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本主义萌芽与无组织力量结合的突出表现是,官、商、大地主三位一体。大贾富商们与官府勾结垄断市场,贪官污吏们插手商业贸易,他们从商业资本中捞取的资金不断投入土地兼并,变为大地主。而那些投有官位的巨商和大地主,也可以通过卖官鬻爵制度成为名义上的官僚,而获得政治、社会地位。 清代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就是集官、绅、商于一身。浙江一巨商胡雪岩官至江西候补道,衔至布政使,阶至头品须带,服至黄马褂。称为在籍绅士。明清著名的山陕南人、江西商人,都是在官僚机构的扶植下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大地主。山西人经营票号钱庄的特别多,政府给以他们包办汇兑、贷款、代解钱粮及收捐税的特权。近代有山西富商、山西票号之称,他们一聚集了巨额财富。
从表面看来,商人、市民阶级与官僚勾结,并通过商业利润购置田产,这一过程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有类似之处。甚至,卖官鬻爵也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十六世纪法国王室也实行过这种制度,不少暴发户买到了官职和贵族头衔,这种挤进贵族行列的人获得“穿袍贵族‘的称号。他们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王权对地方封建割据势力进行抑制,操纵国会。所以,这种卖官鬻爵,是经济结构与政治结构中资本主义势力相结合的一种具体途径。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卖官鬻爵制度则不然,它是政治结构中的贪官污吏和经济结构中腐败成分的结合,其结果是进一步造成了政治上的腐败和土地兼并的加剧,造成了私营商业、手工业的受压制和萎缩。
中国封建士大夫和百姓历来对商人当官嗤之以鼻。他们把市井商人穿戴公侯蟒袍,倡优缀上珠玉,仆隶换上朝履的现象,视为世道崩坏的异端现象而不齿。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大商业资本的发展总是和经济、政治结构中无组织力量的恶性膨胀一致的。它们也同无组织力量一样是寄居在社会机体上的毒瘤,老百姓对之仇恨入骨。所谓“老必逊幼、残必抑贵。逆天之夫,众皆敬畏”的现象,正是对其写照。所以,当王朝崩溃时,农民大起义的斗争矛头从来都是指向皇室贵族、贪官污吏、恶霸地主和富商巨贾的。无论是“假资本主义”还是夹杂其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很少有逃过大动乱扫荡而幸存的。
6。6 脆性瓦解的悲剧
如果我们用婴儿出世来比喻新社会结构诞生,那么这种结构的萌芽阶段就好比生殖细胞受精阶段,其结合阶段就好比十月怀胎,第三阶段就象伴随着剧痛的分娩。第三阶段十分重要。即使是第一、二阶段获得正常发育,胎儿还有可能死于难产。当然,这仅仅是比喻,而不是说可以把社会现象和生理现象相提并论。社会结构的演化,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而且是巨大而艰难的创造,它不仅需要有新结构在旧结构母体内漫长的发育过程,而且新结构取代旧结构时所要求的条件也十分严格。
对比中国封建王朝的崩溃和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我们会发规中国封建社会组织解体方式是全面崩溃,我们称之为脆性瓦解;而西欧封建社会组织则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解体,我们称之为柔性瓦解。两种解体方式不同,造成了第三阶段的重大差异。
什么叫脆性瓦解呢?用控制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一个组织突然解体了,出现了完全无序的状态,那就是脆性瓦解。所谓柔性瓦解,并不是说新结构取代旧结构是一种渐变。新结构取代旧结构,总不可避免地要伴随着某种无序状态,出现社会革命的剧烈振荡。但柔性解体时,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不是同时陷于无序状态,其某一子系统发生革命时,其他子系统仍处于相对有序状态,革命分阶段相继完成。
封建社会柔性瓦解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十六世纪英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毛纺业变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圈地运动象旋风般地在广大农村刮起,流浪权的队伍充斥社会。在经济结构陷于某种秩序中时,英国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公元1549年诺福克郡爆发了两万人规模的起义,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被瓦维克伯爵的军队镇压下去了。英国的宗教改革是英国国王和政府操纵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与罗马教廷决裂,停止向教经缴纳贡税,并封闭大批寺院,没收其土地财产,卡尔文教、路德教等新教在英国广泛传播。尽管其间有“血腥的玛利”在位时对清教徒的残酷宗教审判,天主教一度复辟,引起国内强烈不满,但并没有酿成大动乱。不久,伊丽莎白当政,1563年国会通过了“三十九条信条”,确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在1642~1649年八年内战和革命期间,英国分为“骑士党”和清教徒“园颅党”两个敌对阵营,交通曾一时中断,贸易也有所停顿。但是,在政治结构秩序急剧变革时,国内的经济与意识形态结构基本上仍是稳定的。就拿革命期间伦敦的粮食贸易来说,革命前从肯特、爱塞克斯、索福尔克、色西克斯等郡运往伦敦的粮食是二百七十三船。而在克伦威尔革命期间,1649—1650年,粮食贸易更加繁荣了,增加到八百零三船。当然,内战和革命对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如粮价上涨。1620年平均粮价为三十先令,1646年上涨到五十八先令,1648年——1649年上涨为六十八先令。但1646——1650年,社会工资收入平均增加了百分之十五至三十,虽然同期面包价格增长了两倍。这些经济情况证明,英国政治革命爆发期间,经济仍在向前发展着,并没有出现无序状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王朝末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是政治结构一崩溃,经济结构马上也随之崩溃,整个社会陷于无序状态。社会大动乱时期,物价飞涨是毁灭性的。物价的上涨,不是几倍、十几倍,而是成百上千倍、甚至上万倍。秦末大动乱时,米价上涨一百六十六倍,马价涨到一匹百余,最困难时一石米要值万钱。汉末大动乱时物价也上涨万倍。崩溃性的物价飞涨使经济结构马上破坏。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是脆性解体呢?因为宗法一体化结构通过官僚政治把控制力伸到每一个社会细胞中,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贸易实行有力干预,政治关系网与经济关系网过于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所以一旦政治关系网碎裂,经济生活也会跟着陷于彻底的混乱状态。
以货币流通为例,元代以前主要使用铜币,元代以后白银的地位明显地重要了,甚至以纸币为流通手段。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使用纸币这些不是以它们本身价值为基础的货币,就必须以强大的国家政治力量为后盾。货币的稳定性要依赖于政治上的稳定性。历史上常出现由于纯粹政治因素而引起物价的大幅度波动的现象。如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因有人谋刺他,便大索关中二十日,米价上涨几十倍,每石一千六百钱(原来每石约为三十至六十钱)。这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波动,完全是政治干预的结果。欧洲封建社会,则以金、银、贵金属为流通手段,一直比较稳定。元代通货膨胀过程是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元代的纸币通行全国,完全是官僚机构控制的结果。有的地方使用铜钱,则明令禁用。对推行交钞不利的肃州,元世祖曾“降诏谕之”。1280年,连边远的维吾尔(畏兀儿)等地,也设立交钞提举司,开始通用交钞了。正因为纸币的使用是依靠一体化强控制来实现的,所以随着政治结构中无组织力量的不断增长,一整套货币管理发行、回收、黄金准备制度也就开始破坏。原设立了“回易库”处理用环的昏钞,但到后期“民持昏钞赴库倒换者,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于是货币信用日益丧失,“民间所存昏钞,又不能纳赋税,易货物,于是遂成废纸矣。”民间造伪钞者与贪官污吏相勾结,胆子也越来越大。另外,随着政治的日益腐败,国家开支就越大,元武宗时每年用钞六百万锭,降旨赏赐用三百多万锭,土木营造用几百万锭,北边军需又六、七百万锭。而国库没有十一万多锭的储备。这种巨额财政赤字,只有靠印钞来解决。元末物价上涨六、七千倍,贿赂官吏所用纸币要用车载。
脆性瓦解为什么不利于新结构的诞生呢?旧社会组织的彻底瓦解,不正是意味着社会革命的彻底吗?问题在于这种脆性的社会一旦陷于崩溃,就具有惊人的残酷性,特别不利于新结构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