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雷从发火形式上又可分为踏发式 (炸炮)、绊发和拉发式(如万弹地雷炮
等)、点火式 (无敌地雷炮)等种类。炸炮是一种踏发式地雷,内装燧石,
利用钢轮摩擦发火,当敌人踏动钢轮或触动绊索牵动钢轮时,就会引起爆炸。
万弹地雷炮是一种拉火或绊索拉火式地雷,与现代某些地雷十分相似。
明代爆炸性火器还包括水雷。水雷分有水底龙王炮、混江龙、水底雷等。
龙王炮采用定时装置发火,混江龙采用拉火装置发火。明代的这两种水雷已
与现代的漂雷和沉雷的作用十分相似。
⑧火炮。明代火炮不仅继承了前代火炮的优点和长处,而且获得了进一
步的发展。明代火炮在战争中威力更大,更能用于实战,在技术、制造工艺
上,比之前人有了长足的进步。
明代的火炮发展历程,以佛郎机的引入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火炮不带瞄准装置,后期的火炮带有瞄准装置。不带瞄准装置的火炮
炮身比较短,口径和弹药没有标准,装填弹药的速度慢,射程近,命中率也
很低。明代针对从前火炮移动性差的缺点和不足作了改进,在 15世纪发明了
炮车,把火炮固定在炮车上,遇到敌人即可射击。15—16世纪时,又制成炮
… Page 85…
架,火炮可以向不同方位移动,火炮的机动性大大提高。
明代不带有瞄准装置的火炮,可分为大型和小型两种。小型火炮一般在
50公斤以下,主要有:大碗口筒、旋风炮、盏口炮、缨子炮、大铜铳、两头
铜铳、铅弹一窝蜂、迅雷炮等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两头铜铳。两头铜铳
把射击方向完全相反的铜铳结合在一起,架在木凳上,两头同时装填弹药,
一头发射完毕后,掉过来发射另一头,射击速度明显加快。不带有瞄准装置
的大炮,一般都在50公斤以上,主要有天字炮、攻戎炮、叶公神炮、千子雷
炮、百子连珠炮等等。其中,名字前面带有“天”字的火炮为明代前期的大
将军之一,重量在375—400斤之间不等,炮身刻有“天字第××号大将军”。
这些大炮有的架在炮车上,有的安装在炮架上。
佛郎机引入前,弘治年间,发射炸弹的火炮问世。主要有毒火飞炮、飞
蒙炮、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等等。这些火炮发射的弹丸,发射时放置炮口内
的“法马”上,利用炮管内火药燃烧气体的压力,将弹丸抛向敌方爆炸,具
有破坏、杀伤、燃烧、毒害等多种作用。这种炮一般都安装在炮车或炮架上。
明中叶,佛郎机传入我国后,火炮的生产和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即带有瞄准装置的火炮问世。这不仅是明代火器生产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火器发展史上一次飞跃性变革。这次变革所带来的后果是:提高了火炮的
命中率,炮的身管加长,射程增大;采用了子炮,火炮射速加快。带有瞄准
装置的轻型火炮重为400斤以下,主要有大样铜(铁)佛郎机、威远炮、百
子佛郎机等。重型火炮一般在500斤以上。在重炮当中,输入佛郎机用铜铸
成,炮身长5—6尺,大型佛郎机重达1000多斤。佛郎机腹部膨大,留有长
口,炮身外面用木头包住,加有防炸裂铁箍,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在炮架
上可上下左右转动。
明代的火炮总体上体现了种类繁多、技术进步、杀伤和破坏力增强、机
动性有所改善等特点,并在许多方面有创新之处。
⑨火枪。火枪是明代管形火器中另一大组成部分。明代的金属管制火枪
在发展阶段上,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不带瞄准具的火枪,后期则是带有
瞄准具的火枪。不带有瞄准具的火枪,主要有火龙枪、单眼铳、神枪、击贼
砭铳、飞天神火毒龙枪、多眼枪等等,种类之多,不亚于明代火炮。明朝初
年的单管火枪有火龙枪、单眼铳等。神枪则是永乐初年根据安南的神机枪仿
制的。这种枪比明人自己制造的枪管长一些,射程也比较远,可以发射铅弹,
也可以发射箭。
明代火枪中有相当种类的多管火枪,主要有七星铳等。单管分段发射的
火枪主要有三出连珠、十眼铳等等。七星铳有7支枪管,用铁打成,中间一
根,周围6根枪管,外面用铁皮包裹,加铁箍三道。7根铁管在尾部合成一
体,装有5尺长的木柄,架在两个轮子的横轴上,一个人即可推拉。多管枪
内装铁铅子,对准目标点火发射。从外形上看,这种多管火枪与近代多管机
枪差不多。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明代制造出了分段发射的三出连珠、
十眼铳等火枪。这种火枪是单管分段发射式。分段发射的火枪是把一很枪管
分成若干段,每段之间用纸片和细土隔开,分段填装弹药,分段发射。
不带有瞄准装置的火枪射程近,射速慢,尚有许多可改进之处。有明一
代,火枪的制造发生重大飞跃是在佛郎机输入之后。佛郎机输入后,明朝仿
照佛郎机的构造,设计了带有瞄准具的火枪。这类火枪有单管的,亦有多管
的。单管枪主要以大追风枪、万胜佛郎机、百出先锋等为代表。这些枪身管
… Page 86…
加长,而且安装上了瞄准具。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翁万达发明的百出
先锋枪,有子炮10个,事先将弹药装好,打完一发后,再装第二发射击,连
发连装,循环往复。发射速度明显高于一般单管火枪。
装有瞄准具的多管火枪主要有五雷神机、三提神机、迅雷机等。其中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士桢发明的迅雷铳最为著名,它以转轮发射,与
近代机关枪有相似之处。这些多管火枪由于装上了瞄准具,身管加长,口径
缩小,因此射程增大,命中率提高。而那些采用转轮式发射的火枪,已与近
代机关枪十分相似了。有的火枪前面还装上了锋刃,颇似近代步枪上了刺刀。
鸟枪是明代火枪家族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鸟枪类火器主要有鸟咀铳、掣
电铳、自生火铳等。鸟咀铳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进入中国后,人们在
万历二十六年 (1598年)仿制成功了鲁密鸟铳。鲁密鸟铳长约5—7尺,全
重8斤,在结构上优于日本鸟铳,射程远,威力大。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赵士祯还参照西洋鸟铳和佛郎机制成了掣电铳;崇祯八年(1635年),毕懋
康发明了自生火铳。这些鸟枪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骑兵使用,基
本具备了现代步枪的形式。比之前代管形火器明代火枪进步是巨大的,在战
场上更加实用。
⑩火箭——现代火箭之雏形。明朝初年,火箭以火药为动力,这种以火
药为动力的发射原理,直到今天仍是世界各国火箭发射所采用的原理。明代
的火箭就是利用了火药燃烧时产生反作用力的原理。火箭在明代是军队中主
要轻武器之一,既用于陆战,也可用于水战。
明代火箭可分为单级和多级火箭两种。单级火箭有单发的,也有多发的,
单发单级火箭射程为500步,架在树枝或冷兵器上点燃发射。单级火箭不仅
箭本身能杀伤敌人,而且携带炸药。明代多发单级火箭种类也很多,最少的
五虎出穴箭可发射5支箭,最多的百虎齐奔箭多达100支箭,其中比较著名
的是“一窝蜂”多发单级火箭。这种火箭可发射32支箭。“一窝蜂”实际上
是一只上大下小的木桶,内安箭格板二层,每支火箭引信都通向火门板的小
口外,点火后同时射击,好像“一窝蜂”似的奔涌出去。
明代军队使用的多级火箭是现代多级火箭的雏形。多级火箭主要有出水
火龙、飞空砂筒等等。火龙出水的“龙”是用毛竹制成的。在一段毛竹的头
和尾装上木雕而成的龙头和龙尾,龙腹内装有火箭。龙头和龙尾安装火箭筒
各2个。4个火箭筒的引信汇于一处,与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点
燃龙头和龙尾的4个火箭筒,靠火药推力可离开水面向前飞行2—3里。龙头、
龙尾4个火箭筒内的火药燃完后,又将龙腹内火箭点燃,火箭一齐从龙嘴里
喷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