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道教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奢泰,治身当爱精气,不放逸(五十九章)。把治身的原则推而广之,扩充到治国当中,则国无不治;反过来说,把治国的道理运用于治身,则身无不治。身与国是相通的,清静无为、知足俭啬是二者共同的原则。这是对老子原有思想的发挥,后世道教徒解老时也继承了这一观点。
  河上注中多有神仙思想,如注〃谷神不死〃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六章)。注〃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称:
  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十三章)。反映了东汉黄老思想的特征。
  关于〃道〃,河上注认为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它无形无音无匹双,存在于天地之前,混沌而生成万物。道始生者为一,一生二即一生阴阳,二生三即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三生万物即天地人共生万物。道散而为神明,流为日月,分为五行。这就是河上注的宇宙化生论。它把道分为经术政教之道和自然长生之道,说道神通广大,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没有危殆,并将道人格化,赋予其意志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河上注是东汉方术之士的解老之作,它吸取当时哲学、医学和养生学的成果,着重从养生角度解老,同时阐发治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修炼而长生不老,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论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思想多为后世道教继承发扬,唐时《传授经戒仪注诀》规定它为道教传授的主要经书之一。河上本通行于道教中,为道士广泛使用,不少道士解老都以它为底本。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河上注本有的地方胜过了王弼注本,保存不少精义,可与王注并行,取长补短。它对老子思想,汉代黄老思想和早期道教思想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在版本学上也有其重要价值。
  注:
  ①③《道藏》第13册107页,第12册64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老子校释》第1、2页,中华书局,1963年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全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二卷。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载,作者为东汉张陵。宋代谢守灏《老君实录》、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董思靖《道德经集解》都承袭此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存《老子想尔》二卷,注称:〃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传授经戒仪注诀》称:张鲁得道,化道西蜀,蜀风浅末,未晓深言,托构《想尔》,以训初回。也以《想尔》作者为张鲁。《云笈七箓》卷三十三孙思邈《摄养枕中方》曾引《想尔》的话,注称〃想尔盖仙人名〃。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张陵开其端,陵孙张鲁最终完成并托称其祖所作。
  该书早佚。《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清末敦煌莫高窟所发现的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使其重现于世。但原件已为英国人斯坦因掠走,现藏于伦敦博物馆。今人饶宗颐将敦煌残卷连写的经文与注释分别录出,按《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次第,分别章次,并作考证,著《老子想尔注校证》,收入选堂丛书之二。据饶宗颐考证:残卷末题〃老子道经上〃,下注〃想尔〃二字分行;起〃则民不争〃,迄卷终,共五百八十行。
  大体上是老子《道经》的注释本。
  《想尔注》的思想多与《太平经》相同,并汲取河上公解《道德经》的某些内容。要求人们信行〃真道〃,奉持〃道诫〃,认为〃道至尊,微而隐,无状貌形像〃。道是至高无上的,神秘的,具有人格意志。道就是〃一〃,而〃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太上老君由此和至尊之道合二为一,被尊为最高之神。
  〃道〃能够〃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如果人们按道的训诫去做,就可以〃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它将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和道教的修仙相结合,对后世道教有深远的影响。《想尔注》特别强调〃一〃和〃守一〃,从精、气、神去讲修炼长生之道。它指出:精结为神,修道者欲令神不死,就应该〃结精自守〃,以清静为本;又说:精是〃道之别气〃,万物都含〃道精〃,当其〃精复〃时,都归其根,故人人都应宝慎其〃根〃。它说:道散形为气,道气常上下,经营天地内外;其所以不见,乃〃清微〃之故,人若奉行道诫,则〃微气归之〃。可见神仙长生之道是《想尔注》所追求的终极目的。
  为了诠释的需要,它在解《老子》时,数处改易原文。如将第十六章〃公乃王,王乃天〃句中的〃王〃字改为〃生〃字,并解释为:能行道公政,故常生也;能致长生,则副天也;天能久生,法道故也;人法道意,便能长久也。又如将第七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句中的〃私〃字改为〃尸〃字,并解释为: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非道所行,都是尸行。
  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不同于流俗,故能成其尸,得为仙士。这样一改,就使《老子》更接近注者的神仙长生思想。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它和《太平经》一样,强调〃太平〃,认为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务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就将到来。
  隋唐以前,《想尔注》在道教中颇受重视。《传授经戒仪注诀》列举道士当诵习十卷经,第五、第六即是《想尔注》。
  唐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列有〃想尔二十戒〃,存录《想尔注》上下卷。《太上老君经律》也有〃道德真经想尔戒〃。但唐以后《想尔注》在道教中不显。据史载,东汉末张修、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以《老子》为徒众的主要经典,故《想尔注》当是米道祭酒讲解《道德经》的教材,是研究早期道教史及道教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魏晋道教理论、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晋葛洪著。葛号抱朴子,因以名书。西晋光熙元年(306),葛洪避兵南土,羁留广州,开始着手写作《抱朴子》,于东晋建武元年(317)成书。清人孙星衍有校刊本行世,今人王明有《抱朴子内篇校释》一书刊行。
  全书二十卷,每卷一篇,皆有题目。葛洪自称〃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
  《抱朴子内篇》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神仙理论。《畅玄》篇,论述宇宙观。葛洪以相当于〃道〃和〃一〃的〃玄〃为宇宙本体,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由它产生天、地、万物。这是葛洪神仙理论和方术的理论基础。《论仙》《对俗》《至理》《塞难》《辨问》五篇,主要论说神仙之存在与可学。谓仙人〃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故可久视不死。
  至于世间不见仙人,是因仙人居高处远,清浊异流,非得道者,不能见闻。至于秦皇汉武求仙不得,乃因其〃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神仙不仅存在,且有等级之分,〃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葛洪论证神仙之存在后,又云仙人无种,人人皆可修道成仙。他为人们指示成仙的途径:一要志诚信仙。〃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二要择师勤求。
  学仙者须善择明师,日夜勤修。学仙者多如牛毛,而成仙者却稀如麟角,皆因不能勤求始终。三要恬静无欲。只有恬静无欲,才能体道成仙,俗人孜孜于名利,终与神仙绝缘。四要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欲成地仙,当立三百善;欲成天仙,须立千二百善。又谓〃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二,仙道方术。《金丹》《黄白》《仙药》《微旨》《杂应》《释滞》《守真》诸篇论仙道诸方术,有金丹、仙药、行气、房中等。以行气、房中、服仙药为长生三要,尤以服食金丹为仙道之极,称服食金丹,炼人身体,能令人不老不死。又谓〃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不在导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仙药》篇分仙药为三类:丹砂等矿石药为上药,玉芝为中药、草木为下药。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
  《释滞》篇讲行气、房中。谓行气可治百病,辟瘟疫,禁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