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文章中最主要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并用几句话把大致内容做—简短的小结,如果有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句来表达,可用口头随便复述,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小结。
最后,当你逐段把文章看完以后,最后再写两个总的内容大意,重读一次笔记,如果有必要可做些增补,检查一下是否解答了你所有的问题,并试着弄清尚未解决的问题。尽管你开始时觉得这种方法很费时间,但采用此法读几篇文章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既读得快,又记得牢。
有了五步阅读技巧,我们选了一篇文章供你用此法试着阅读,先看标题,把课文粗看一次,记住标题上的每一个字(第一步)。
土豆输入普鲁士
土豆属于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最早产地是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今天,在这些国家里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野生土豆。在西班牙占领军到来之前,约从公元前500年以来南美的印第安人就已经把土豆作为经济作物了。约在1560年,土豆通过西班牙和爱尔兰输往意大利,当时被称为“食用蘑菇”,其果实很象土豆,也长在泥土里,人们把这种“食用蘑菇”的球茎称为“tartufoli”,德文的“kartoffel”就是因此而得名。
一开始,土豆主要是一种观赏和药用植物,土豆长在地里的根茎部分根本不为人重视,只是在连年粮食欠收的情况下,才迫使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命令公民在他的领土上大量种植土豆,他命令所有城市的居民和郊区农民在市场广场上集合,士兵们要求大家签字,然后把土豆分发给大家,并向公众宣讲如何种植土豆,如何用土豆烹调佳肴,还试图让听众相信土豆的味道如何好,可用它解除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严重饥荒。
大家静静地听着演讲,可是当士兵们开拔以后,大部分的土豆却被扔掉了。新生事物在开始时是不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因为曾经有人吃过土豆叶茎上结出的绿色浆果而中毒。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慢慢开始习惯于来自美国的一种新果实,到1770年与1771年间,粮食收成很差,大家面临着饥荒的威胁,只好吃土豆,没想到土豆救了大家的命,于是大家都很高兴。就这样,土豆被接受了,并成为公众喜爱的食物。
从此,土豆成了人们最主要的食粮,甚至没有一天不吃用土豆制作出来的饭菜:如土豆粥、烤土豆、炸土豆、炒土豆片、腌土豆、煎土豆、土豆丸子、还有土豆沙拉等等。
好,请针对课文提问题(第二步),例如:
1.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你知道多少有关土豆的知识?
3.土豆的原生地在哪里?
4.在我们这里土豆是怎样变成食粮的?
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步),在脑子里把课文的重点归纳出来(第四步),用下列的问题最后检查自己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和总结了课文的所有重点。
1.土豆最初生长在哪些国家?
2.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土豆作为食粮的?
3.土豆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4.农民为什么开始时拒绝了从美洲来的严新果实?
5.土豆在我们这里最终是如何被接受的?是谁协助推行的?
6.说出几个用土豆烧的菜名来?
请你把答案和课文对比一下,并检查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好,请针对课文提问题(第二步),例如:
1.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你知道多少有关土豆的知识?
3.土豆的原生地在哪里?
4.在我们这里土豆是怎样变成食粮的?
仔细阅读课文(第三步),在脑子里把课文的重点归纳出来(第四步),用下列的问题最后检查自己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和总结了课文的所有重点。
1.土豆最初生长在哪些国家?
2.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土豆作为食粮的?
3.土豆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4.农民为什么开始时拒绝了从美洲来的严新果实?
5.土豆在我们这里最终是如何被接受的?是谁协助推行的?
6.说出几个用土豆烧的菜名来?
请你把答案和课文对比一下,并检查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2节突破阅读的诀窍
快速阅读的技巧
无声阅读、默读是快速阅读的基本要求。
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加深理解和促进记忆,但阅读速度受到发声速度的制约,速度相当慢。
默读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反映。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略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过程,因而速度快许多。这就是“眼脑直映”,即眼睛注视文字后,视觉信号立即输入大脑而得到的反映。“眼脑直映”过程简单,因而速度快。默读速度比声读速度快,能够形成“眼脑直映”,所以快速阅读都采用默读。
使用无声阅读法,通常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需要压低音量,防止大声阅读。第二阶段可以用舌头抵在唇间或口含糖块,可以达到只控制言语运动分析器的外周部分,而不能控制中枢神经的效果。
我们在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除了不能采取朗读的方法以外,还要纠正两种不易觉察的有声阅读形式——唇读和心读。唇读就是嘴唇微动但不发出声音的读书法,心读是读者在内心深处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着并听着每个字的字音的读书法。正是这两种不良阅读习惯影响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速度。纠正唇读的办法是阅读时采取闭口的方法,或者在牙齿间衔一根筷子,直到纠正“唇读”的习惯为止。要纠正心读,只有靠读者用意志来克服。
杜绝回视。正确使用眼睛很重要,要坚决杜绝回视。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字词或前后不易理解贯通的地方,许多读者经常采取翻回去再读一遍的办法,不仅造成阅读速度减慢,而且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即使对某一句或某一段落不明了,也要在把全文看完后,再复习不懂的地方。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遇到过多的生字和难词,不得不多次回视,那么,足以说明这个练习材料难度太大,应该马上换用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
杜绝逐字逐句阅读。当代结构语言学认为,科技材料的水分很多,有时竟达到75%,而只有25%的材料对读者有用。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阅读速度远远低于思维速度,大脑常常处于“空转”的状态。所以快速阅读专家认为,逐字逐句阅读是一种浪费。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者可以一次读一行、多行、甚至一页并且把握文章的核心意思。
集中精力。在家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时间被“蚕食“的感觉——整整一天的时间没有做多少事情就被一点点杂事消耗掉了。这是典型的精力不集中的情况。“眼脑直映”的原理告诉我们,阅读的器官只是眼睛和大脑而已,阅读时不应有除眼部肌肉和脑力的紧张活动之外的任何外部运动。阅读能力的好坏同我们精力集中程度是成正比的。阅读时有的读者常常用手指、铅笔在页面上移动或指点,还有的经常摆动头部使眼睛对准自己正在读的一行字,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读者集中精力,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是一定要改掉的。
此外,对阅读材料是否感兴趣,阅读时周围环境是否安静等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精力集中程度。对有兴趣的材料,阅读时阅读速度快、理解深刻;对于没有兴趣的材料,读者应努力激发兴趣,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强烈的阅读目的,将催化人的兴趣,加快牵引视线掠过页面,不断获取有用的信息。声音会干扰注意力,因此,学习环境要安静,最好能有固定的读书场所,使自己养成一进入其中,就有快速阅读的心理准备,很快进入角色,集中全部注意力。
变化阅读速度。快速阅读并不是一种匀速运动,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材料的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在阅读的实践中我们要分清哪些材料是需要精读的,哪些材料是可以速读的,对于需要精读的材料要采取比较慢的阅读速度,对于速读材料只要把握住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当然,速读可以是精读前的准备和预习。
开发阅读潜力
充分运用大脑,勤于思考,多读书,可以延缓大脑衰老。我们应该遵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