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牵氏嘤锒!ㄑ云椿埂T羝榷ァV谏偃四惶痉6艽蠼洌拘忻鹘啵枪煺唷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加以解释。首先是他的籍贯。《祐录》、《高僧传》、《古今译经图纪》、《开元释教录》等书都说他是平阳武阳人。《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则只说是〃平阳沙门〃。按当时只有平阳县,而无武阳县,后者的说法是正确的。平阳县城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参阅章巽:《法显传校注》,1985年版,第2页。
第二是他的生年。《祐录》没有说,其他书亦然。我们只能根据目前能掌握的资料加以推断。法显生年大概是公元342年,壬寅,晋咸康八年。参阅章巽:《法显传校注》,1985年版,第1~2页。
第三关于〃三岁便度为沙弥〃的问题。小孩子常生病送入空门以求长寿的事情,屡见于中国载籍。法显时代竟已经如此。可见此时佛教已经深入人心了。
第四关于法显和同学刈稻的问题。在印度,佛教并不提倡僧人劳动。直到今天,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小乘国家的僧侣仍然靠乞食度日。在中国法显时代,寺院经济早已形成,寺院多有田地,除了靠雇工耕种外,小和尚也参加劳动。住持等大和尚是地主阶级,是不参加劳动的。《道安传》中也有劳动的记载。
西行求法的目的
《祐录》原文:
常慨经律舛缺,誓志寻求。
《高僧传》完全抄《祐录》原文。这里虽然经律并提,然而重点在律。《古今译经图纪》也抄录了《祐录》原文,《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亦然。《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有另外一个提法:〃求晋所无众经律论〃。这提法太空泛,没有说到点子上。法显自己的话当然最有权威性。《法显传》第一句话就是:〃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这里只提律藏,没有提经论。他在印度巴连弗邑,又写道:〃法显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汉地。〃可见他是念念不忘戒律的。这完全符合当时的潮流。同法显差不多同时的弗若多罗专精律部,来华后受到欢迎。在《梁高僧传》卷二《弗若多罗传》中就有这样的话:〃先是经法虽传,律藏未阐。〃50,333a;参阅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第580~582页。法显之所以万里投荒,其目的就是要寻求印度佛教戒律,以济中国佛教之穷。
出发时间
《祐录》原文:
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自长安。
晋隆安三年相当于公元399年,后秦弘治元年。《法显传》作〃弘始元年岁在己亥〃。今传世各本《法显传》皆作〃弘始二年〃,乃弘始元年之误。《高僧传》卷三、《历代三宝记》卷七、《大唐内典录》卷三、《古今译经图纪》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三,皆作〃东晋隆安三年〃,是正确的。此时道安已经死去十余年,罗什到长安二年。
第三部分 8。法显(3)
西域行程
《祐录》原文:
西度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耳。屡有热风、恶鬼,遇之必死。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有顷,至葱岭。岭冬夏积雪,有恶龙吐毒风,雨沙砾。山路艰危,壁立千仞。昔有人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梯,又蹑悬过河数十余处。仍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慧景噤战不能前,语显云:〃吾其死矣,卿可时去,勿得俱殒。〃言绝而卒。显抚之号泣曰:〃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凡所经历,三十余国,至北天竺。
同《法显传》比较起来,这里的记述简略多了。在我上面列举的有关法显生平的9种书中,其他7种都可以归入简略一类,有的同《祐录》差不多,有的比它还要简略,都不及《法显传》之详审。我现在根据《法显传》补充法显在西域的活动。
法显离开长安,度陇,到了乾归国。乾归国指的是西秦乞伏乾归的都城金城,在今甘肃兰州市西。他在这里〃夏坐〃。所谓〃夏坐〃指的是印度佛教和尚每年雨季在寺庙里安居三个月。这是法显离开长安后第一次夏坐,时间是399年。夏坐完毕,他又前进至耨枟国,是南凉的都城,可能即今青海西宁市。从这里度养栖山至张掖镇。又在这里夏坐,这是400年的夏坐。从这里走到敦煌,太守李暠供给度沙河。《祐录》讲的也就是这个沙河,指的是自敦煌西至鄯善国间的大沙漠。过了沙河,来到了鄯善国,即古楼兰国,在今新疆若羌县。住此一月日,复西北行十五日,到焉夷国,即《汉书·西域传》之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在这里住二月余日,蒙苻公孙供给,得以前进,又经过一段沙漠,〃所经之苦,人理莫比〃,在道一月五日,到了于阗,相当于今天新疆和阗县。这里〃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法显在这里停三月日,看了行像。既过四月行像,法显等进向子合国,在道二十五日,便到其国,相当于今新疆叶城县。留此十五日,南行四日,入葱岭山,在于麾国安居。于麾国可能在今叶尔羌河中下游一带。这是法显的第三次夏坐(安居),时间是401年。安居后,行二十五日,到竭叉国竭叉国究在何处,为研究《法显传》的一大难题。请参阅章巽前引书,第21~22页。日本学者足立喜六:《法显传考证》,何健民、张小柳合译,1937年,第53页,认为竭叉国即疏勒国……法显等在这里看到了五年大会。他们看了佛唾壶。此国当葱岭之中。〃自葱岭已前,草木果实皆异,唯竹及安石留、甘蔗三物,与汉地同耳〃。这里有竹子和甘蔗,值得注意。法显等从此西行向北天竺,在道一月,得度葱岭。
在印度的活动
《祐录》原文:
未至王舍城三十余里,有一寺,逼暮仍停。明旦,显欲诣耆阇崛山。寺僧谏曰:〃路甚艰崄,且多黑师子,亟经啖人,何由可至!〃显曰:〃远涉数万,誓到灵鹫。宁可使积年之诚既至而废耶!虽有崄难,吾不惧也。〃众莫能止,乃遣两僧送之。显既至山中,日将曛夕,遂欲停宿。两僧危惧,舍之而还。显独留山中,烧香礼拜,翘感旧迹,如睹圣仪。至夜,有三黑师子来蹲显前,舐唇摇尾。显诵经不辍,一心念佛。师子乃低头下尾,伏显足前。显以手摩之,咒曰:〃汝若欲相害,待我诵竟;若见试者,可便退去。〃师子良久乃去。明晨还反,路穷幽深,榛木荒梗,禽兽交横,正有一径通行而已。未至里余,忽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粗素,而神气俊远。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须臾前进,逢一年少道人。显问:〃向逢一老道人,是谁耶!〃答曰:〃头陀弟子大迦叶也。〃显方惋慨良久。既至山前,有一大石横塞室口,遂不得入。显乃流涕致敬而去。又至迦施国,精舍里有白耳龙,与众僧约,令国内丰熟,皆有信效。沙门为起龙舍,并设福食。每至夏坐讫日,龙辄化作一小蛇,两耳悉白。众咸识是龙,以铜盂盛酪置于其中,从上座至下行之,遍乃化去。年辄一出,显亦亲见此龙。后至中天竺,于摩竭提巴连弗邑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得《摩诃僧祇律》,又得《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经》、《方等泥洹》等经。显留三年,学梵书梵语,躬自书写。
《祐录》篇幅比较大。《高僧传》基本上抄《祐录》,间或加上几句自己的话。对法显在印度的活动记述得都很不够。其他书更是异常简短。在印度的活动是法显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法显传》主要篇幅写的都是印度。我现在先根据《法显传》对《祐录》作一些必要的补充,然后再对一些重要问题加以阐述。
到了北天竺,法显第一个到的国家是陀历,相当于今克什米尔西北部的达丽尔(Darel)。这里的和尚都是小乘。有一个木雕的弥勒像,同佛教传入中亚和中国有联系。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三也记载了这一件事。
第三部分 9。法显(4)
渡河到了乌苌国,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脱河流域。这里的和尚信奉小乘,有佛的足迹。法显在这里夏坐,是公元402年。
夏坐后,南下,到了宿呵多国,相当于今斯瓦脱河两岸地区。这里有如来佛割肉贸鸽处。信徒起塔纪念。
从此东下,走了五天,到了犍陀卫国,其故地在今斯瓦脱河注入喀布尔河附近地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