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1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他们“爱人间”的一种证明。这样的创作取向,用李先生的“乐感文化”加以诠释,我想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然而,真要说这种对普通的日常琐细的兴趣唯中国所独有,那也不免武断。在日本文化中,向来就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的审美倾向,这一直为知堂所倾慕。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日本的古代文化汲取了中国的“乐生”的内核。但有趣的是,在古希腊,也有这样的智慧和情怀。在英国学者基托的《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通过对荷马史诗的分析,论述了希腊民族那种高度悲剧性的性格,但又说,这并不等于他们“将生活视为乏味之物”。他写道:“荷马在描写战斗场面时饶有兴味,对其他任何东西的描述也同样充满了热情。他看任何一件事物,都带着强烈的兴趣,无论是奥德修斯建造他的小艇,还是英雄们在营地生火做饭,享用丰盛的晚餐,晚宴后常常还有唱歌……他们对各种活动(自然的、心智的、情感的)均有永不餍足的胃口,在从事各种活动,以及观察他们如何行事方面有着永无止境的喜爱。几乎每一页荷马的著作都可以为此作证。悲剧的潜流绝不是感觉生活不值得过……”古希腊民族性中那种崇尚荣耀、敢于英勇赴死的悲剧性格,与热爱普通日常生活,对世间一草一木充满兴趣的情怀,正好形成强烈的对照和完整的补充。(这是不是可以看作对“不知死焉知生”哲学与“不知生焉知死”哲学的一种古已有之的奇妙整合呢?)这种希腊精神令知堂十分向往,他自己所一直标榜的“流氓气”和“绅士气”,恐怕就和这种两极的性格追求大有关系。可惜他终究不是希腊人,越到后期,他身上的“流氓气”就越显不足了。
  其实知堂一生写过很多关于古希腊的文章,他对希腊精神的体会是极为深刻的。在1926年的讲演稿《希腊闲话》中,他把这一精神(也就是希腊人人生观的特点)概括为二:一是现世主义,一是爱美的精神。这与我们上文从基托书中引出的两点正好对应。有趣的是,在分析现世主义时,他从神话中的两种说法入手,介绍了关于“死后生活如何”的希腊式思考,结果,他们“完全把现世的快乐搬到死后去了”,“因为觉得现世的可爱,所以要更进一步把现世的状态延长”。这与我们这里的“鸡犬飞升”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知堂的结论,却是对于我们的“国民性”的批判:“中国的现世主义是可佩服的……不过中国文明没有希腊文明爱美的特长,所以虽是相似,却未免有流于俗恶的地方。”在写于1936年的《希腊人的好学》(收入《瓜豆集》)中,他又尖锐指出:“好学亦不甚难,难在那样的超越利害,纯粹求知而非为实用——其实,实用也何尝不是即在其中。中国人专讲实用,结果却是无知亦无得,不能如欧几里得的弟子赚得两角钱而又学了几何。中国向来无动植物学……有关于草木虫鱼的记述,但终于没有成为独立的部门,这原因便在对于这些东西缺乏兴趣,不真想知道。本来草木虫鱼是天地万物中最好玩的东西,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抽象的了。”在写于1921年的《新希腊与中国》(收入《谈虎集》)中,说得更是一针见血:“中国人近来常常以平和耐苦自豪,这其实并不是好现象。我并非以平和为不好,只因中国的平和耐苦不是积极的德性,乃是消极的衰耗的证候……”这些话,现在读来,仍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
  看来,对于中国的“乐感文化”,我们还不能满足于点到为止,而应作更深一层的剖析。周作人与张爱玲遭逢乱世,有些行为让人不可理喻,特别是周作人“附逆”,更成为洗刷不掉的罪过。但至少在写作上,他们还一直保持着求知向上的欲望,仍在积极进行探求和创造,包括对于“草木虫鱼”和“野草野菜”的研究,这又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他们那时的作品后来也一直有着较强的生命力。他们的身心经历和文化实践,不也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对象么?
  (《实用理性和乐感文化》,李泽厚著,三联书店2005年1月版)

  和易中天先生讨论些问题

  
  ? 解正中
  最近读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的《品人录》一书,我感到他虽然对项羽、刘邦、韩信等人的定性褒贬,大体上合乎情理,但对曹操、武则天等人的定性评价则不太合乎实际。该书把他们的人性、人格、道德、品质的恶劣表现看得无足轻重,不屑多谈,乃至把他(她)们归结为“最优秀最杰出”的英雄豪杰。当然值得肯定的是易中天先生行文优美,语言活泼,加上联想丰富,人物形象写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武则天、曹操除了给后人留下一些沉重的故事(还给学者教授留下一些研究资料),似乎并没有留下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即使拿他们的某些“有趣”、“可爱”乃至有本事有手段的亮点,同他们的残忍暴戾、奸险狡诈、冷酷无情、作恶多端、滥杀无辜、草菅人命比起来,也变得黯淡无光微不足道了,哪里配称得上是“最优秀最杰出最有魅力的人物”呢?!果说有本事有手段,甚至不择手段卑鄙无耻地达到目的,弄到权力,便是优秀杰出的人物,那么希特勒算不算一个呢??(他肯定有点本事,并且手段高明,几乎占领整个欧洲大陆)。曾经侵略大半个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血案的东条英机算不算一个呢?中国历史上(外国也不例外)出现过一些坏人,我们虽然无法选择,但我们有权对这些人作出评判,并希望以他们的品行作为教训引起后人警惕,让后人多想己错己过,多行仁善,少留恶迹。如果武则天一类的人都变成了最优秀最杰出的人物,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呢?如果人们都向这类人物顶礼膜拜,学习本领,大地岂不要变得腥风血雨黑夜沉沉了吗?
  易中天教授说:“如果曹操为人忠厚老实,武则天也心慈手软,他们确实不会留下骂名,但他们的前途却渺茫,他们的事业不会成功。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未必会有什么保障。曹操也许会在那乱世死于非命。武则天则只能在感业寺里了此一生。这难道就不是悲剧吗?……在此以前,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被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分成好人和坏人、君子和小人,分成仁君和暴君、明君和昏君,或者忠臣和奸臣、清官和贪官,以及好汉和坏蛋、英雄和流氓等等,于是历史人物无一例外地都被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变成了一个大戏台。”
  这段话,经不起推敲。易先生的这段话,完全是从自私和功利出发的。如果曹操不起事称雄,逐鹿中原,是不是个人前途就渺茫,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呢?我看未必。东汉末年,“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人很多(诸葛亮就是最早安于此道的人)。假若曹操当年加入这个行列,至少是“曾被屠城徐州造成十万生灵死亡的那些无辜者”的大幸,是崔琰、孔融、边让、赵彦、杨修、袁忠、许悠、荀彧……免遭屠戮的大幸,是祭酒师勖、医生华佗以及一些被他所谓在梦中杀死的一些下人的大幸。玩政治也不能不讲道德,道德法庭是永远存在的。这样一个“没有他不敢杀和杀不了的”杀人狂,这样一个拿别人生命当儿戏的军阀武夫(曹操能写诗,朱元璋也会写诗呢),这样一个盗墓劫财、逼宫杀后,“平生奸伪,死见真性”的小人,如果不是时势造化选择了他,华夏的历史难道还会真有什么缺失和遗憾吗?
  易中天教授轻视把历史人物脸谱化。然而,他不知道,中国民间戏曲艺术千百年来脸谱化某些历史人物,却有着深刻的逻辑和准确的评价。前些年,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谈到曹操的大白脸,分析深刻。文章说:“像曹操这样的人,用什么颜色勾画他的脸谱,才足以相称呢?实在太难了。无论什么色彩什么图案加在他的脸上,都觉得太浅近,太单薄,不能显其灵魂于万一,只有一张白脸,才显得奥妙无穷。这白不是淑女的凝脂白,不是秀士的儒雅白,不是厉鬼的凄怨白,按照民间传说,这是‘鱼肚白’,鱼肚白!他是冷血动物,没有人的血性。由他的冷血面孔,让人时时想到死亡。只有这样,才是彻底的曹操。”
  武则天所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