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故事,便是在说明不受环境污染。虽然对环境有接触到,但不因接触到而心波动,或生瞋心或生贪心,当时接触什么就是接触什么。其次,对接触的环境,过去的已过去,不在心里牵挂着,这样,就是心清净。也许经常保持心清净,并不容易,但是按照上述的观念试着做,虽然对所有的事不能常保心不动摇,但总可以借此减少一些烦恼。
心清净并不是非常困难,不能永远清净,能得一小时清净,乃至一分钟清净也好,只要练习了清净,就能享受到一分钟清净自在的快乐。
误解佛法或不会修行的人,很可能与现实的世界产生隔阂、讨厌、逃避的现象。因此,再以一则故事供大家参考:
唐朝时,有一对母女供养一位修行人许多年。有一天这位母亲想试探修行人是否修行成功。母亲告诉女儿:“今日送饭过去,你紧紧抱他一下。”女儿照做了。第二天,母亲问这位修行人:“我的女儿怎么样?”修行人告诉她:“枯木倚寒崖。”
一般人认为能对美色不动心,已是很有修行的人了。但是,这位母亲认为他并未修好,所以拿起扫帚便将他赶走,并放一把火把供给修行人居住的草寮也烧了。
这个故事说明,像这位修行人是已有工夫的,但尚没有开悟。虽然心不动,却违背了常识和现实生活,那是死修行。所以,不受环境污染的意思是需要认识环境,但不受其动摇。心净后,环境就可清净。
四、从内至外潜移默化
如何使环境清净、国土清净,首先要从内心开始,那便是从观念的纠正和信心的建立,同时要用戒定慧的修行方法来净化身心。在修行过程中,便会发觉身不清净、心不清净,当发觉身心不清净时,就是渐渐趋向清净的表征。由个人的自我清净,再用关怀和劝导,付出时间与耐心,影响各自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内所接触到的人。也就是自己本身要在行为上、观念上、心念上,渐作检讨。同时潜移默化,影响所及,便能使得国土清净了。
建设法鼓山的活动已开始推动,法鼓山建设的目标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其意义是从每个人的内心开始改善,当有烦恼时,对人不友善时,要及时发现自己正在起什么心、动什么念。我们当然无法如圣人一般地不动坏念头、坏举动,可是要渐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经常要反省,或许是说错话,或许是做错事而生惭愧心、忏悔心。能坦白、诚恳,人的品质一定提升,人格一定比一般人高尚,所以会受敬重。作为佛教徒的,若能人人都朝这方向走,环境就会越来越清净。“建设人间净土”不是口号,不是空洞的理想,乃是全体关怀现代社会的全民,每人都应努力的事业,人间净土,方能很快地实现。
(一九九○年七月十九日讲于板桥体育馆的“佛法满人间”系列演讲,杨慧媖整理)
人间净土
一、人间是什么?
一般我们讲人间,好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在佛学上,是当“人”的意思,在日本“人间”也是作“人类”解释。
人类是众生的一类,在佛法中,众生可以有三种分法:
(一)五趣即五类的众生。
(二)六道即六类的众生。
(三)十法界即十类的众生。
五趣和六道都是指凡夫,十法界则包括凡夫和圣人。人是五趣之一,五趣乃从因的立场来看不同的果。此趣位的“趣”,也就是去向的“去”之意。端视我们一生中究竟造了什么不同的业,就去到我们应该去的地方。通常五类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因此,由这五个地方,就可知道我们造了哪一类的因。例如:造了地狱的因就到地狱,造了人的因就到人道上。
人是六道之一。道是“路”的意思,从果位上而言,我们正走在什么路上就称什么道。例如:前生造了人类的因,即到人道,也就是走在“人”的路上。为何称为“六道”?即是五趣再加阿修罗。为何五趣没有阿修罗趣?因为阿修罗可以在人间,也可以在天道;可以在畜生道,也可以在饿鬼道。凡是非常凶的人、鬼、神,或凶而灵的动物都可以称“阿修罗”。
根据佛经中记载,阿修罗常在人间作祟,又到天上像孙悟空般闹天宫和天人作战,而每次和天人作战时,他一定是打败,之后就逃到人间,人间无处躲就躲在水里,或植物或藕孔去,他可大又可小。
就十法界而言,人是十法界中的一界。所谓十法界包括四圣、六凡。就是六道称为六法界,再加上小乘的声闻和缘觉、大乘的菩萨和佛四类圣人而成。凡所有一切众生——包括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均在十界之内。
“人间”的意思在经中的根据,如:
(一)佛在《长阿含经》卷二○《世记经· GFDA2 利天品》云:“我昔于人间,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我”是指佛。佛在人间修行时,身、口、意都是善,亦即十善业。修十善业就可得人天果报。
(二)《中阿含经》卷三六《闻德经》云:“天上人间,七往来已,则得苦边。”是说入道圣人要证得四果须到人间七次,直到证得阿罗汉果后就不再来人间,而解脱生死苦海。
人间的定义可由几方面来看:
(一)“人间”乃由梵文翻译而来,梵文叫“摩奴阇”(manusya)。
(二)《立世阿毗昙论》卷六,解释“人道”一词有八义:聪明、胜、意细微、正觉、智慧增上、能别虚实、圣道正器、聪慧业所生。这些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人有这些能力,可以分别、分析、记忆、思考,所以称为人。更重要的是六界众生之中,只有人是修行佛法的道器,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修行佛法的工具,而其他众生却不容易成为修行的工具。也正因为众生可得不同的身体,此生为人,来世不一定为人,故得人身时是最好修行的时候。
(三)《大涅槃经》卷一八谓:“人者名曰能多恩义,又复人者身口柔软,又复人者名有傲慢,又复人者能破傲慢。”其实应还有很多特性是人所具有的,如傲慢外还有嫉妒。或许其他动物也会有嫉妒心,但人的嫉妒心更强。其他的动物可能有怀疑心,但傲慢惟有人类才有。为何有傲慢?因为人有思想的能力,他是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判断,就比较会产生傲慢。
(四)由以上可知梵文“摩奴阇”——“人间”,翻译成中文是“思考”及“思考者”。动物的构成条件有四:1。细胞,2。神经,3。记忆,4。思考。越低等的动物,所具备的条件越少,惟有人类四种条件具足。其他高等的动物,如狗、猴,最多仅有少许记忆,惟独人类能够思考。
〖BT3〗二、人间在何处?
我们已很清楚人是住在这个世间,但是不是仅有这个世界有人呢?根据佛经上说,这世界是在一个有形的山丘,但是我们看不见,我们称为“须弥山”。
须弥山的顶层是天人所居,底层是地狱众生所住,须弥山的四方有四大洲可住人。我们是在须弥山的南方,而东方、西方、北方也都各有一个地方可住人。不同地方的人类寿命和福报,以及自然环境都不相同。我们不知道须弥山的东方、西方、北方在那里?但佛经中说人类最长寿的是北方,每个人可以活到一千岁。
除了我们知道的地球以外,其他的地方是不是还有人呢?有人问“人身难得”,还有“人身一失万劫不回”,似乎是说很不容易为人的,失去人身的机会很多,得到人身的机会很少。可是我们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否和佛法不相应呢?
其实佛经中曾提到,娑婆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而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是个小世界,一千个小的世界称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大千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多少个像地球这样的地方啊!虽然我们眼睛看不到,但在这整个娑婆世界,就是一个佛所教化的范围,释迦牟尼佛称为娑婆教主。诸位不要误会,认为释迦牟尼佛只是我们地球上的教主,其实是整个大千世界的教主。而在这世界出现以前,已有很多的世界存在,当我们这世界毁灭时还有很多其他的世界将会生起。
三、人从何处来?
人最初是由哪里来的呢?基督教说人是上帝造的,先有地球、世界,然后再造人,不论此种说法是否正确,让我们看佛经里的说法。
根据《长阿含经》卷一四《梵动经》、卷二二《世记经·世本缘品》等,均介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