。因为没有时无间,所以不应说等无间性。因为“依时无间为等无
  间缘”是他们的主张,所以(我们)不执着他们的说法,应该知道这里只是名称
  的各别,不是意义的不同。何以故?因于此中无有间断,故为无间;因为无形而
  全无间,故为等无间。
  (六)(俱生缘)(一法)生起之时,依俱生性(对于他法)而助成之法,
  为“俱生缘”。如对于光的灯相似。由于非色蕴等有六种:即所谓“(1)四非
  色蕴相互由俱生缘为缘,(2)四大种相互(由俱生缘为缘),(3)入胎的刹
  那名与色相互(由俱生缘为缘),(4)心、心所法于心等起的诸色相互(由俱
  生缘为缘),(5)四大种对于诸所造色相互(由俱生缘为缘),(6)诸有色
  法(心所依处)对于诸非有色法(心与心所),有时由俱生缘为缘,有时(对于
  无色界的心,心所法等)非由俱生缘为缘”。这里(的诸有色法)正指心所依处
  (心脏)而说的。
  (七)(相互缘)以相互生起与支持性质而助成之法,为“相互缘”。如三
  根杖的相互支持相似。此依非色蕴等有三种:即所谓:“(1)四非色蕴由相互
  缘为缘,(2)四大种(由相互缘为缘),(3)入胎刹那的名与色由相互缘为
  缘”。
  (八)(依止缘)依于作住处及依止的方式而助成之法,为“依止缘”。如
  大地、布帛对于树木及绘画等。如说“四非色蕴相互由依止缘为缘”,如是当知
  依照俱生缘中所说的同样方法(亦有六种),不过这里在第六部分应作这样的分
  别:即“眼处对于眼识界(及彼相应的心所法)……乃至耳、鼻、舌、身处对于
  (耳、鼻、舌)身识界及彼相应诸(心所)法,由依止缘为缘。凡依止于某色
  (心脏)而意界及意识界得以生起,则那色对于意界、意识界及彼等相应诸(心
  所)法,由依止缘为缘”。
  (九)(亲依止缘)“亲依止缘”,这里先就如下的语义来说:因为依彼而
  起故,为了自己的成果而他依止而不违拒,故为“依止”。譬如强烈的痛恼为激
  恼,如是强力的依止为“亲依止”——即与强力的原因是一同义语。故知以强有
  力的原因而助成之法为“亲依止缘”。有所缘亲依止、无间亲依止及本性亲依止
  的三种。此中:
  (1)“所缘亲依止”先就所缘亲依止与所缘增上似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分别
  说:“行布施,受持戒律,行布萨业,尊重其事而行观察。尊重过去的善行而观
  察,从禅那出定尊重禅那而行观察。诸有学者,尊重种姓而行观察,尊重清白
  (心)而行观察。诸有学者,从道(定)出,尊重其道而行观察”等。然而此
  中:因尊重某所缘而心、心所法生起。则彼所缘决定于彼等(心、心所法)诸所
  缘之中是强有力的所缘。如是但以应所尊重之义为所缘增上,以强有力的原因之
  义为所缘亲依止,当知这是它们的差别。
  (2)“无间亲依止”亦曾与无间缘一起作没有什么差别的方法而分别说:
  “前前诸善蕴对于后后诸善蕴,由亲依止缘为缘”等。但在(二十四缘的)论母
  的概论中,对无间缘的说法是:“眼识界及彼相应诸(心所)法,对于意界及彼
  相应诸(心所)法,由无间缘为缘”等。对亲依止(缘)的说法,则为“前前诸
  善法,对于后后诸善法,由亲依止缘为缘”等。所以来自概论的文句是有差别
  的,可是在意义上亦唯同一而已。虽然如是,当知在各自之后无间而有适当之心
  生起的可能性,故为无间性,在后心生起之时,是由于前心的强力性,故为无间
  亲依止性。譬如在因缘等中,即无任何法,而心亦得生起,但没有无间心,则心
  决不生起,是故此(无间心)为强有力的缘。如是由各自之后无间的生起适当之
  心的为无间缘,由强有力的原因的为无间亲依止缘,当知这是它们的差别。
  (3)其次“本性亲依止”,本性的亲依止为本性亲依止。于自己的相续中
  生起的信戒等或习惯的时节食物等,名为“本性”。或者由于自然的亲依止为本
  性亲依止。其意义是和所缘(亲依止)及无间(亲依止)不混杂的。当知它有这
  样种种不同的分别法:“本性亲依止,是以信为亲依止而行布施,受持戒律,行
  布萨业,生起禅那,生起毗钵舍那(观),生起道,生起神通,生起三摩钵底
  (定)。以戒、闻、施舍、慧为亲依止而行布施……乃至生起三摩钵底。则信、
  戒、闻、舍、慧之对于信、戒、闻、舍、慧,由亲依止缘为缘”。如是由于此等
  信等的本性及以强有力的原因之义的亲依止,故为本性亲依止。
  (十)(前生缘)由于先生起而进行助成之法,为“前生缘”。这由于五门
  的所依及所缘并心所依而有十一种,即所谓:“眼处对于眼识界及彼相应诸(心
  所)法、由前生缘为缘。耳、鼻、舌、身处,色、声、香、味、触处,对于(耳
  鼻舌身识界、眼耳鼻舌)身识界及彼相应诸(心所)法,由前生缘为缘。色、
  声、香、味、触处,对于意界(及彼相应诸心所法,由前生缘为缘)。因为意界
  及意识界依止于彼色(心所依处)而转起,所以那色之对于意界及彼相应诸(心
  所)法,由前生缘为缘;对于意识界及彼相应诸(心所)法,则有时由前生缘为
  缘,有时不由前生缘为缘”。
  (十一)(后生缘)对于前生的色法以支持之义而助成的非色法,为后生
  缘。如对于小鹫儿的身体而依求食之思相似。所谓:“后生的心及心所法对于前
  生的此身,由后生缘为缘”。
  (十二)(数数习行缘)依照数数习行的意义,对于(在自己之后而来的)
  无间(法)的熟练及强力性而有资助的法,为数数习行缘。如于典籍等的预习。
  这由于善、不善、唯作的速行而有三种。即所谓:“前前诸善法,对于后后诸善
  法,由数数习行缘为缘。前前诸不善法……乃至诸唯作无记法,对于后后诸唯作
  无记法,由数数习行缘为缘”。
  (十三)(业缘)称为心的加行而以作用性的助成之法为业缘。这由于许多
  刹那的善与不善的思、及俱生的一切思,有二种。即所谓:“善及不善业,对于
  异熟诸蕴及业果诸色,由业缘为缘。俱生的思,对于相应诸(心、心所)法及彼
  等起诸色,由业缘为缘”。
  (十四)(异熟缘)由于无精勤的寂静性,对于无精勤的寂静性而助成的异
  熟法,为异熟缘。它在(五门)转起之时,是彼(异熟识)等起诸色的缘,在结
  生之时,是业果诸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